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鞋乡之小镇崛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0018章 陆小雅上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于北洋确实靠谱,又逢衡丰街集市的时候,不仅买了金云飞的鞋,还带了四双样品鞋,两双女式布鞋和两双儿童布鞋。

  金云飞将四双样品鞋带回家,拆掉其中两双,仔仔细细地做了一番研究。

  没有多少秘密,做起来也不麻烦,金云飞总结了一下,都是布鞋,都用线逢制,无非是鞋面花色和脚型及尺码的区别。

  金云飞跑到街上,买了不少布料,试着各做了上百双女式布鞋和儿童布鞋。

  这回,于北洋教的成本计算也派上了用场,女式布鞋的每双成本是零点七元左右,儿童布鞋的成本是零点五元。金云飞决定,女式布鞋的批发价为一元一,儿童布鞋的批发价为零点九元,零售价各加一角。

  出乎金云飞意料,新鞋上市,非常畅销,这天于北洋来得稍晚一点,要不是金云飞和大妹赶紧收摊,还真轮不到于北洋。

  于北洋对新鞋赞不绝口,不仅把剩下的全部收下,还扔了两百元定金,一下子定购了五百双各种样式的鞋。

  大获成功,更让全家人倍受鼓舞。

  金云飞也在于北洋的建议下,对家里的分工做了一些调整,还为扩大生产花了不少本钱。

  后院又搭建了四间小平房,兄弟姐妹都搬到后院去住,原来的房间,加上前院搭建的新平房,打通后当做了厂房。又买了一台二手缝纫机,交给大姑使用,两台缝纫机,确保鞋面缝制这个环节不拖后腿。

  至于最繁重的纳鞋底这个环节,原来有几个老太太帮忙,现在又增加了八个,其中还有四个是手快的中年妇女。

  金云飞也有办法调动妇女们的积极性,纳一双鞋底两角,一天结一次帐,当场付清。

  至于爷爷奶奶,金云飞不再让他们干活,只负责质量把关,每道工序每一双鞋都要验收。

  有活干,有钱赚,家里人的面貌都有变化。

  特别是二弟金云兴,几乎每三天出门一次,骑着自行车到处跑,送货和收钱,全由他包了,再也没有心思出去玩牌耍钱。

  秋天真是个丰收的季节,家里的十亩晚稻也收割完毕,金云飞和二弟金云兴,跟着父亲一起花了好几天时间,给稻田挖沟整垄。

  按金云飞的计划,自家的五亩多承包田,全种上了小麦。至于原来属于别人家的五亩多承包田,金家不再转包。

  父亲很是不舍,他爱种田,但现在是儿子作主,他只能听儿子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云飞能赚钱,掌握着全家的经济大权,自然而然地奠定了在家里一言九鼎的地位。

  只有一件事,金云飞是被动的,那就是他的亲事。

  过了年就是二十三岁,在农村,这个年龄急需一个正式的对象。金家的实际情况,下面还有七个弟弟妹妹,不解决金云飞的亲事,就会反过来延迟和拖累弟弟妹妹们的亲事。

  现在的形势不错,群众的眼睛雪亮,都知道金家做鞋赚了不少钱,金云飞小能人的称号也逐渐远扬,上门保媒的人又多了起来。

  可金云飞有自己的主意,对这些主动上门的,他一律不同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好鞋不愁卖,好男必有妻。

  当然,金云飞之所以不急,是因为他与陆小雅保持着联系,一个星期通信一次,越来越热乎。

  金云飞判断,陆小雅是中意他的,只要她做通她爸妈的思想工作,他们的事就会水到渠成。

  为了加快速度,最近的一封信,金云飞“鼓励”陆小雅勇敢,让她自己做主,摆脱父母包办婚姻的束缚。同时,为了打消陆小雅对他这个大家庭的疑惑,他还在信里说,热烈欢迎陆小雅到他家做客。

  金云飞也是说说而已,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陆小雅真的来了。

  那是腊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学校放寒假的第一天,大姑金月娥从家里回来,不仅带着表弟表妹,还把陆小雅也带过来了。

  这算是对象上门,全家人惊喜,忙着杀鸡买鱼,还打扫卫生,给出了最高礼节。

  吃过晚饭,天还亮着,金云飞带着陆小雅出了家门,顺着小路走到自家的承包田里。

  四周没人,金云飞壮起胆子,牵住陆小雅的手。

  陆小雅害羞,甩开金云飞的手,金云飞坚持,陆小雅便不再退缩,让自己的小手留在金云飞的手掌里。

  陆小雅家在海边,没有稻田,还挺新奇的,拉着金云飞在稻田里漫步。

  小雅,你真想好了吗

  嗯,我要不想好了,我能来你家吗

  那,那你过来后,没有工作,就帮着我做鞋,还要照顾我爷爷奶奶,我爸我妈,还有一堆弟弟妹妹,你也愿意吗

  嗯,我愿意,我都想好了。

  你爸你妈不同意怎么办

  我妈不反对,我爸也不很反对,就是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