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之前孙母还不急, 准备多观察几天,毕竟是最疼爱的女儿的婚事, 当然要精挑细选的好。

  结果就在她越看这准女婿越满意的当头,忽然得知了陆辞将回密州去的消息,当然就坐不住了,夜里一躺在床上, 她就主动向沉了大半天脸的相公提起此事。

  连还对扑买失利之事耿耿于怀的孙父, 都被她的异想天开给吓了一跳, 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 不可”

  他那女儿什么德性, 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可不一清二楚

  整日带着丫鬟穿个男装,上街闲逛的事没少做,正经的女红却一窍不通, 大字不识几个,更别提琴棋了。

  若是性情上温柔可人,善解人意, 也可以弥补一二。然而她就是个好吃懒做,蛮横霸道的,相貌还很是平平。

  要不是他膝下仅得二子一女, 怕也忍不住有些嫌弃。

  她年岁渐长, 是该说人家了, 而按他所想的是,就在这苏州城里找一户知根知底、脾气和善的人家, 哪怕家境清贫些的也无妨。

  他大可把奁产加厚几分, 把人嫁去, 以后也在他眼皮底下过日子,不愁看顾不好。

  谁想到他这夫人无缘无故地打起了陆辞的主意

  他态度坚决,孙母可不乐意了,冷着脸道“你整天在外头跑来跑去,不见你为闺女挂心一二,现我琢磨了门好亲事了,你倒是文都问半句,就顾反对起来了”

  孙父在趋利避害上,还是很明白的。见她拎不清,不由不耐烦道“妇道人家又懂什么。当初夺了女弟奁产之事,你可没少掺和,逼她远走更是有你一份,你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就凭这层渊源,如今不结仇已算不错了,但瞧陆辞那不冷不热的态度,你该也能看得出来。你倒好,还敢将闺女嫁给他到时候远在密州,她纵有难事也求托不了人,你又要如何看顾”

  他最初同意儿子同陆辞修复关系,看重的不过是自己那印象中懦弱好欺的女弟好似发了一笔横财,想趁机捞一笔罢了。

  等捞完这笔,哪管对面会不会记恨在心,他反正是打得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的主意,根本不打算长长久久地当门亲戚的。

  不过,在真正见过陆辞之后,他的想法,则渐渐产生了些微的改变。

  这么多年里他是看清了,孙家上下,就没出个真念得进书的读书人。倒是自己这多年不见的外甥,还算有些希望。

  要是对方哪日真飞黄腾达,还肯顾念他们这门血亲的话,他那俩不成器的儿子说不定还有靠荫补做个低阶小官,有生之年风光一把的可能呢。

  孙母倒是没考虑到这么远去,甚至还真将欺凌过陆母这茬忘得干干净净了。

  被孙父难住后,她默然片刻,才又狡辩道“依我看,他若当真记恨在心,哪儿会为阿舅的身体奔波多日,又亲力亲为地照顾数日再者,他娘亲带他离开苏州时,他还不到记事的年纪,你女弟也不似个会将这些同小郎反复提起的,怕是只知大概,不解内情罢。”

  要是对恩怨纠葛清清楚楚,还能这般平静地对待他们的话也太可怖了。

  这般深沉的心机,绝不是个小郎君能做到的。

  孙父显然也没往这头上想,只皱了皱眉“他瞧着是个聪明相,哪怕我女弟不说,自己怕也能猜出不少情况来。”

  孙母理直气壮道“这些时日,你还不见大郎同他颇相处得来么况且占他娘亲的奁产之事,都不知过去多少年了,现两家都不差这点小钱,又有谁还那般小肚鸡肠,净将这点小事放在心上。你要还是担心,不如直接还回去,再赠他一些旁的什么,以此消了这点疙瘩,你也不必老想东想西的了。”

  孙父迟疑了。

  他依旧觉得婚事毫不靠谱,但妹妹既已富贵、今非昔比,陆辞自身瞧着也是个大有前途的,甭管荫补之事是否有戏,的确不好留这么个潜在的仇家在。

  要能尽早用小钱来一笔勾销,当然最好。否则陆辞日后若真有大出息了,芥蒂可就不是这么轻轻松松就能消除的了。

  若是陆辞坚持不收,他大可说是当日非是真正据下其母之田产,仅是想替其打理而已。

  话说到这头上,但凡明理的,都该同意一笔勾销了。

  反正李家庄园没买下来,之前准备的银钱还在,不存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从里头出那么一小笔来办成这事,听着倒是不错了。

  “反正这事你就别管了。这门亲事,我绝不同意,你也莫跟任何人提起。”

  在警告过林氏后,孙父翻过身去,背对着她又琢磨了会儿才睡去。

  第二天一早,他将孙静文叫到书房来,开门见山地问道“你那表弟比较喜欢什么”

  孙静文很是莫名其妙“爹爹问这个作甚”

  孙父清楚,送礼这事儿,也得讲究个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

  见儿子这傻愣愣的模样,他就忍不住皱眉头,语气就不好了起来“平日没少见你去寻他,怎连他喜好摸不清楚”

  “我虽没少同表弟见面,却从不见他对何物特别喜爱过,这也能怪到我头上”孙静文不满地为自己辩解一句,随随便便答道“照我看来,天底下就没人不爱银子的,他想必也不能免俗。”

  莫看是一些自诩清高人口中的铜臭之物,可连当今天子、朝中的达官显贵都爱不释手哩。

  孙父从前就只觉长子只有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小机灵,不想现在连这么点优点都没了,一时间只觉身心俱疲,打发道“你回去罢。”

  孙静文也为一来就挨顿训斥之事感到老不快活,被孙父赶走,正是求之不得,毫不犹豫地走了。

  孙父省得为这么件小事多费心思,更不想让陆辞再在这儿多呆了。俗话说夜长梦多,说不定自己那拎不清的夫人还不死心,又得惹些事端来。

  在掌柜的送来账本时,他心念一动,索性将那日被陆辞扫空的货物所价值的银钱数加起来,兑成密州内通用的交子一张,叫管家给陆辞送去。

  当然不能静悄悄地送,而是等陆辞上了马车,前往港口了,再大张旗鼓地送,好让别人知晓,自己待这外甥可不算薄。

  陆辞彼时已上了船,见着孙家管家带着一行人前来相送,不免有些意外,得知来意后,更是坚决不肯受。

  管家连忙将孙父事前准备好的一番说辞拿了出来,小声向陆辞解释了好几句。

  比陆辞朱说还早一步上船的柳七见陆辞久久未回,不由出舱室来瞧瞧情况,刚巧就看到这么一幕。

  他不紧不慢地摇着折扇,端的是潇洒好看,又悠悠地走到跟前,声音不大,却足够叫周围好奇看热闹的人听个清楚“陆弟还是收下罢。既是你舅父替你娘亲打理奁产所得,你又怎好代母拒了”

  “柳兄所言,确实在理。”

  陆辞叹了叹,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管家顺利完成主家交代,也大大地松了口气,目送载着陆辞的船只行离后,便回去向孙父汇报了。

  孙母还盘算着如何叫女儿偷偷见上陆辞一面,就得知这一噩耗,当然不依不饶,大闹了孙父一场。

  孙父任她乱发脾气,听了一阵不耐烦了,干脆躲进书房里,但关乎女儿之事,却坚决不肯松口的。

  他隐隐约约觉得,陆辞看着虽随和孝顺,可骨子里,怕不是个好惹的。

  要真是好拿捏的人,就不可能在这么轻的岁数时,就敢孤身乘船远下,途中还未出过任何乱子了。

  孙父暂还不知,自己因一贯的谨慎,而无意间成功避开了被进一步折腾的噩运

  下人在打扫清正居,见桌上摊着墨痕干尽的三张纸,也不敢随意丢了,就拿给了孙父过目。

  孙父固然上过几年私塾,背书是不成,吟诗也吟不出,但单是字的话,倒是认得不少的。

  “单瞧这字,倒是写得比大郎的漂亮多了。”

  他头个感叹便是如此。

  一张写着萧何韩信,一张写着君子载物,还有一张,则是南北。

  他仔细瞧了又瞧,也摸不着头脑,等孙静文回来后,又召了一起看,还是得不出结论。

  孙静文生怕孙父又因他答不出所以然来发火,果断道“怕不是表弟练字时随便写的,根本没有深意,何必费神研究”

  孙父也大概猜是如此,只板着脸训道“成日见你瞎逛,念书时也不勤勉,现连你表弟这一手字,都要比你的好上不知多少。”

  孙静文打了个哈哈,搪塞过去了。

  因这字写得着实好看的缘故,孙父不自觉地在书房里摆了几日,最后才着人收拾了。

  被安排去处理此物的下人,也喜这字,便没舍得丢掉,便随意收在家中。

  直到某日,他那妻子去庙会上支了摊子,卖些杂物时,不慎将它夹带出来,才被一挑选货物的士人看见。

  那士人盯着它琢磨片刻,很快回过味来,忍不住笑了“你怎连这也拿出来卖”

  汉初三杰,唯缺张良;君子载物,所凭厚德;东西南北,唯有南北。

  不正是骂人缺德少良,不是东西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