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讯
苏卫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有勇气和同学们一道去看成绩,但回来的同学的确都告诉他一个信息,今年村里就考上他一个,班里的新生也就他一个人过了高考线别的考上的几个都是外村的往届生,这是他一直梦想的结果,但一回忆起自己的高考经历、表现,他还是不敢相信。
本来,苏卫山是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好苗子,可在山沟里想第一年考上大学,那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他知道,他的家境不允许他和别的有潜力的同学一样可以多试几年,虽然班主任热情答应他去做他家长的工作,他不敢去想老师在他落榜后做他家长工作的样子,他承诺过一考不上,一定和别的邻居小孩一样到外面打工去闯荡,挣钱养家、供弟弟上学,让自己曾经的理想在弟弟身上一脉放光。
信息似乎错不了,时间赶得上,他有点犹豫、还是揣了一块干饼跑向了班主任家的方向。消息准确的,班主任早就预料到到他一定会来,他远远地就发现了班主任家门口那个对他来说十分清晰、又不太敢面对的长者。
朱老师远远地迎上去,动情地说“卫山,我知道你会有出息,没想到让你一下过了,我还以为再有个一轮次才有可能,你真替我争气,比分数线高十多分,放心在家等吧,等通知书到了可别忘记请我吃喜糖”
苏卫山有点发懵,但没有忘记拼命地点头,他对朱老师感情一般,虽然朱老师喜欢他,可他对朱老师从内心好不起来。平时,山村逢集市的日子朱老师有时也会赶集,会路过他家门口,有时为了一把他家园地的小菜、几小捆汗烟,朱老师会故意和苏卫山的父亲攀谈,借夸奖一番苏卫山的聪明换来对苏卫山家来讲也十分珍贵的小件日常零用物品。
这可是上世纪八十年末的事情,考过大学分数线,对山村的小孩来说意味着离开山沟、不用种地、转非农户口,变成城里人,那种人生轨迹的彻底转变不是经历过的是体会不出的,苏卫山平静不了自己的心情,只是向老师再次确认一下后转脸奔向来时的路,怀里的大饼也没有时间啃一口。
距离上比全马拉松短一些,但速度平均下来一定不会低,他一口气跑到了家,对着同样心神不定候在家门口的父母大声喊道“是真的考上了,多十多分。”苏卫山的妈上前顺手从脖子上解下早有点变黑的手巾给苏卫山擦了一下汗,故作平静地问道“谁考上了慢慢说。”当她听到自己的儿子这次可能会是真的跳过龙门,一下瘫坐在地上,苏卫山是她的第四个孩子,也是最不听话、最聪明的,但她知道大学对这个家、对一个人的意义,她无力接受对她这样一个山村苦命女人来说太过重大的喜讯。
苏卫山和他爸扶起了他妈,三个人的眼中能同时看到那种激动地、禁不住的泪花。他们守在这块永远填不饱肚皮的山地上不知道己经是几代,幻想过外面的世界,但几批人向外努力最后仍然是叶落到根。苏家人不能忘记,就在不久前,他家的大姐和邻居组团出远门去捡拾山芋,准备就在深山沟里加工成山芋干带回家,辛苦了半个月,捡攒到半袋子山芋干,就在准备回家的路上让看护的人发现后没收了,连他姐的篮子都让人作为赃物现场给烧了。苏卫山是在高考结束后听到这个消息的,他当时的眼中就露出仇恨,当晚就准备去人员的家为他姐讨公道、和对方拼命,是他妈及时发现,才制止了他莽撞的行为。他内心深处导演过多次报复的方法,苦于没有合适的引线。现在机会来了,他是准大了,真想立即到那个烧他姐篮子的人员家门口先行示威。
当晚,苏家人没有惊动别人,将家里能动用的食物精心加工成几个菜,比过年还要隆重地喝了酒,憧憬着因苏卫山考上大学可能引起的种种辉煌。
第二天一早,由于昨晚太过狂欢,苏家人比平时晚起来一会,苏爸听到门口的吵闹声音后开门发现门前聚集了左邻、右舍的同村人,他们在他家门口吃着才开包的热豆腐。能一早吃上半碗加了辣油的热豆腐,对一个山里人来说是个极致的享受,苏家平时是没人有这奢福的,苏爸看着这样的一群人在他门口,想赶他们离开,不想让小孩们看到了眼馋。这时平时对苏爸爱理不睬的卖豆腐的王老头过来说“老苏,我昨晚就听到了你家小四儿考上大学的消息,乡里乡亲的,本来昨晚想过来给你道个喜,又怕太晚了,到你家还要费灯油,这不,今早我专门给你家免费做一包豆腐,趁热让他们都出来吃一碗,算我沾喜气的。”
在山村,能做个小本买卖的也是上等人,平时王老头是不把老苏当回事的,现在一下变得这样热情,老苏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那种油辣子混和豆腐的香气真扑鼻孔,他正不知所措时,老王头己将一大碗顺着碗边流汁的热豆腐送到他手中,老苏似有所悟地说“太多了,我也照样付钱,今天高兴。”边说边顺边喝一口辣汁,吃了起来。
在苏爸的招呼下,苏家人陆续从屋里出来,延续着昨晚的狂欢,每人都吃了一碗,苏妈也和平时不一样,没有心疼,也没有制止,她出来晚,并不知情是王老头承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