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阳明弟子
王英豪和王香兰在佛祖像前蒲团上跪下,合掌祷告后三叩首,虔诚地礼拜。
拜过佛祖,两人随澄心长老走出了大雄宝殿。
王英豪看看澄心长老,问道“请问长老,平山堂在何处”
澄心长老抬手向西一指,道“在仙人旧馆内。”
王英豪道;“在下想去瞻仰一下,不知可否”
澄心长老道;“三公子自去便是老衲还有些功课要做,就不相陪了”说完,他合掌向王英豪致意,然后飘然而去。
王英豪合掌还礼后,目送他远去。
澄心长老走后,王英豪看看王香兰,奇怪地问“妹妹,澄心长老真有功课要做”
王香兰微微一笑道“或许有,或许没有”
王英豪眨眨眼睛问“什么意思”
王香兰道“长老若是愿意陪我们,他就没有;若是不愿意陪我们,他就有”
王英豪道“这么说,他是不愿意陪我们了”
王香兰道“并非完全不愿意,陪我们拜佛,他还是愿意的”
王英豪恍然大悟道“那他是不愿意陪我们参观平山堂”
王香兰点头道“正是”
王英豪不解道“为何平山堂是宋朝欧阳修所建,那欧阳修可是大文豪啊”
王香兰笑道“长老心中只有佛大文豪在他眼里,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凡夫俗子”
王英豪思忖片刻,点头道“妹妹言之有理”他看看王香兰道“妹妹,我是个饱食人间烟火荤素不忌的俗人我敬佛拜佛,心中有佛,可我心中也有大文豪”
王香兰笑道“三哥哥的心胸何等开阔,能容纳这许多”
王英豪道“我心即宇宙,容天容地容人,无所不容”
王香兰道“三哥哥这话听起来倒像是王阳明的弟子”
王英豪眼睛一亮道“妹妹也听说过阳明先生”
王香兰道;“我听父亲跟人谈起过,略知一二”
王英豪问“妹妹以为阳明先生所见如何”
王香兰道“求真务实之论”
王英豪点头道“妹妹所言甚是我以为,阳明先生乃是我大明朝第一大儒儒家学说自孔孟之后,学派杂陈众说纷纭,但我只服阳明先生”
王香兰看着他问“三哥哥既然是儒家弟子,为何还要拜佛”
王英豪道“儒家与佛家并非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儒家弟子为何不能拜佛真正的儒家应对百家学说兼容并包与时俱进,而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比如阳明先生,他的学说虽然是以儒家为本,但并不排斥佛家,也不排斥道家,而是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王香兰笑道“如此说来,三哥哥若是进了道观,也要去拜一拜太上老君啰”
王英豪点头道“正是孔庙,佛寺,道观,宗祠,我都要拜的”
王香兰笑道“三哥哥拜的圣人这么多,也该超凡入圣才是”
王英豪忙摇头摆手道“不,不我不可能超凡入圣,只能当一个凡夫俗子”
王香兰问“为何”
王英豪苦笑道“我目迷五色,口迷五味,耳迷五音,这都是佛道两家之大忌,岂能超凡入圣”
王香兰看着他问“你有这么多迷吗”
王英豪点头道“有的”
王香兰问“你怎么就目迷五色了”
王英豪道“我喜欢游山玩水观赏风景,岂不是目迷五色”
王香兰扑哧一笑道“三哥哥说的是”她看看王英豪,又问“你怎么就口迷五味了”
王英豪道“我喜欢吃美食饮美酒,岂不是口迷五味”
王香兰哧哧地笑道“是,三哥哥说得很是”她看看王英豪,再问“你怎么就耳迷五音了”
王英豪道“我喜欢听弹琴听小曲儿,岂不是耳迷五音”
王香兰咯咯地笑道“是,是,三哥哥说得甚是”她看看王英豪,叹道;“三哥哥,看来这佛道两家的弟子,你是做不成了你只能做一个儒家弟子了”
王英豪道“儒家弟子,我怕是也做不好”
王香兰不解道“为何”
王英豪道“我爱读书更爱钱财,爱江山也爱美人”
王香兰大笑。
笑过后,她看看王英豪问“三哥哥如此说来,你连儒家弟子也做不得了吗”
王英豪道“做得还是能做得的,但只能做阳明先生的弟子了”
王香兰问“王阳明先生能容得下你这样的弟子”
王英豪道“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也只有阳明先生能够容得”
王香兰感叹道“看来这王阳明先生真的是心如宇宙无所不容之人”
王英豪点头道“正是”
王香兰看着他问;”三哥哥你想游历天下,是否也受王阳明先生影响“
王英豪道“也是,也不是”
王香兰问“是在何处”
王英豪道“阳明先生最注重知行合一既然要知行合一,就不能闭门死读书读死书,而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是浅,真知世事要躬行”
王香兰又问“那不是又在何处”
王英豪赧然道“我目迷五色,口迷五味,耳迷五音,自然是想多看看美景,多尝尝美食,多听听美女弹唱这是我的一己私欲,与阳明先生无关。”
王香兰扑哧一笑道“好了,三哥哥,我看你这一己私欲也是人之常情,何必自惭”她一扯王英豪的衣袖道“走,咱们看平山堂去”
王英豪和王香兰一起向大雄宝殿西侧走去。
两个丫鬟紧跟在他们身后。
走了没多远,眼前出现了一个六边形券门。券门上方有一门额,门额上镌刻四个大字仙山旧馆。
从券门进去,是一个幽静的庭院。庭院里花木扶疏,甚是幽静。
庭院里有一敞口厅堂,面阔无五,堂中挂一墨色牌匾,上书三个鎏金大字平山堂。
门口左右立柱上悬挂一副木制对联,上书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堂前有石砌平台,台前围以栏杆,栏下为一深池,池内有修竹千竿,青翠欲滴。
凭栏远眺,江南青山,历历在目,可与堂平,故称平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