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年代二婚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7章第三十七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晚上回家,吃过饭后, 先给英宝洗了澡, 又让赵东林给黑蛋洗了澡。

  黑蛋是个男孩子, 虽然年纪小, 洗澡什么的佳慧还是有些避讳的, 毕竟不是亲生的,四岁也不小了,她尴尬, 黑蛋也尴尬, 不如交给当爹的来, 她还省了个差事。

  现在已经十一月下旬,气候一天比一天寒, 农家人大多不会天天洗澡,特别是孩子, 几天洗一次已经算勤快了,等到寒冬腊月,十天半月甚至一个冬天不洗澡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董佳慧是现代穿越过来的,自然受不了这个,澡她每天洗,也给黑蛋英宝定了规矩, 这个季节是三天洗一次, 冬天则是一周一次。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洗澡水是董佳慧自己烧, 有时候赵东林也帮忙, 洗澡的房间是一个单独的水房,里面木桶、塑料帐篷、香胰子都是齐全的。

  郑月芬对佳慧天天洗澡的习惯嗤之以鼻,说她爱矫情,快赶上之前的汪梅了,张巧儿倒觉得没啥,爱干净没什么不好,洗澡不过费些柴火,可家里的孩子走出去比别人家的干净整洁就是自家的脸面了。

  “你看到嫂子手腕上的表没还是新的呢,之前也没见她戴过,不定是谁买的。”

  董佳慧从仓库回来就把表脱下了,干活什么的戴着表不方便,尽管不是后世动辄六位数七位数的手表,但在这个年代,手表已经是非常高档的东西,又是赵东林送的,董佳慧分外珍惜。

  赵东河现在听不得郑月芬整天叨这些,为什么要跟人去比呢嫂子穿了什么衣裳要比,戴了手表要比,妈对嫂子好了要比,这一天天的不消停。

  “你能不能别总是惦记着别人碗里的东西,别管是谁买的,都是人嫂子的,你要是羡慕,你自己也可以去买上一块。”

  “哎,你什么意思,我不过说一句,你就这么怼我我倒是想买呢,没有钱没有票怎么买,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身上一分钱没有,每年年底分的红不都给咱妈了嘛。”

  郑月芬声音越说越小,显然也知道自己不该这么说,赵东河瞪了她一眼,没好气的出了房门,摸着黑劈柴解气。

  董佳慧正点着煤油灯坐在窗前给黑蛋缝补裤腿,看到劈柴的赵东河,好笑的跟赵东林说,“你弟弟怎么天黑了劈柴,别把腿当柴劈了。”

  之前不是有个笑话,晚上吃饭没点灯看不见,有人把饭吃进鼻孔里了。

  赵东林估摸着二弟跟弟妹是又吵架了,原本冷着脸思索,听媳妇说玩笑话,也扯着嘴角笑了。

  赵东林本想出去的,后来想想,他们小两口的事,自己没必要去掺和,要吵就让他们自己吵去,很多事自己不整明白是没用的。

  董佳慧缝好裤腿,又量了个尺寸,留着布料棉花买回来给他做棉裤用,到时候尺寸往外加些就够了,弄完了这些,她又把前天给美香裁剪好的衣服拿出来,做了个袖子才停下,窗外,劈了半天柴的赵东河也已经回屋了。

  “我明天去镇上,你跟我一起去吗”

  “什么时间”

  “九点钟开会,八点出发。”

  董佳慧想了想,七点四十去仓库还来得及,登记好了自己可以跟着他走。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通常十一点多种吧,反正赶得及回来吃午饭。”

  董佳慧点头。

  “我明天去镇上是不是得跟队长说一声啊,万一有人找我有事呢。”

  “恩,说一声,把钥匙留给他就行。”

  赵东林嘴上说着,手里动作却没停,早就蹿到了佳慧衣服里,佳慧看着他,眼里波光粼粼的闪着光,这时候的她是最诱人的,像六月里熟透的山桃般甜蜜多汁。

  第二天,董佳慧忍着酸疼起来做早饭,玉米薄饼,可以蘸酱吃,也可以夹咸菜吃。

  “妈,我今天早上想跟着东林一起去镇子上,买点布跟棉花回来。马上天就冷了,给两个孩子做几件棉衣。”

  “成,你去吧,我前几天还想起来的呢,这两天忙忘了,得亏你跟着张罗。”

  “你要买多少,我回屋给你拿票去。”

  “不用了妈,我之前存了几张布票,应该够用的。”

  张巧儿听这话笑了,她喜欢佳慧就是因为佳慧办事大气,不是那种一心为自己的。再说了,买票不光要票,还要花钱呢。

  “你就别跟我客气了,现在这个家是我当着,家里吃的用的理应我出,你跟东林刚结婚,之前呢东林的工资都是交给我的,我最近也在想,这笔钱该怎么分配,以前东林在部队,吃穿都是部队出,现在不同了,他在村里工作,身上没有钱使也不成。”

  另一个,东林结婚了,还带着两个孩子,她这个当妈的把着儿子的工资,他们小两口要花钱怎么办佳慧那有笔彩礼钱她是知道的,虽不至于没钱花,不称手,可为了家庭的和谐,还是该给他们一些体己。

  “这话我就跟你说,以后啊东林每月发工资,我给你十块钱,算你们自己的,剩下的呢还是放我这里,家里吃的用的都从我这里出,所以啊,你也别跟我客气,按理呢,东林这个做哥哥的吃了亏,可这辈子就东河一个兄弟,这情分比钱重要,我就是问东林的意思,他也是这么说。”

  赵东林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张巧儿说这么多纯属说给董佳慧听的,怕她对东林的工资分配有意见。

  董佳慧不是那种笨的,她自然明白婆婆的意思,笑着说,“妈,我明白的,咱们是一家人嘛,不应该计较个人的得失。”

  张巧儿拍了拍她的手,心情略显激动,“你明白就好,独木不成林,一家人要齐心协力才能把日子过好。你放心,妈心里有杆称,不会偏了谁。”

  董佳慧点头,从她目前来看,张巧儿做的确实不错,不是那种刁难的婆婆。

  赵家人总体上都是好的,也就郑月芬有些不着调。

  “这饼子好吃,加上两瓣蒜味道更好。”

  “那你别开口说话,熏死个人。”

  “等冬天挑河工的时候吃上这个就好了。”

  等冬麦下地,农村会迎来一阵子农闲,公社里大多会组织大家去做个河工,修个路什么的,做这种工工分是平常的两倍,因此年轻力壮的人都想去。

  吃了饭,佳慧先拿了钥匙去仓库开门,队上的人来领了农具后,她去队长家说了自己早上要去镇子上的事,队长没说什么就同意了。

  “黑蛋,你想不想一起去镇上啊”

  佳慧有心跟黑蛋增进感情,小孩子不都喜欢玩吗,赵东林开会,她带着黑蛋在镇上转转也没啥。

  四岁的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佳慧这么一提,黑蛋心里是想去的,只是害羞,说不出口而已。

  “那就一起去吧。”

  佳慧自然而然的牵上了黑蛋的小手,她的手温暖又柔软,黑蛋牵住后就怔住了,让他想起了记忆中的妈妈,也曾这样牵过他的手,抱着他唱过歌。

  汪梅在黑蛋三岁多的时候离开,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了,孩子的记忆没那么深刻,黑蛋只是知道自己有个妈妈,知道她离开了,对汪梅的模样却模糊到记不清,手中温暖,他抬头仰望,刚好对上了董佳慧含笑的双眸,跟记忆中的妈妈很像。

  赵东林骑车,佳慧坐在车后,黑蛋坐在车杠上,晃晃悠悠的往镇子上去了。

  “我去公社,你买好东西了就在这等我。”

  “好。”

  董佳慧摸了摸黑蛋的头发,对他说,“黑蛋,跟爸爸说再见啊。”

  黑蛋看着赵东林就是不开口,董佳慧发现黑蛋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了,看他的眼神,他明显什么都懂,可就是不说话,她问过美香,说黑蛋之前不是这样,是从汪梅走了之后才不爱说话的。

  她不知道汪梅走后发什么什么,但给黑蛋的打击很大应该是真的。

  “那你先走吧,开会别迟到了。”

  赵东林也摸了摸黑蛋的头发骑车走了,佳慧带着黑蛋在原地站了会儿才转身,拉着黑蛋的手进了供销社。

  出门前,张巧儿拿了三张票并二十块钱给佳慧,因为有正事,佳慧直接往买布的柜台走去。

  这个时代的布料以朴质为主,黑蓝黄绿都是常见的,蓝分为浅蓝深蓝藏蓝,黄分为姜黄浅黄土黄,绿色就是最流行的军绿色了,其他的颜色也不是没有,但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小。

  以前农村流行棉纺布,也就近年开始流行起了的确良。

  计划供应时代,人们买布料要凭布票,一个人一年供应的布票仅为3尺。

  一年3尺布,还不够做一套衣服,当时解决的办法是有钱的人家买黑市布票,而贫穷的人家,就买回纺布,回纺布就是将破布打烂,再重新纺成纱织成的布。而的确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它经久耐用,所以一家人的布票凑起来,就可以给急需要衣服的家庭成员做一套衣服,够一个人穿好几年的,极大限度的解决了人们的基本温饱需求。

  的确良透气性差,属于化纤制品,但这个时代,的确良是非常潮流的布料,耐穿易干,不用熨烫也不易褪色,颜色看上去也比棉质的布看上去鲜亮些。

  董佳慧给两位老人选的的确良面料,孩子自然是舒适的纯棉布料,赵东林一年四季穿军装,另外的赵东河郑月芬,董佳慧自问没有给他们准备的必要。

  “哎,这不是佳慧吗”

  董佳慧正在认真的选不了,听到身后有人叫她的名字,她回头一看,原来是大宇村认识的红桃。

  “你上街买布的”

  红桃笑着走过来,看了看董佳慧,又看了看跟在董佳慧身后的黑蛋,摸了摸黑蛋的脑袋说,“这是你儿子”

  红桃知道董佳慧嫁人后做了后妈,她个性爽快,有话直说,并没有避讳这一点。

  “是啊,我儿子。”

  董佳慧大方承认了,还低头对黑蛋笑了笑。

  “还真巧,我正愁没处找你呢,没想到咱大街上就遇到了。”

  “找我有事啊”

  “我想找你做衣服啊,找了另外两个裁缝,我觉得他们做的都没有你做得好看。”

  佳慧做衣服时很注意细节,比如腰会掐一寸,身形上看起来就更有曲线一些,裤子的话,她会根据对方的身材,瘦的裤管就不会做的太阔,甚至微微做出萝卜裤、喇叭裤的款式,不过分,但视觉效果绝对不同,因此很多穿过佳慧做出来衣服的人,完全就是那种,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跟别人的不一样。

  “可以啊,那你把要求跟我说说。”

  “你做的我都满意,我布已经买好了,在家呢,我什么时候拿给你吧。”

  “恩,可以,我婆家你认识吗”

  “问问不就知道了,明天上午我去找你。”

  “好啊。”

  出门就接了笔生意,佳慧心情愉悦,结婚后换了生活背景,她的赚钱之路都受到影响了呢。

  今天早上婆婆说赵东林以后工资继续交给她,每月给自己十块钱,董佳慧真觉得无所谓,可能是从现代来的关系,女人自立自强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没办法像这个时代的女人一样全身心依靠丈夫。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才是最实在的。

  “黑蛋,想吃什么我给你买啊。”

  供销社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凭票的,有些只要花钱就能买到,董佳慧称了糖跟饼干,还让红桃给娘家侄子侄女带了一份。

  “哎呦,你这姑妈做的可真够好的,有好吃的还不忘分他们一口。”

  “这不是应该的嘛,那就麻烦你帮我送过去了。”

  “顺路的事儿,你放心吧。”

  买好了布,董佳慧又去称棉花,这个年代没有塑料袋,最后用麻袋给她装好了。

  “好了,我们坐这等爸爸来接。”

  董佳慧跟供销社借了个板凳,两人坐在里面等赵东林。

  都说供销社营业员服务态度恶劣,董佳慧之所以有面子,因为她娘家大嫂有个兄弟在供销社当主任,有亲戚的面子自然待遇比别人好些。

  之前她也不认识,结婚前周银娣带她来准备结婚用的东西才熟识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