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暴君的糟糠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7章 第一百零一章 剧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灯如豆。

  魏明用针挑了挑灯芯, 灯光大亮, 屋中却多了许多影子。

  他丢下针,捡起手边一个木头盒子, 打开,露出里面薄薄的信函。有些泛黄的纸张, 仿佛胡乱写的各种符号,普通人拿着也看不出甚名堂。他看了良久, 半晌才将那纸捡起来。

  大半年来,和顾家有关系的亲朋, 上下数三代人的动向,全在里面了。

  他垂头看了许久, 影子落在墙壁上, 仿佛一柄剑。

  无甚异常, 毕竟在郡城攻防战中,顾家已经出了风头。后来,顾青山潜下去, 低调得很。甚至年年出去走商的茶也不卖了,那些掌柜和管事全调回来, 负责水渠的事务。

  只有两个人比较打眼。

  顾青山的儿子顾璋,在京都,师从王允;温家嫁出一女,据说男家是京州人, 在京都做官。

  最近, 顾青山令寿伯和海婆, 押着一箱子黄金去都城了。

  王允

  魏明的记忆中并没有这个人,想来并非什么豪族大家;至于温家女出嫁,那女婿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然,万事需得小心谨慎。

  他丢在信函,托着下巴想了许久。半晌,叫来一黑衣人。

  “去都城,查查王允、顾璋和那温家女。”

  以及,一件事,令魏明十分在意。

  顾皎,在拿到婚帖后,试图抗婚。然魏明知机,带着李恒去截胡,从半道上将人赶回家去,几乎强迫着办了婚事。这事还算平常,不平常的,顾皎出嫁前的丫头,全换了;换也正常,毕竟姑娘时候的丫头和做夫人的丫头,要求不同。不正常的是,那些丫头要么被嫁出龙口,要么被配给外地跑商的管事,居然无一人留在本地。

  人人都说魏先生善谋算,其实哪里是他真厉害,只不过是许多事放在心里多想想罢了。他比阮之小四岁,比李恒大十一岁。阮之死的时候,他只十八岁出头,比现在的李恒还要小些。那个男人,那个本该为阮之撑起一片天的男人,却彻底被打垮了。他缩在万州,躲在自己摇摇欲坠的府邸里,谁也不敢见,哪儿也不敢去。

  魏明无法,只得从许慎那里毕业,赶着出来撑起那一大家子。李恒那时候才七八岁,闭口几个月没说话,见了他却眼泪汪汪的。也幸好那男人死前回光返照,晓得自己还有个儿子要活,将所有家财都交给他处理。

  “我窝囊了一辈子,可不能让延之同我这般。他得像他娘,魏明,你纵然恨我,却得帮他。”

  魏明一个半大的男人,拖着七八岁的孩子,一大家子没主心骨的下人,另外许多被阮之开始却又停下来的项目。到处都需要花钱,万州王不给活路,走在路上人人喊打。他白日夜晚地想,想得头发都白了,才渐渐地将一家人拉上了正路。为了活下去,他学会演戏,善于戴面具,谎言张口就来,更懂得如何干坏事,干完坏事将屁股擦得干干净净也是本事。

  顾青山擦屁股了,也擦得挺干净,但还是留下了痕迹。

  若无遮掩,何必如此谨慎

  魏明的眼中满是阴霾,一个巨大的猜想在脑中浮现。

  可是,那狡猾的丫头一定不会承认,他得抓到她无法争辩的证据。

  天渐高,秋渐凉。

  伴随着龙口水稻丰收的消息而来的,是一大筐新鲜的红薯和一本厚厚的红薯菜谱。

  青州王请了魏先生,连同几个亲近的谋臣和将领,他要试试那红薯是不是当真如女儿信中所言。

  郡城的厨子比龙口的世面广,手艺更精通些,自然搞出来的花样更多。他们在拿到红薯和菜谱的第一时间,便开始仔细研究起来。观外形,闻气味,尝甜度,最后选了几个不好看的出来试菜。

  最终,成了数十个菜,一一摆上了青州王的宴席。

  一人一几的席面,下人们流水价地上菜,鲜甜的味道充斥着空气。

  青州王请大家别客气,尽情地吃。好或者不好,也别遮掩,当面就说。

  魏先生坐在下手,默默的品尝味道。红薯这般东西,宽爷早年弄出来的时候,十分干涩,滋味并不是很好。他也尝试过怎么利用它,没想到那丫头片子居然比他的花样多,一弄菜谱就是一大本,豪爽地上了近百种的方法。

  “魏先生,如何”青州王问。

  魏先生放下筷子,点头,“味道很好。”

  “可中吃”

  “可。”

  青州王哈哈大笑起来,中气十足又颇具威势,他环视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将领,“若做军粮,日日吃,可有怨言”

  自然是无的。

  “真是天助我也。”青州王看着魏明笑,“自来了河西,有如神助一般。大事,可定了。给世子和延之写信,召他们回吧。”

  青州王一声令下,战争机器便启动起来。各处的大营开始盘账,手中的兵士几多,辎重还有多少,军衣可是齐整了,马匹和武器有无妥当。当然,也有几匹快马奔龙口而去。

  丰收,纳粮,上路。

  龙江涨水,漫堤了。

  浩浩荡荡一片,将堤坝内侧的田地泡成了黄汤。

  幸而水淹田才成,各家都没种植,无甚损失。

  只顾皎的一口鱼塘,因临近的水渠闸门没关紧,许多鱼跑出去了。她万分心疼,纵然石仓里装满了收回来的稻子,也不能令她开心。

  因为,青州王来信,快中秋了,该打仗去了。

  顾皎抱着李恒的胳膊抱怨,“你好不容易修两个月的假,顺手帮他将军粮收齐整了,怎地连口气都不能歇他儿子跑我家来,整个小老婆来给我添堵;他女儿女婿来吃我的,背后还要顾家一刀。我大度,都不和他们计较,还得日日装出好脾气的样子和那个什么狗屁督商柴文茂说话。对了,那督商原本是干啥的怎么那么多屁话简直十万个为甚”

  李恒收拾自家行李,连带顾家送来的一套心铠甲,顾皎帮他做的黄金马鞭。

  顾皎那日见他修马鞭,又收了皎雪做提前的生日礼物,要投桃报李。也不知哪里来的审美,居然搬出好几锭金子,要金匠特别定制了一个马鞭。她还逼着他必须用,只因是娘子的一片爱心。

  “郡马一个远房的堂兄。”李恒答道。

  “所以啊”顾皎叹口气,“现在用人,只看血脉血缘,亲朋好友,同族姻亲,才能倒是其次了。咱们含烟算账多快呢,若不是入我家门,简直浪费人才。”

  “你休要提她,已是被卖的人。”

  顾皎就冲李恒笑,跑过去帮他打包东西,“延之,以后你要是得了一官半职,掌了一州一郡的,一定要以身作则。”

  “甚么”

  “选贤任能,要有规则。”

  “甚规则”他笑着问。

  “选能干的,因人而用。”她暗示他,“比如,考个试什么的。”

  推官制,走开吧;科举制,开始吧。

  李恒也笑了,然却叹口气,“不容易啊。这天下,还是士族人的天下。”

  她想了想他要杀光士族的劲头,心中大概明白他为何会被称为暴君了。

  历朝历代以来,包括现代,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力和舆论的阶层,才是整个社会最终解释权的。此时,士族便是掌握着文化、权利、土地及生产资料的阶层,也因此,他们有充分的权利诠释历史。李恒要杀光士族,要推翻历朝历代的推官制度,甚至从他看重宽爷和唐百工等等技术性人才,怕也是支持选贤能的。这样的皇帝,纵然是开国帝君,但面对庞大的官僚和士族群体,也是势单力薄的。政令或者不出宫廷,或者被胡乱诠释,或者被极端化推行,或者再晕头搞几个大的民生工程,被有心人利用着多收税。

  如此越是能干,给人的把柄越多,最终惨死。

  死了,还要被安一个戾的名号。

  士族的嘴,史官的笔,盖棺定论。

  因此,在书中,李恒的结局完美地契合了他给裴潜的结局。

  这才是报仇,来自上层社会的终极报仇让人遗臭万年。

  可那是因为顾皎死了。

  现在,顾皎在,绝不会容忍自己的男人在落凤坡走向毁灭。

  “但终究,会是庶族人的天下。”顾皎看着他,认真道,“延之,你信不信我”

  李恒点头。顾皎和别的女人不同,她会撒娇,会忽悠他,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耍些无伤大雅的小手段,可她要办成的事,一件件都办成了。她有种莫名的自信,仿佛只要她想,天下也可握在手里一般。

  “延之,你不是寻常人。你有才能,有志气,有品行,还知道以后该做什么。你是身负使命的人,只要你想的,都能做得成。”她坚定道,“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绝对能扛得过去。”

  “就算,那些人都死光了,最终赢得胜利的人,一定是你。”

  顾皎忍不住,剧透了。

  “你信我的话,绝对没错的。”

  李恒笑了,他道,“放心,我不会那么容易死。”

  魏先生说,他是天煞孤星,注定了克六亲。

  俗话说,命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