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将狄青这一小插曲做了安排后, 陆辞不再耽搁, 备齐物件后, 径直翻身上马, 不紧不慢地往官署的方向去了。

  他手头虽宽裕, 但也没奢侈到让下仆也拥有马匹做坐骑的程度,除他所骑的良马外,就只剩两匹用来拉运车架用的老马了。

  只因是入职的头一日,他才带了两名健仆,专门替自己带上个人用品,好安置到官署里头。

  汾州城的户数虽较陆辞沿途见过的那些要少上许多,但在这早市刚开不久的时候, 也是人来人往的熙攘热闹。

  富户自也不比别处的多, 是以一大早地见着陆辞这么个骑着一瞧就价值不菲的高头大马、穿着官服, 生得还极为英俊潇洒的郎君时, 都不由愣在了原地, 一边好奇地望着,一边小声议论上几声。

  也没几个具备只从颜色就辨认出他品秩的见识的人,但看个热闹的心思,却是人人有的。

  见陆辞背后不过跟了两个健仆, 派头并不铺张,又是微微笑的漂亮模样,就有人没忍住, 扬声问道“那小郎君, 可是新来上任的官儿不成”

  陆辞虽未因他停马, 却看向他,毫无架子地温声道“正是。”

  听得这答话后,纵使已从官服瞧出这大小是个官的围观百姓,还是抑制不住地感到惊奇,不禁把他这年轻得过分的俊美面孔看了又看,那人已问了“是什么官儿呀”

  陆辞莞尔一笑,大大方方道“我自汴京来,是为知此地事。”

  知事,知州事

  一州之长的那个知州

  听得这话后,所有人脑海先是一片空白,等反应过来后,瞬间怔住了。

  他们瞪大了眼,定定地看着陆辞,满脸的惊讶怎么都遮不住,好似他身上开了朵花似的。

  陆辞微微笑着看着他们,也不多做辩解。

  最后不知是谁先回过神来,率先拍了拍腿,哈哈大笑道“这位官爷啊,可这种玩笑,还是不要轻易开得好”

  把陆辞的话当做少年人的玩笑后,刚一时凝固的气氛,才重新活跃起来。

  还有人夸张地拍抚着胸口,看陆辞一副好脾气的样子,索性心服口服地感叹道“您瞧着一本正经,说起笑来却是厉害,竟连我都蒙过去了。”

  “我还当是刚听岔了哩。”

  “好似咱这地儿的新公祖还未来吧”

  听得他们已彻底偏离了原话题的讨论,陆辞挑了挑眉。

  这可不能怪他,分明是说了大实话,奈何无人肯信啊。

  陆辞愿一笑置之,然而跟在他身后的那两名健仆,就不那么乐意了。

  他们跟这位雇主后头,也有大半年了,观他为人处世所生出的敬意,也早已不受其尚轻的年纪影响。

  见明明说了真话,却被其他人这般轻忽对待,就忍不住皱起眉头,欲斥他们个对长官不敬的罪过了。

  然而这念头甫一冒出来,他们的头个反应,就是看向陆辞,看看郎主的意思。

  陆辞仅是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他们便瞬间会意,立马低了头,不再左顾右盼了。

  一行三人很快顺着人流,来到了破破烂烂的官署。

  虽已在外头看过很多次,但真正想到要在这不折不扣的危楼里工作三年之久,陆辞就越发感到难以忍受起来。

  尤其跟他呆了小半年的馆阁一比,若说后者是清贵中透着雅致,前者便是破旧中带着危险了。

  不过他经事颇多,即便心里嫌弃,面上也掩饰得丝毫不露,踏入门槛时,更是不曾犹豫半分。

  能在官署守门的吏人,显然比只瞧热闹的百姓们要有见识得多。

  远远看到陆辞所着官袍的颜色时,他们就隐约有了猜测。

  再看陆辞生得器宇不凡,面上带着从容微笑,无比明确地朝他们走来时,就近乎印证了。

  即使是要例行公事地将人拦下,进行问话和检查身份时,他们的语气,也比平时对任何人的都要轻柔恭敬上了数倍。

  陆辞微挽起一小截袖口,露出系在腕上的敕黄,又从怀中掏出任命的诏书,展开之后,朗声宣布道“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陆辞,奉命知汾州。”

  四周先是一片难以置信的死寂,旋即便是极度震惊下,好不容易回过神来的喧哗。

  亮出身份后,陆辞将敕黄暂且解下,交予那两吏人核对去,便在最快回过神来的一吏人的引领下,穿过签厅,直到知州的位置上,优雅地落了座。

  尽管距上任知州卸任、至陆辞到来前,隔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但对于一州当之无愧的长官,显然是不会有人敢怠慢的。

  文房四宝,一应俱全,且座椅书案,边上木柜屉笼,全是整整齐齐,一尘不染。

  两健仆见不用额外打扫卫生,便麻利地将陆辞的个人物品从马背上搬了下来,虽是一言不发,却是配合默契,很快就按照郎主的喜好和习惯,将这些零碎物件全摆好了。

  陆辞颔首道“你们先回去罢。”

  他们赶紧应了一声,便目不斜视地在所有人的微妙注视中退了出去,骑上来时的马,回陆辞的宅邸去了。

  哪怕亲眼看到这么个恐怕还没自家子侄年岁大的上官坐到了位置,大多数人还是没反应过来,只呆呆愣愣地看着,眼珠子跟着陆辞动。

  这,就是从汴京新调任来的知州

  陆辞也不忙办公,微微抬眼,看向恍惚的众人,心里暗暗叹息了一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淡然道“判官、掌书记、支使、推官”

  他一口气点了十几位辅佐官,道“都过来。”

  被点到的人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向他走去。

  缓过那口气来后,他们的脸色也终于恢复正常了,还带了一副热情而不显谄媚的笑。

  甭管这位知州的年纪看着有多梦幻,人既来了,又是要认人的样子,那当然要小心翼翼,不能给上官留下坏印象才是。

  陆辞安安静静地等着,待人在他跟前一字排开后,他只略扫了眼,便道“怎少了两人”

  众人面面相觑,却无人吭声。

  陆辞微微一笑,点了头埋得最低的那人“你呢,知不知道他们在哪”

  他口吻平平静静的,却让被点到那人不知为何,心里倏然一惊,暗道一声倒霉,抬起头道“回陆知州,他们今日还未来。”

  那两人从来就是好喝花酒,常常晚到的,尤其知州一位空缺,少了人管辖,更是荒唐。

  现在倒好,撞到枪口上了。

  他既不愿得罪了那两人,省得事后惹出是非,也没蠢到被点名问话的时候,还故意欺瞒新来的长官,自然只有避重就轻地回答了。

  陆辞点了点头,并未追着他继续问下去,而是随意看向另外一人,询道“他们可曾告假”

  那人干巴巴道“回陆知州,不曾。”

  陆辞再点一人,温和道“按照律例规定,但凡身体抱恙,无法准时来到签厅的,可要提前报备,或是告假”

  被放过的人当然松了口气,而被点的人,则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了。

  陆辞一人只问一句,很快就将那两人情况问得清清楚楚。

  而在有心人眼里,这最巧的地方,莫过于在陆知州落下最后一问时,刚好将这十数名属官都问了一遍。

  把主要的幕职官问过后,陆辞便让心里忐忑的他们退下了,笑吟吟地改唤众诸曹官来。

  崇文俊、齐京等人,自然也在其中。

  齐京做贼心虚,步履间也带了几分犹豫。

  然而在他想到,这位长官不但年纪极轻,且之前未曾在地方上任职过,只在馆阁那种极清贵的地方呆过半年,且因是三元及第,屡屡得破提拔,连诠试都未过过

  心就放下来了。

  莫说新知州会否关注一起小小扰民案,就算关注了,定也不清楚相关律法条文。

  跟先是心里发虚、后是有恃无恐的齐京不一样的是,崇文俊乍一听新知州可算到任时,不免生出一些跃跃欲试的期待来。

  具体的他虽不清楚,但好歹也曾听说过一些,据闻这新知州的年岁颇轻,深得陛下信重。

  之所以被派到地方上,要么是朝中得罪了权臣,要么是刻意派来历练的。

  当然,这传言里真假参半,他心里自是有数的,当然不会全信。

  但对他而言,只要新来的上官不似之前那位死气沉沉,凡事秉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给底下人一些发挥的机会,就已心满意足了。

  但即使是抱着这样期盼而来的崇文俊,在真正对上陆知州那张俊俏简直如同在发光一般的如玉面庞时,还是狠狠地吃了一惊。

  陆辞仔细观察过崇文俊半日,当然认出了他。

  但也未对其给予太多关注,在发现无人疏忽职守、迟来或不来后,态度更是温和,只问过个人名姓和职守后,就让人先退下了。

  还真只是来记个名字啊。

  崇文俊心情大起大落,回到座位上时,还不免涌起莫大失望。

  而且瞅这走马观花的架势,恐怕只是走个过场而已的。

  不然这一口气近三十号人,怎么可能在简单问过一次的情况下,就全能记住

  得了得了,也别指望了。

  然而在午时过后,陆辞初步浏览了最近期的公文,将任务逐一下派时,叫出职务对应人名姓的那份轻松,就狠狠地扇了做此猜测的崇文俊的脸。

  陆辞最早看的,自然是关于拦路虎王状与其同伙惊马扰民一案的审理公文。

  既然崇文俊的推勘态度可圈可点,不似个故意敷衍了事的,那问题就只可能出在检法或草判这两个环节上了。

  在读过判决书上的议状后,陆辞唇角微微上扬,带了些许玩味。

  哪怕还没仔细看过检法官罗列出的诸多律例,齐京这人身上的问题,也已一目了然了。

  陆辞在确定了内心猜测后,却选择了暂时按下,不急发难。

  一来是不知除了齐京以外,究竟还有没有漏网之鱼;二来则是他晚判一天,王状等人就得在牢里多呆一天,也没好日子过;三来是他只要一想到尽早见到的那只小狸奴,就莫名地有些窝心。

  狄青分明穿得衣裳单薄,鞋履上也有破洞,加上早上风冷,直让嘴唇上的皮都冻得干裂了。

  成天冒着生命危险往山上跑,就是想要通过再卖一些山货给他,好如其兄一般,得求学的机会。

  尤其在他心血来潮下,送了春秋和礼记给对方时,那孩子的眼睛一下就跟点燃了两簇小火苗似的,变得无比晶亮。

  那是穷人家的孩子,眼里所闪烁着求学若渴的光芒啊。

  陆辞全然不知,自己已将狄青的一番小心意误会得面目全非。

  他触景生情,不由联想起自己当日在密州时,得亏官学诸多贴补跟得上,加上有师长照顾,才未似狄青那般的经历。

  不免感慨万千。

  既然有感而发,陆辞索性就先从兴学方面着手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