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蓬州还魂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二章 求情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话说老朱在为朱友康上学的事,烦心上愁的时候,听来一则蓬州中学招生这样的大好消息,心里着实亮堂了许多。

  老朱知道,儿子只所以不想去上学,并不是因为儿子不愿意学习,而是中丘公社的初中办的太糟糕,不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差,更重要的是还要经常去劳动,一个礼拜也上不了三天的课。

  老朱认为,这次蓬州中学招生,相信友康也会积极去努力争取的。

  因为,蓬州中学是蓬州县最高学府,那里有各学科顶尖教师,那里有最好的办学条件,那里有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还有优美的学习环境,能在那里上学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机会。一天二十四小时住校,每周五天半的学习时间,在学校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学习,单纯的学习时间将会占到百分之八十。别说刻苦用功,就是随班走也能考个大学。

  老朱私下里分析,友康已经上了初中二年级,按照正常学制,到年底就该毕业了,距离过年也就四五个月的时间了。而且闪过年就可以在那里继续上两年高中就可以直接考大学了。

  这种状况到底该怎么往蓬州中学去衔接学制呢该怎么报名呢是报考初中还是报考高中考初中有资格吗考高中不是还有一个学期没有学吗

  在中丘初中混了一年多,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按说从头开始上初中学习功底会更好。

  如果考高中不知道能不能报名,本来初中学制还没有读完。

  再说了,高中只招收文艺班和体育班,也不知道友康愿不愿意去考。退一步说,这文艺班和体育班整天要演节目、搞训练,是不是适合这个瘦弱的友康呢

  原本打算让山小、秋生他们在这里照看钉马掌,自己准备去县城里面找一个熟人,再打问一下具体的招生情况,顺便看是不是能走个人情,确保友康考上蓬州中学。

  刚才趁钉马掌师傅拿自己烟袋吸烟的功夫,反复在大脑里思考了一番,结果疑问太多,还是赶黑回家跟丽芝和友康他们商量以后再去找吧。

  老朱想,这几天半拉眼给他老婆看病,自己每天都要来城里跑,等定下来究竟是上高中还是上初中,是上高中文艺班还是上高中体育班,第二天抽个空闲再去求情也不晚。

  这样一想,他开始在心里嫌弃钉马掌师傅手头活太慢,急于想回家跟老婆孩子商量。但是,要是今天不钉马掌,不遇见钉马掌师傅,自己从哪里能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呢

  这样再一想,该埋怨师傅的,也就只能陪着笑脸,慢慢地等待钉马掌师傅在捆绑的马蹄上一刀一刀慢慢地往下剔,慢慢地一个钉子一个钉子钉马掌。

  喜小见老朱把旱烟袋夹着荷包一下子都递给了钉马掌师傅,不等老朱给钉马掌师傅点上烟,喜小的烟卷已经递到了老朱面前。

  刚才一支烟的功夫,老朱思考了一大圈,在这脑海里的思考就像从鼻孔里喷出来的烟雾一样,慢慢地在空中烟消云散。

  因为,想来想去的都是白想,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到底该怎么办

  一袋烟的思考之后,他想了又想,还是趁早找一个熟人问问。

  到底去找谁呢他心里犯了嘀咕。县城里他主要有三个熟人。按照关系排队,分别是药材公司赵经理、县文教局马建和文保所何树坤。

  赵经理是老乡,去找他最方便,他刚为队里车祸帮了忙,关系还很热乎。但是,他的行业与机关学校打交道少,恐怕在教育部分的信息和人脉不行。

  马建老师和自己不是直接关系,老朱和他的朋友现在的北丘村老支书张树宝是同学关系,马建是外地人,初来中丘中学上班时,张树宝在那里代课,包括后来回到自己村里当村干部,一直帮助他扶持他,关系处的相当不错。现在马建已经调到蓬州教育局办公室当主任,这些消息马建应该最清楚。但是,一是苦于拿不定主意怎么报名,不好给人家说,二是只和人家在一起吃过几次饭,说话不是太方便。

  中丘村的何树坤在县城工作多年,他应该也知道这个信息,因为他家里也有孩子上初中这样的情况,而且应该知道的更详细一些,文化教育不分家嘛。去找何树坤感觉也不妥当,人家前几天刚救了自己的儿子,也是第一次认识,所不同的是,他和姐夫梁鸿信是多年的朋友关系。

  现在主要是从侧面了解一下招生信息,至于友康是上高中还是初中,回到家另说。

  为了儿子,老朱听到这个招生信息,就像是屁股底下放着一只刺猬,一点也坐不下去。大脑里不停地翻腾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有利的关系。

  在反复比较这些关系之后,他确定先去找何树坤了解一些信息,何树坤的女儿也正在上初中,说不定何树坤知道这个信息后,也愿意让女儿何海云到蓬州中学上学呢。

  老朱想,先找何树坤,回头等友康上什么学定下来之后,再和张树宝一起去找马建帮忙。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