返回

[三国]焚香祭酒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7章 辗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场宴会就此不欢而散。

  对此, 崔颂与郭嘉的共同想法是风紧,扯呼, 赶紧撤。

  他二人本就没打算在长安逗留,至于钟繇与荀攸, 经过这场宴会。他们对王允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二人决定致仕, 离开长安去南方避难。

  至于戏志才, 他当然也没有为王允效命的打算。因此崔颂只与他稍微提了一提,他便答应跟他们一起走。

  出城需要凭证,钟繇与荀攸又是朝廷官员,自然瞒不过王允的耳目。

  王允的掾属对此表示出十足的愤怒“搅乱了司徒的大计, 竟还想一走了之这几人实在可恨,不如我们派人半路上把他们给”

  掾属做了一个手往下劈砍的动作,意为杀人灭口。

  王允本就面色不豫,听到这煽风点火的言论,立即指着掾属大骂“混账那几人是有功之臣, 正因为有他们的帮助,董卓才会如此顺利的被我们诛杀。你当我王允是什么人是和董卓一样残暴无度, 不分青红皂白地残杀功臣忠良的佞贼吗你要是总藏着这些奸邪心思胡乱鼓动,明天也就不用过来做事了。”

  掾属忙不迭地赔礼道歉,心中却恼恨地嘀咕昨天一言不合就要把蔡邕拖出去杀了, 今天装什么大义。

  然而掾属并不知道, 蔡邕与崔颂几人不同, 并不曾参与灭董大业,昨日又在王允的庆功宴上无端为董卓喟叹,自然惹恼了王允。更何况,王允昨日说要诛杀蔡邕,不过是一时的气愤之语,并非非杀不可。

  至于后来没有改口,一来是找不到台阶下,为了威信强行绷着,二来是想吓唬蔡邕与群臣,起到震慑立威的作用,颇有几分“新上任三把火”的意思。

  他想把蔡邕关押起来,等群臣多为蔡邕求几次情,他也就顺着台阶下了,顺势饶过蔡邕的性命。

  谁知,这些人并不给他发挥的机会,那蔡邕还没被丢入监狱呢,就在宴会上与他别起了劲。

  如果王允知晓了史书上的发展,估计还得感谢崔颂他们如果没有崔颂等人的制止,蔡邕将会死在狱中,而王允,也会因为这件事被世人诟病,引起众多文士的不满。

  王允骂完掾属,又接到蔡邕乞老还乡的消息。

  蔡邕今年六十,正是耳顺之年。若非董卓强召,在这个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他早就可以颐养天年。

  然而早不乞老,晚不乞老,偏选在这个时候,在王允看来,就是在对宴会上的事表示不满。

  王允愤而冷笑“这些人自断仕途,我又何必管他们”

  遂不再理会。

  过了两日,几人结伴出城,吕布前来相送。

  他对崔颂几人颇有几分好感,不然不会在宴会的最后一言不发他最初可是为了迎合王允,第一个对蔡邕发难的。

  见崔颂几人开口后,吕布立时改变了主意,杵在一边做个沉默的门神,看他们与王允抬杠。

  崔颂觉得这被后朝某小说大咖冠以“三姓家奴”之名的猛将其实颇有几分实诚,与他聊了许多,询问他今后的打算。

  从吕布的话中可以得知,他从未想过离开长安。他的兵系就扎根在附近,以当前的局势,除非情不得已,否则不会轻离。

  人各有志,崔颂没有多劝,只奉上几句忠告,不枉相识一场。

  聊到最后,崔颂见吕布的目光频频往貂蝉那边移,识趣地结束话题。

  吕布走到貂蝉面前,踌躇了半息,问她“若得我庇护,你是否愿意留下”

  貂蝉之父任神医自险死还生后就如惊弓之鸟,见人高马大气势煊赫的吕布大步而来,他险些一跳而起,但因为被貂蝉扶着手臂,意识到女儿就在身后,只能硬着头皮挡在女儿面前。

  如今,本已做好被刁难的准备的任神医,听到吕布的这番话,呆滞了。

  面对这疑似剖白心迹的询问,貂蝉荣辱不惊

  “将军,妾何德何能。”

  这便是拒绝了。

  吕布什么都没说,与崔颂几人颔首致意,转身离开。

  崔颂几人离开长安,往东南的方向走。

  蔡邕携其家眷准备前往吴会,两队人马就在关外分道。

  崔颂一直未曾见到传说中的蔡文姬,倒也没有多问。

  蔡邕走后,钟繇在驿站收到家族的信件,遗憾地与众人辞别。

  荀攸向崔颂几人提议去荆州暂居,众人附议。因为考虑到戏志才的身体状况,众人一路缓行,花了数月来到荆州,在靠北的一个主城定居。

  来到荆州后,几人没有外出拜访当地的文士,亦不曾到当地主官处拜谒,只闭门读书、躬耕自足。

  期间崔颂寻遍当地名医,都对戏志才的病无可奈何。

  对此,崔颂虽觉失望,但并未丧失信心。

  蔡邕得救的事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何况这个时代还有华佗、张机、董奉三位名医。董奉他全无了解,华佗游历行医难觅足迹,而张机张仲景,崔颂记得他的外号是“张长沙”,因为担任长沙太守而得此称号。虽然这时候的长沙太守似乎不是他,但长沙郡隶属荆州,守在这附近,指不定什么时候运气好碰上了呢

  又过了几月,崔颂听到便宜侄子崔琰被袁绍征召的消息,便往袁绍的地盘寄了一封信。

  信去了半月,崔颂收到回信,回信中不但有来自崔琰的慰问,还有一句转告。

  “崔颂”的父亲让他去隔壁的庐江郡,即刻动身。

  崔颂顿时原地枯萎。

  枯萎了小半会儿,他翻出地图,发现庐江郡位于江东。

  虽说,要在与“崔颂”断线好几个月的情况下去面对“他”的老爹,崔颂肯定是不想去的。但是不想去没用,指不定便宜老爹是有什么急事找他就算没用,这个时代讲究孝字,老爹传唤,没有合情合理的缘由而选择不去,这绝对说不过去。

  因为崔琰只是转达者,信中并没有写崔老爹找他所为何事。崔颂亦猜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向郭嘉三人辞别,向当地主官出示身份凭证,借了驿站的车马赶往庐江郡。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