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隋第三世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044章:以商补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河南道乱了、河东道也乱了这些数目众多的铜钱怎么花又往哪里花”杨师道问出了两大难题。

  “我听说以裴氏和五姓七宗为首的关东世家、士族对大哥支持力度非常大,他们不仅在物资予以支持,还在洛阳开设了许多粮铺,洛阳斗米价格回落到三百文左右,使得汹涌的民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再加上大量中原人口跑到我们冀州立足,因此,洛阳的粮食已经供大于求,米价还有下降趋势,这对于百姓是好事,但是对于粮商来说,却是亏本的坏消息。如果我们以一担1担10斗三吊钱的价格大量买进,那些粮商一定乐意”

  “而每一个粮商背后都是一个世家门阀,洛阳的每个世家都是大哥的支持者,大哥为了保证支持者的利益,肯定乐意充当我们和粮商的桥梁。”

  杨师道担心道“殿下已经和世家门阀撕破了脸,他们会卖么”

  杨侗冷笑“杨大人太瞧得起世家门阀的节操了。他们为了钱,连祖宗和国家都敢卖,这点颜面又算得了什么这生意归生意,反对他们照样会反对,这是两码事。”

  “除此以外,也可以和王世充沟通,这家伙杀了不少中小世家,从中谋夺钱粮,已经引起关东世家的憎恨,中原向来是关东世家的固有地盘,他们迟早会查出王世充以权谋私的罪证。钱可以藏,但数目庞大的粮食却藏不了,我觉得王世充也急着把粮食换成钱我们与他交易,其实是在帮他销毁罪证,想必他会非常高兴。”

  杨师道说道“殿下所言极是,不过微臣觉得有一人比臣更会花钱”

  杨侗奇道“谁”

  “凌敬”

  “哦”杨侗笑了。

  “凌敬,字敬之河间人士,是竞选三馆一阁的寒士,他写了一篇商论,并提出了农为主、商为辅、工为骨的观点,对商道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便是玄成、冲远也无话可说并同意将其列入凌烟阁一品文学士”

  孔颖达郁闷道“敢情在大家眼中,我和玄成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了”

  杨师道大笑“虽不全中,亦不远矣。”

  众人开怀大笑。

  “我曾和凌敬有过短暂的交流,他在商道上的确见解独到,很多见解与我不谋而合,因此,我决定再增加一个商部”

  “商部,负责商业互通,以及负责商税之事。以后凡在我冀州经商者,都需到商部办理从事商业的凭证,否则皆为违法经营,并交于刑部惩罚。”

  杨师道震惊道“殿下,商业自古以来乃是最低贱的行业,若若为官办商部,岂不是遭天下人耻笑”

  迎着一双双震惊、不解的目光,杨侗解释道“设立商部之事,非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因为凌敬而是我一直就有的想法。”

  他先是将白天与凌敬的对话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大家都知道,禁止土地买卖、摊丁入亩税、以钱发饷都是抑制土地兼并,但朝廷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不得不贩卖土地这年长日久下去,土地照样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因此,土地买卖、摊丁入亩税、以钱发饷都只能缓解土地兼并进程,也就是说,只要有土地兼并,就不能彻底解决王朝周而复始现象。”

  “百姓造反的根本就是土地如果百姓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就会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填饱自己的肚子,满足这一点,就是天下太平的繁华盛世,反之,就是天下动荡,王朝覆灭”

  “因此,在没办法解决土地兼并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百姓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即使没土地也能生存。既然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存根本、发财之道,那么世家门阀还会大量购买土地吗不会的”

  “当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可弥补土地之不足带来的造反问题。同时,商业那巨大的利润,也能让世家门阀将目光从土地上挪开,投注到商业这个领域中来。既然世家门阀不再买土地,那肯定不会发生土地兼并这种事情。当世家门阀视土地如粪土,百姓就能继续依靠手中的土地代代生活下去。”

  众人恍然大悟,一众文武顿时有一种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感觉

  秦王真是具备天才般洞察力,并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天才一般的构想

  房玄龄激动得身子乱颤,赞道“天才般的洞察力,天才般的构想以后再有人跟我说天才,我非抽他几耳光不可。”

  杨侗呵呵一笑“当世家门阀看到万亩良田不如一个作坊创造出的价值,你们猜猜他们会怎样”

  孔颖达喟然叹息“都说商人逐,但这世间人,何人不是如此届时,当然是犹如牛虻见血、蜂涌从商了”

  这个秦王,简直就是一个妖孽啊

  不但看透世事,更熟人心这人到底是怎么生出来的

  难道皇家血统就这么的高贵

  那是不是应该怂恿秦王多纳些小妾,多生些女儿呢

  不知孔颖达打自己女儿主意的杨侗接着说道“当商业大兴,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从而又带动了吃穿住行等领域的繁荣发展吃穿住行的兴盛,又反哺农业、养殖业、丝织、手工业而朝廷可以从中获取滔滔不绝的税收。”

  说到这里,杨侗最后总结道“一个国家的是建立在千千万万子民的脊梁之上,百姓强国家就强,百姓弱国家的强盛也不过昙花一现,一遇到不测风云,朝堂必然倾颓,就到了该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众人动容,一般的皇室子弟,都喜欢歌功颂德,忌讳听到国势衰颓言论,像杨侗如此坦然面对的人,委实罕见。

  难怪杨侗未满弱冠之年,却从不耽于嬉戏,而是勤勤恳恳,从未有过骄傲自满之色,多半是这种居安思危的远见和眼光

  众人心下默叹,古来那些圣君,想必也不过如此吧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目光中看到极大的振奋,能够追随这样一位目光宏伟、忧国忧国、居安思危的主上,是他们的荣幸

  孔颖达恍然大悟似的说道“难怪殿下重视能工巧匠,臣今日才完全殿下的良苦用心能工巧匠在国家层面可以打造攻城器械、改进兵甲、改进农具;在个人家庭方面,则是创造美轮美奂的商品他们所创造的这些商品,一旦流通到市面上,同样可以为自己和国家创造财富,甚至更多而且,这也是脱离了土地,还能活得有滋有味的生存之道”

  杨侗点头道“正是如此不过这一切,都需要繁荣的商业为基础。而商业的魅力,就是能把死气沉沉的各行各业盘活起来而这却还不够”

  “不够”

  众人一呆,复又期待的看着一脸笃定之色的杨侗。

  “商品过于单一,繁荣不了商业而宇文儒童主导的天工院会依次呈现一些惊世的杰作”

  “是何物”

  “秘密”

  众人“”

  秦王,您太调皮了,没发现自己很欠揍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