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梦幻庄园
在琴皇岛市昌离县城北,距离北黛河三十公里的地方。
原本只是一片坑坑洼洼荒土坡,根本没有什么树木。
大部分地方都裸露着土壤,哪怕是夏季,这里也只有一些灌木和野草。
虽然说,此地的土质比较适合种植葡萄。
却又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面积不小的水洼子和不少的沟壑与丘陵,破坏了耕种地形。
这就致使最先发现此地中华葡萄酒公司都不愿意要它,最终把它圈在了自己的葡萄庄园之外。
如果要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来说,这里应该一直荒废下去的,什么都不会有。
但2008年奥运会之后此地就不一样了,一个梦幻庄园,奇迹一般在此横空出现。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块土地进入了卓群的眼界。
由于中华葡萄酒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受邀来这里进行调研的卓群,很偶然的发现这块地方。
当时途径此地的他,一看到这里的地势,很快就命司机把车停下了,然后站在这里看了许久。
而他越看,就觉得这里的地形、气候和地理位置,作为自己梦想家园的营造地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在跟政府签订了五十年的合同租赁下来后,卓群不惜斥以重金,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大修土木。
建造之前,设计性的规划当然是很重要的。
卓群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使该环境具有艺术性为设计要求,分别找了rb、美国和欧洲的三家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分头出设计方案。
最终他选用了一个欧洲公司的方案。
在这个设计方案上,一位德国设计师采取了简约而克制的态度。
以简单的石头雕塑介入场地,作为重建后的生态环境的框架。
并决意将水洼子再扩大为水塘,把其周边区域作为此项改造工程的中心。
最终将这片土地定义为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的葡萄园和草原结合住地。
再之后,通过现代化的机械力量和人工手段。
山坡上开垦出了好几片葡萄园,并种下了众多枫树和黄栌之类的观叶树种。
其他的地方,也开始大面积的栽培牧草和野花。
农场边际处种植果林、覆盆子、黑莓之类的乡土灌木,以此来圈定私人界限。
至于水塘边,除了种植芦苇这样的耐湿植物,建造石头结构的观水台之外,还是主题建筑群的所在。
最终整整四年过去,当随处可见欧式式样的建筑拔地而起。
加上花园、玻璃阳光房、喷泉、酒窖、马厩、跑马场、干草房、私人剧院、图书馆、带健身房的体育馆、船坞、车库、杂物仓库、工人宿舍这些功能性建筑纷纷搭建完成后。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占地一百八十公顷,遍布枫林的稀疏式草原农场。
不仅各项生活娱乐的功能完善,整个空气里也充满了理想和浪漫的气息。
2012年的秋天,卓群正式搬进了这座庄园。
当他站在卧室的露台上,总览这花费了二十二亿完成的壮举时,就连他自己也不禁为之迷醉。
呈现他眼前是一副什么样的磅礴景色啊
在这个葡萄收获季节,能够看到山坡北面的葡萄园里,有许多采摘葡萄的工人正在努力工作。
他们搬运着盛满新鲜葡萄的巨大木桶,像工蚁一样蜿蜒的朝着坡下酒窖外的碾碎机和挤压机走去。
山坡上如波浪一样层层间隔的葡萄藤架以及红黄相间的红枫、黄栌,为整个农场披上了秋季的斑斓彩衣。
至于相反的方向也同样是摄影大师的摄影天堂。
因为那是集果林、水塘、花海、草甸、沙丘于一身的草原。
一样有叠翠流金的枫叶和颜色丰富的花草。
只要可以纳入镜头的一切,颜色都充满了饱和感,仿佛像是走进了五彩圣地一般。
特别是一阵凉风吹过,在纯净的蓝天下,除了树动、草动、花动。
在巡卫与放牧人看护下的马群、羊群与牧羊犬欢快的跑动,更是为景色增添了令人温暖的生气。
就像是置身于动态的油画之中,牧场迷人的颜色显的愈加婀娜
但唯一可惜的是,这样的美景和风情却无人与卓群一起共享。
尽管这个时候,卓群已经拥有三千亿人民币以上的资产,相当接近世界首富了。
但是在精神上和感情上,他却变成了一个无比孤独的人。
是的,自从母亲精神上出了问题之后,卓群就完全与亲情的温暖无缘了。
他母亲的治疗在日后的治疗里始终不见成效。
哪怕是再好的医院、国外的专家,也没法让母亲忘记那场股票下跌的噩梦。
于是,她的病情很快就恶化到了生活无法自理,连认人都认不出的地步。
为此,卓群父亲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便把一切的过错都放在儿子的身上。
认为卓群是家庭悲剧祸端。
正是他把股票投机敛财的方式带进了母亲的生活,才毁了这个家。
于是在父亲的心里,卓群已经不再是自己儿子了,而是比任何坏人都更可恶的仇人。
让卓群尤为痛苦的是,这种恨不但能够清楚的让他感受到,并且也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因为此后,他的父亲不但卖了别墅、汽车,把他当初给他们的一切都还给了他。
还把母亲从精神病院的特护房给带了出来,带回了他们原来的小家。
从此就只靠着他们退休金生活。
每年只允许卓群在母亲的生日和春节前来看望一下母亲,并坚定的拒绝了他的一切经济帮助。
甚至每次见面都不苟言笑,形同陌路。
可说也奇怪,就在父亲的照顾下,就是以前那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偏偏却对母亲状态的改善有了效果。
渐渐的母亲又重新认识起身边的人,逐渐恢复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
只不过,对卓群来说,更大的打击在于,母亲对生活和时间的认识,永远停在了他上初中的时候。
尽管她的嘴里时常老提起儿子,可其实她心里惦记的只是那个还没有长大的、品学兼优的儿子。
对于现实中已经成年,每年坐着豪车来看望她两次的富豪儿子,始终没有任何亲近之感。
不但每次见他都问他是谁,来干嘛,还很不耐烦应付他的嘘寒问暖。
老问他是不是找错了人家了,说根本不认识他。
这样的情形,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可想而知,卓群因为父母不约而同的疏离,心里是多么的难过。
为此,就连他也不由的恨恶他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人了。
他总是不由自主的去想。
或许正因为在母亲的印象里,成年的他已经和股票、金钱这些东西重叠,划成等号了。
母亲的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一点也不愿意想起了。
才会把他像删除的数据一样完全清除掉了,并且永远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要真是如此的话,那么父亲就没恨错他,确实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