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节 出大事了
半个时辰后,宫里御用大匠公输栋跪在皇帝面前“臣怀疑,有人偷换了棺木的木料。但臣没证据,臣只知道,皇陵之中另一副的材料有问题。”
刘安与刘承再次对视一眼,刘安一副无奈的神情。
刘承也是微叹一口气。
还是爆发了。
皇帝反而平静下来了,走到御座上
“说,给朕说清楚。”
公输栋,正八品,属于工部,但只管皇宫的御用建筑。
若不是皇帝下旨,用党项王宫复建摘星阁的事情,刘安花多少钱也是请不动的。
他管建筑,却不代表他不懂木料。
公输栋说道“官家,另一副有可能是用普通楠木,然后压了金丝,真正的那根不知去向。”
“你去,你”
皇帝提笔写了一道圣旨,然后扔给刘安“你去。”
刘安一看圣旨,不是给自己的,是给李继隆的。
李继隆从来不上朝,是大宋的开国功臣,也是开国武将中最后还活着的唯一一个人。
出宫的路上,刘安对公输栋说道“老公输,这事不怪我,是信国公在我书房之后,回宫无意中说到了。然后官家要问,我不能不回答。”
“没找到那根木料,这事麻烦。”公输栋不怪刘安,他其实也只是怀疑。
刘安刚到李府,太后宫的首领太监也到了。
“刘正监。”首领太监胡公公先一步给刘安施礼。
“胡公公。”刘安回礼。
胡公公开口说道“太后,哭了。”
“恩。”刘安点了点头“明个我去给太后请罪,这事是个意外,原本还打算查一查,有眉目再说,信国公无意中让官家知道。”
胡公公说道“刘正监何罪之有,这事若瞒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恩。”刘安再次点了点头。
李继隆接旨,然后站在那里久久不语。
这事,不能忍
当今太后是他的亲妹妹,有人敢换了太后的棺木,这不仅仅是辱了皇家,更是在辱他李氏一门。
咚、咚、咚
国公府击鼓聚将,此时已经是二更天。
“谁”
李继隆一声爆喝。
李继隆的亲弟弟,李继恂站了起来“兄长,督修皇陵的主官是王钦若。”
“拿下。”
李继恂一抱拳,转身就带兵去了。
深夜,汴梁城禁军在抓人,一口气抓了二十多个官,然后传唤了近百名匠人。
四更天,准备上朝的众臣子在官门前接到通知,早朝停
皇帝面前摆着第一手供词。
有人招了。
两个工匠先招,他们接到的指令是,因为没有材料了,所以让他们用楠木板压金线,却不知道用在何处。
有人死了。
两名小官,还有三个木匠是被活活吓死的。
皇帝一夜没睡,坐在御座后默默的看完供词“传旨,三司会审,舅公监审。”
首领太监这时入内“官家,王参知在牢中高喊,武官僭越、他无罪。”
武官打了文官,这是大事。
但,也要看什么时候。
皇帝笑了,笑的很吓人,首领太监躬身退下,对小太监说道“去封了王参知的嘴。”
小太监小跑着去了。
皇帝这会有杀人的心。
宋开国太祖立下规矩,三不杀。
柴氏子孙非谋逆而不杀,就算杀,也不允许在市井杀,要秘杀。
二不杀士大夫、三不杀上书言事者。
皇帝问“刘安呢”
“回官家,正在殿后站着,从二更天一直站在殿外。”
“让他去秘书省查典籍。”
“是。”
总管太监传了话,皇帝也没说查什么典籍,为什么而查。
刘安呢,只能猜。
秘书省就在外宫,钱若水还没到,刘安派人去叫钱若水。
钱若水到了,也不需要刘安给他讲,这事瞒不住,整个汴梁城有必要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刘安说道“官家说,查典籍。”
钱若水回答“下官的意思,先查历代有没有相似案例,再查如何定罪。”
刘安摇了摇头“先查,惊扰先皇,官家应该如何祭祀。你这脑袋”
钱若水大惊“是,是,下官糊涂。”
刘安恨不得把王钦若的脑袋砍了当球踢,可这个时候,他反而不能表现出来了。
王钦若,你等死吧。
谁换了木料不重要了,王钦若你贪污了修皇陵的钱,就这一件事情,你就洗不清了。那怕木料的事情与你无关呢。
这时,刘承到了。
听闻刘安让钱若水带人先查惊扰先帝的如何处理的典籍,很是满意。
屋内,两个都是一夜没睡的人默默的喝着茶。
良久之后,刘承说道“王钦若欺了杂家。”
王钦若也不是完全没才华的人,他办事也有能力,而且北宋四书当中的册府元龟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然,历史上也有记载,他有功,但抢功抢的更凶。
眼下,他没机会再编这部书了,因为有刘安。
刘安对王钦若只有一句话,取到经的是唐僧,出了事有猴子。
刘安缓缓说道“媚上须有度,过火了现在或许有封赏,那五百年后呢五百年前的一家子,老叔你说呢”
刘承打了一个激冷。
刘安这句话他听进去了,没错,今朝歌颂,千古骂名。
刘承对刘安说道“我手上有一份证据,上一科舞弊案。这件事情,赵昌言憋了一肚子气,那年王钦若得帝庞,法司不敢查了。”
“伸张正义”
刘承没接话,他只知道,打蛇要打死。
贪污的事情王钦若洗脱不掉,但罪没多重。木料的事情,王钦若有可能只被问一个失查之罪,但科考舞弊呢
当天下午,范威就跪在了御史中丞赵昌言家门口,高举一个布包,请求赵昌言伸张正义。
老赵在半个时辰后,跪在皇宫门前。
手上高举一个布包。
与此同时,又有一人跪在宫门前。
也同样举着一个布包。
半个时辰后,好不容易抽空睡了一觉的刘安被叫了崇正殿,作为皇帝的御用书记员,虽然有小太监记录皇帝问话,但刘安要在场。
“臣举报,在汴梁城南有一个宅子,宅子户主是参知王钦若的外室,前段时间有人抬了一根木料藏在院内,挖土一尺可见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