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莫问君心
琅琊王氏。王氏一族为清流门户,大孟三大学府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的成立和创办,离不开王氏的鼎力协助。王氏族长王岳山的女儿王雪鸢为皇妃,而王岳山掌管吏部,着手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因年事已高,托外孙孟廷昊暂理吏部。
太原温氏。温仲春乃先贤后代,脱离王朝斗争,子孙后代多主持礼部事宜。陛下夺取天下之后为名正言顺,便力请历经六朝礼部更迭的温氏后人温仲春出任礼部侍郎,统管礼仪分封祭奠以及诸国往来。温仲春此人安分守己,左右逢源,尚未明确表态支持哪位皇子。
综上述表,简而言之。即太子拥有李氏、莫氏、谢氏这三大族的支持。而昊王爷得到王氏及其他小氏族的拥立。清河崔氏和太原温氏,非王朝权柄核心,得之弃之,并无大碍。
成谦补充了最后一句“太子一党权势熏天,而皇上对于另外半块兵符的所属,从未有明确态度。据后宫的探子来报,皇上有意在围猎之时,选定另外半块兵符的主人。”
孟少晟看出其中关键,高声道“太子一方已经拥有半块兵符,而这半块兵符我们势在必得。”
莫笙听罢,笑意深深道“兵,的确是我们比较需要的。”
孟廷昊的灰眸在莫笙身上扫过,心有疑虑却不点明,只淡声安排道“你们这几日让后宫内的线人多方探听,网罗一切关于围猎的消息,并注意太子和李睿将军那边的动作。”
成谦、曹德望皆躬身以应。
莫笙想起今日孟廷昊对自己的捉弄,眼珠子转了转,一个很好的“馊”主意很快成型。她一本正经地提出建议“兵权之争,至关重要。太子那边必然是防之又防,为保计划顺利进行,不若虚晃一招,让太子等人放松警惕。”
众人听得此言,觉得言之有理。
孟少晟没想太明白,便追问道“太子那边盯我们盯得十分紧,要如何才能让他们放松警惕”
莫笙挑眉戏谑地看了一眼孟廷昊,缓缓道来“自然是王爷放飞自我,流连风月,不思进取,让太子等人以为王爷心消意沉,无意争权最好。”
此话一出,满室寂静。
孟廷昊虽俊美无俦,然是个知礼守正的温谦君子,又受应天书院王文山倾力相授,为人处世从不授人话柄,为百姓称道,为天下学子推崇。但也正因为这样,孟廷昊极得民心,被太子一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举一动,皆受桎梏。
所以莫笙提出这个惑敌之计,其他几人心中皆是认可,但谁也说不出口,谁也想象不出孟廷昊能出入风月之地醉生梦死,与欢场女子打情骂俏的样子。
孟廷昊额上青筋抽了抽,又抽了抽,再抽了抽。
终于,孟廷昊的灰眸深沉,嘴角缓缓划开一个弧度,带着些邪佞“好好好”
孟廷昊似笑非笑的目光落在莫笙身上,莫笙心头一震,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孟廷昊轻笑道“既是惑敌之计,需要自然而然,若我突然流连风月,太子他们不免起疑。不如让我“迷恋”上一位样貌粗陋、毫无仪态、好吃懒做又恃宠生娇的王妃来得更有说服力,你们觉得如何啊”
成谦的嘴角抽了抽,拱手道“王爷所言有理。”
曹德望干笑了笑,拱手道“王爷所言有理。”
孟少晟呵呵了两声,拱手道“六哥所言有理”
王文山憋着笑,白胡子一抽一抽,也拱手道“王爷所言有理”
莫笙“”
这一次和孟廷昊谋臣间的会谈,莫笙怎么也想不到最后她居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她从十三岁之后,就没有吃过这样的闷亏。然而,不管她是如何地不情愿,提出这个“馊主意”的人终归是她自己,强龙力压地头蛇,如今打落牙齿也只能和血吞。
徐管家领着一帮仆人冲入风梨院的时候,苏小婵正在绣花的手一颤,细细的绣花针落到了地上,以为是大祸临头。跟在莫笙身边不过一个月,她整日提心吊胆,虽则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心态比之前好了许多,但也受不住这种惊吓。
不过,惊吓很快就变成了惊喜。
徐管家宣布以后王妃和王爷要同宿一屋,便麻溜儿地招呼仆从奴婢们将王妃的衣物饰品还有她的贴身丫鬟苏小婵一并打包送到了孟廷昊的墨竹轩。以为王妃终于得到王爷青睐眷顾的苏小婵背着小包袱来到昊王爷的庭院,看到站在窗边一脸凄风愁雨的莫笙,猜到或许事情并没有她想得那么简单,内心欢喜的小泡还没冒出,就直接偃旗息鼓了。
莫笙一言不发,蔫儿蔫儿地让苏小婵给自己梳洗,现在是在昊王爷的墨竹轩,不比在风梨院,苏小婵也不敢没上没下地向莫笙打听,只是瞧着莫笙无精打采、似乎是在忍耐的样子很是心疼。
“你们都下去吧。”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