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财神住我家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5章 被跟踪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康小鱼的放权是彻底的,最起码之后的一个多星期,营销部门几乎成了童晓伟的一言堂。

  这一个多星期,康小鱼压根没来过餐饮公司的营销部门,她更多时间都在房产部门。

  如今房地产行业大好,房产开发也成了康氏集团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康小鱼重点关注房产部门无可厚非。

  不过,没有人知道,一切,都因瓦塘县的那次冲突而起。

  康氏集团与周氏集团开战了,战场,就是房地产行业

  康氏集团原本就已经涉足房地产,但主要以凤凰市为中心,缓慢向四周辐射,且以建住宅为主,从没有涉及过商业写字楼的租赁业务。

  现在,康氏集团也插入进来了,目的很简单,阻挠周氏集团在大陆的布局。

  童晓伟猜到一些,这场仗恐怕跟瓦塘县冲突有关,不过他插不上手。

  他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瓦塘县的公益活动上,经过这次公益活动,康氏面馆的知名度在以凤凰市为中心的小范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童晓伟每天卖小铲子和尼龙袋的的利润哗啦啦进入口袋,冷库里的大葱也越来越多。

  如今,除了支付的成本,童晓伟净入账达到了三万六千元

  比预期的少一些,不过童晓伟并不着急,因为小铲子和尼龙袋每天还在继续销售。

  而随着凤凰市和其他两市几乎大半老头老太太都来过瓦塘县,导致家里堆积了成袋子的大葱,如今串门不送礼,送礼就送瓦塘县大葱

  三个城市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子大葱味。

  各种段子手层出不穷,开始在网上各种发帖各种小视频,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赞成,也有不少人嘲讽。

  不管怎么样,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吸引了大批人涌到瓦塘县,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

  而随着事态扩大,新闻媒体沸沸扬扬,据传闻,省里面批判了市里的不作为,眼睁睁看着菜农们损失惨重。

  虽然菜农是大户,但大户也是老百姓啊,怎么可以坐视老百姓损失而不管,干瞪眼不作为。

  于是,市里纷纷行动起来,可怎么解决啊得了,先帮着菜农拔葱吧,别耽误下一茬的播种。

  市里觉得康氏面馆的法子很好,既能帮助菜农拔葱,也能让更多市民亲近自然

  有样学样搞起来,发动周边县市配合,从四面八方发来免费公交或者大巴车,将更远方的老百姓送过来拔葱

  把人送过来之后才知道,在菜地里拔的葱不是全部可以免费带走,得留给童晓伟一部分。

  跑来凑热闹的市民自然没意见,反正就是来玩的,也吃不了那么多葱,再说,也卖不出去。

  不过,还是有人将这个情况反应了上去。

  不管怎么说,这次公益活动变得空前盛大,每天跑到瓦塘县的人络绎不绝,童晓伟原本担心拔不完的葱还要赔付大户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了。

  不管多么热门的事件,最终都会冷却,明星们经常利用冷却期来消磨负面新闻。

  瓦塘县的公益活动也是如此,随着大家热乎劲过去,来瓦塘县的人一天比一天少。

  除了兴致降低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菜地里的大葱太少了,几乎被拔干净了。

  终于,在最后一批人悻悻离去之后,菜地终于干净了。

  童晓伟完成了给农场主大户们的许诺,暗暗松了口气,在征服的推波助澜之下,事情发展的比预期还顺利。

  看了看自己的网络钱包,总共有52635元静静地躺在那里。

  这些钱都是小铲子和尼龙袋赚的,当初农场主给的十万元花光了,还不太够,从小铲子和尼龙袋的利润里贴补了一些。

  主要是往冷库运送的费用超过了预算。

  不过,整体结果还是满意的,52635元啊,每每看到这笔钱,就心脏怦怦跳,怀疑是不是在做梦。

  真的好久没有拥有过这么多钱了,近些年过得,都是入不敷出的日子。

  其实童晓伟现在依旧是负债的,那二十多万的债务还在那里摆着,不过童晓伟已经不慌了。

  他底气很足,因为冷库里还有堆成山的大葱

  等大葱市场回转,他把冷库里的大葱一卖,无疑是一笔巨款。

  入库的大葱是经过筛选的,即便如此,也有5000000公斤,如果按照每公斤3毛的批发价,那就是1500000元。

  一百五十万啊

  跟特么做梦一样

  剩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静静地等待市场上过剩的大葱被消化,价格回升。

  这段时间,童晓伟除了每天支付冷库费用,就全身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