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蓬州还魂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一章 放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到了年关。

  朱友康的胳膊已经完全得到了恢复,为此,朱友康的父亲委托大侄子友福,给远在山西黑城县的老乡老中医冯贵和写了一封歌功颂德的感谢信。

  很快得到了那边的来信,信中说,马上就要到年过了,朱友康就要放假了,希望干儿子朱友康能和大人们一块到山西来省亲,山西干亲戚有一个习惯,就是干儿子或干闺女,每年都要赶在年前回到干爸干妈那里去过年。

  朱友康带着半年来的成绩单,自己步行到蓬州县石脑水库大坝指挥中心去找父亲骑自行车回家。

  这个指挥中心距离蓬州中学只有很近的距离,上次他和刘新亮去食品加工厂时就路过那里。

  当朱友康小心翼翼地走进厂房的时候,一股股浓香扑面而来,那是炖炒红烧肉的香味儿。他急忙走进第二排房屋后面,等着见到人打问父亲的住处。

  刚站稳脚跟,一个胖墩墩的小个子走了过来,朱友康一看,这不是队里的二熊吗二熊见是队长的儿子,赶紧把孩子领进了老朱的住处。

  这个住处正挨着厨房。等二熊领进屋里之后,对朱友康说道“孩子,你来的正是时候,刚炒好了肉菜,你等等,我给舀一碗去”

  说罢已经跑过去了,不一会儿,一碗散发着肉香的炒肉端了过来。

  “趁热,赶紧吃吧小伙子真是福气之人,来的刚刚好”二熊一边说着将肉碗递给朱友康,回头去给朱友康拿馒头。

  朱友康吃了一口,满嘴的香啊他在蓬州中学半年时间里,也不曾吃过一顿这样丰盛的肉菜。

  在朱友康的记忆里,这顿炒肉已经深深地印在在朱友康的脑海里。只要遇到这样的情景,他就会想起这次吃的炒肉。

  老朱挂记的是朱友康的成绩,他心里明白,儿子是上过一年多初中的,脑子也不是很笨,这次成绩一定不会太坏。

  朱友康知道他的父亲在想什么,所以,吃了一嘴肉之后,就把成绩单掏出来给了父亲,二熊也凑过来看热闹。一共七科课程,朱友康总分是676分,是班里的尖子,名列前茅。

  其中,语文96分,数学94分,政治97分,英语93分,这四个科目比较起来,政治最好,语文次之。

  老朱看着成绩,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老朱本不该来这里工作,有一个社员家里儿子结婚,需要好几天时间做准备,只是一时人员调换不开,这时正值年关的时候,所以,老朱不想打扰别的人了,就亲自跑来顶替他。

  老朱现在是轻松的,说他轻松,是因为他把队里今年的计划,都逐一落实到位了。

  第一,外派人员很顺利地达到了各自岗位,石脑水库大坝越是年关,越是组织突击队赶进度,几乎每天就要开炮次,炸掉土石方一百多方,有力地支援了大坝建设。

  第二,在上冻之前顺利地完成了芦苇收个,特别是深水区芦苇的收割。每年队里最难安排的就是那一场深水区的芦苇收割。很多人都不愿在小雪前后下水。

  因为这时身体在水里久了,就会形成关节肿胀,甚至会得了风湿病,一旦得到这样的病症,都不能根治,严重的时候,影响关节伸屈,甚至会影响终身劳动,丧失了劳动力。

  在每年的深水区芦苇收割过程中,队里都会买一些高度数的白酒,送给下水的社员们。还会在牛棚里支起炸油条和烙大饼的大锅。

  今年也不例外,因为运送石头挣了钱,今年除了白酒和主食,老朱还特意安排了几个炒肉盘子供大家吃喝。

  第三、很顺利地完成了村东救命河北岸大口井打井工作,和南北两岸的水塔水渠建设,购置了两台套柴油机和离心式水泵,真正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农田基本建设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有了这些浇地设施,队里就不再上愁天干旱年份粮食的收成问题。有了这口水井,队里浇地面积翻了四番,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亩地。这些农田都会旱涝保丰收,社员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告慰族亲三代,靠天吃饭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最重要的是第四点,老朱在顶替那位社员之前,已经和蓬州县社领导见过了面,并且通过县社财务,已经支付了总价的百分之八十五。

  他粗略算计了一下,从立夏到现在,总计八个月左右,二百四十多天,每天六车,先期是自己的马车,后期是县社的马车,综合算下来,共计一千四百五十八车,扣除相关费用后,每车纯利润八块九毛钱,这八个多月时间里,队里总计收益一万两千九百七十六块零两毛钱。

  分到每家每户,扣除口粮饥荒等,几乎每人可以领到将近一百块钱。这可是了不起的成绩啊

  老朱朱略算了一下,到年底再加上其它收益,队里的工值可以达到八毛钱左右,按照这样计算,他一家七口人可以领到近七百元。

  即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