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轩姑娘,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么”曾诚问,打破了沉寂。
“为什么”小姑娘好奇。
“萤火虫中会发光的是雄虫,雄虫通过发光来吸引雌虫,雌虫通过判断雄虫发光的好坏来选择最好的伴侣,在夏天完成,繁衍后代。”
“那就是说,雄萤火虫会发光,雌萤火虫不会喽,我还以为萤火虫都会发光呢。”轩怡若有所思,“曾叔叔,你知道的可真多,这些课本上都没有。”
“是啊,只有发出最美的光,才能吸引到雌虫的注意,也才能将自己的生命传递下去。”曾诚感慨,“轩姑娘,现在是你最好的时候,好好读书,努力发出最美的光来,过上最好的日子。”
“我读书好着呢。”轩怡自豪地回答,转而又问,“叔叔,你呢,难道不是么”
“错过喽”曾诚无奈地笑了笑,想起了荒废的日子,沉默了下来。
“知道我妈妈是怎么说的么”看着脸色黯然的曾诚,轩怡反问。
“哦,说来听听。”轩怡的问话,打断了曾诚的沉寂。
“叔叔,你看天上的星星,每一颗星星都代表着一个人的愿望,当它落下来的时候,就代表着某个人的愿望实现了。”轩怡抬起头,用手指着天上的星星。
曾诚也抬起了头,顺着轩怡手的方向看去,松针交错的夏夜里,明亮的启明星占据着天的一角。
“妈妈说,萤火虫就是落在地上的星星,我们要保护好它,就是保护好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我们也可以这样,将它抓来,握在手里,向它许愿,将自己的愿望告诉它,然后看着它落地,你许的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轩怡双手合十,伸出手抓住一只飞过的萤火虫,将它围在手心里,然后将手放在嘴前,闭着眼轻声地对着手中的萤火虫祈祷,接着放开双手,看着萤火虫慢慢地飞入不远处的草丛。
“曾叔叔,你也可以试试,将你的愿望告诉它,让它帮你,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轩怡看着曾诚,认真地说。
曾诚看着小姑娘真挚的眼睛,竟是无法拒绝,如她那般从空中抓了一只,依着她的模样许愿,许完愿后,摊开双手。手中的萤火虫却没有飞出,停留在自己的手上,一闪一闪。
曾诚不敢动,一脸无辜地看着轩怡。那意思,这是怎么回事
“曾叔叔,你的愿望一定很大很重,萤火虫带不了,飞不动。”小姑娘微笑地解释,“把它轻轻地放在地上就好了。看来,叔叔的愿望别人帮不了,要靠自己实现了。”
曾诚苦笑,“我怎么了,那么倒霉。”
“不”轩怡斩钉截铁的回答,“妈妈说,自己实现的愿望才能长久,星星再美,挂在天上遥不可及,萤火虫再美,过了夏天就会消失,只有自己努力所得到的,才能长久不灭。曾叔叔,你的愿望在你的努力下一定会实现。”
“谢谢,你妈妈真厉害,教出个这么好的孩子。”曾诚心中佩服,“你这么一说,叔叔一下子就有信心了。那你能告诉叔叔你的愿望么”
“我,我希望妈妈能回来,”小姑娘的眼神黯淡了下去,双手抱着膝盖,将头枕在膝盖上,“还有爸爸,他们每年只在春节回来,其他时间都在外面打工。”
“哦”曾诚自鸣得意,“这个愿望叔叔也许能帮你实现。”
“真的么”轩怡抬起了头,双眸中亮起了光泽,“叔叔一定是只很大、很大的萤火虫。”
“什么”曾诚被小姑娘天真的回答给逗乐。
“那叔叔,你能告诉我你的愿望么”轩怡问。
“我的”曾诚沉思了下,用手指着夜空,“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什么嘛”轩怡鼓起了嘴,一副被骗的样子,不满道,“叔叔不实诚,听不懂。”
“等你长大了就懂了。”曾诚微笑地回答。
“叔叔说嘛,叔叔说嘛,”轩怡拉着曾诚的手,摇了起来,“怎么你们大人都这样。”
“好、好、好,”曾诚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就是说,叔叔想家了。”
“哦,叔叔也跟我一样啊。”轩怡若有所思,又一次将头枕在膝盖上。
两人都沉默不语,看着风景,各怀思念。
夜色深沉,暑热已退,从溪塘上吹来的山风渐地有了寒意,轩怡经不住寒,双手揉搓着双肩,试图让自己暖和起来。
曾诚觉察到她的动作,用肩膀顶了顶她,“走吧,我们继续。天有点凉了。”
“好的,曾叔叔,我带你去看石塔吧。”
两人跳下石头,沿着山坡向上走去,延绵的土路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重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轩怡在前面带着路,在林间左弯右拐,林间土路,或被溪水隔断,或被落叶覆盖,却总能在轩怡的脚上接续,显示出它的顽强。曾诚紧紧地跟着,生怕跟丢了,寻不到回村的路。两人并不搭话,一前一后地走着。刚开始,轩怡是有意走快,让身体暖和,却发现曾诚一言不发地跟着,不远不近,到后来,轩怡倒来了干劲,想知道这位曾叔叔什么时候喊停,不禁加快的步伐,有意不等他。两人就这样无言地竞争着,没有停下,一段不短的山路,就这样飞快地爬完。
路的尽头,出了树林,便是山脊。
山脊上的古道就在不远处,青青的石板在月光下泛着辉。轩怡累得一塌糊涂,要不是憋着一口气,早就瘫在了半路上。她回头看向曾诚,却发现这位叔叔气定神闲,似乎还有许多力气,便寻着一颗松树靠着休息,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曾叔叔,你真厉害,难道一点都不喘么”
“这小段路就想把我甩了叔叔我可是天天跑步,这点路算什么。”曾诚无不得意。
“走吧,前面就是驿道了吧。”曾诚拍了拍身上的落叶,有意地刺激。
“哎哟,不行了,让我歇会儿。”此时的轩怡居然耍起了赖皮,逗得曾诚直摇头。
稍事休息后,两人从林中出来,走上了古驿道。前方不远处的山崖上,一座石塔孤零零地矗立着,在月光下十分地显眼。古塔约摸两三人高,五层六角,檐角的铜铃已没了踪迹,只剩下空空的挂钩静静地垂着。
两人来到塔边,近身观看。塔的檐角已有了残破,塔身斑驳,每层塔面上都雕刻着一尊佛像,大部分的佛像已模糊,在风雨中掩去了容貌。
“怎么是座佛塔”曾诚问。
“听爷爷说,这座塔比村子还老,相传是一位和尚修建。那和尚云游四方,走到这里的时候已是晚上,便在这里打坐休息。在打坐的时候,他看到了远处树林中有佛光闪现,于是参透了佛法。佛托语给他,要他在此立塔,以渡众生。于是那和尚便停下了云游的脚步,在这里开山取石,凿石筑塔,历经一十二年才完成。”
轩怡回答,虔诚地在塔前拜了一拜,“曾叔叔,别看这塔现在冷清,孤零零的,听爷爷说,当年这里可热闹呢,每当商队到达或出发的时候,一定要在塔前焚香、放炮,感恩佛祖保佑,祈求一路平安。”
“嗯,添一处景致,保一方平安。”曾诚伸手摸着塔壁,心中感念,为塔如此,也算尽了职守,可惜终不能长久。
“曾叔叔,我们朝前走,来看看整个村子。”轩怡的招呼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抬头再次看向佛塔,表情已是恭敬。
“曾叔叔,快点。”轩怡见他未动,在远处催促。
“来了。”曾诚回应,拍了拍塔身,像是在和一位挚友告别。
曾诚追上轩怡,两人走到了崖边。从崖边看下去,整个塔下村都在自己的脚下,此时的村庄已然睡去,和大地融为一体,不发出一点声响,只剩下村口牌坊边的一盏孤灯,还微微地亮着、跳动着。
曾经的百年繁华,如今的落寞破败,已让人唏嘘,而即将到来的,则是彻底的抹去,曾诚感慨,一个村庄尚且如此,一个人的际遇
“叔叔,你看那边,那是我们看萤火虫的小山坡。”轩怡指着右前方,挤在两山之间的一点潭影。接着用手指指着,从左至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地划了条弧线,“这就是我们爬上来的山路。”
曾诚的思绪再一次被轩怡打断,视线随着她的指引,将来时的路认了一遍。身临其间,与崖上观赏,所怀的心境大不相同。当下的风景,夜吐繁星,山衔好月,明月松间,清泉石上。这不变的风月山水,当年的和尚,在此参悟,而自己还深陷期间,不得解脱
“和尚的视力真是好。”站立良久,曾诚感慨,竟是有所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