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7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陆辞不顾柳七万分懊恼的神色, 施施然地独自回到了书房里。

  在亲手将门关上后, 确定四下无人了, 他才从袖中取出卷好的词稿,平摊在桌上, 仔细地一一欣赏起来。

  即使不说这是以柳词名垂后世、婉约派的开创人柳永特意写给他的词, 哪怕只单纯是友人的一番心意, 他也不可能看都不看,就放在边上,生生辜负了的。

  之所以表明反对态度, 是陆辞认为若是放纵柳永继续这么写下去, 不仅会分散精力, 影响备考,且柳词素来极得歌妓们的青睐。一旦传出, 极可能得她们争相编曲传唱。

  馆阁素来以清贵严谨著称,柳七又正处于一脚迈了进去,另一只脚还悬而未决的关键时刻。

  陆辞哪儿会容这些充斥着闺怨闺趣、痴狂尽显的词传唱,败了柳七名声

  若是传到陛下身边,勾起其对那首充满轻狂怨气的鹤冲天的回忆,柳七别说抓住进馆阁的机遇, 怕是仕途都跟着彻底凉透了。

  陆辞越想越是头疼。

  还是先没收了,等到合适时机,自己留个雕版作纪念后, 再把原稿归还给柳七, 要来得合适。

  反正以他和柳七的多年交情, 哪怕对方一时半会的理解不了自己良苦用心,也绝不可能生出怨怼。

  如此想着,陆辞心安理得地将认真全部读完的稿子重新整理好,纳入暗之中。

  对柳七熬夜写词的作死行为,他方才其实是稍微真生了几分火气的。

  然不得不说,看过这些词稿之后,他对友人是否能通过这次考试,就充满十足信心了。

  就这些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优异才思,柳七只要拿出七分实力,不脑子抽筋地答错题,那么在这场只考词赋的馆试中,还不得如鱼得水,一飞冲天

  柳七自是浑然不知陆辞对他的信心满满。

  他光是对着那令人生畏的大叠作业,已是头大如头了,又刚丢了满意的诗稿,还得担心等陆辞给太子讲经回来后,再想些什么新招数来收拾他。

  他愣愣地坐在桌前,半天一字未动。

  直到敞开的窗外传来陆辞出门的动静了,他才如梦初醒,一边机械性地快写着,一边生无可恋地叹着气。

  尽管他与小正经朱说的脾气偶尔不甚对盘,但此时此刻,他是盼极了因路途遥远,而要晚上数日赶来的对方的到来了。

  小饕餮这般盛情,总不能光叫他一人遭罪、咳、奋斗吧。

  此刻的柳七,还真同陆辞心有灵犀了一回。

  翻身上马,往皇宫赶的陆辞,一路上心不在焉的,也正是在琢磨朱说何时来到的事。

  他实在太了解柳七了今日虽结结实实地吓了对方一遭,能叫柳七稍微老实一阵,但效用却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尤其他有职务在身,无法似筹备贡举时与人同起同住,时时刻刻将人放在眼皮底下。

  要是朱说在的话,则能以他惯来极其严谨认真,来适当地压一压风流跳脱的柳七,二人竞争,还可以带动几分备考的紧张气氛。

  而且,他也的确好久没见朱弟了。

  待陆辞回过神来,却是他在去往资善堂的半途中,被一名眼生的内侍拦下了。

  陆辞头个注意到的,除了对方不曾被他所见过的寻常相貌外,便是象征其在内侍中品阶甚高的服饰颜色。

  并且,四下无人。

  他心念微动,对方已硬梆梆地开口了“陆左谕德请回。”

  这话说得极不客气,陆辞却丝毫不恼不怒,只平静询道“所为何故”

  只听内侍冷笑一声,语出惊人道“陆左谕德如何在寇相和陛下面前搬弄是非,耍弄手段,难道还无自知之明么既低鄙无德,何配于殿下讲经”

  若是换作别人,见其质问时掷地有声的架势,多是要心里一惊。

  加上被其一语道破同寇准说过话的事,没准就要被唬住,恼怒地自行回去的。

  陆辞却是弯了弯眉眼,毫不客气地笑场了。

  那人对陆辞的这种反应,显是始料未及的,不禁愣了一愣。

  就听陆辞淡然道“我对东宫中人,不说十分熟悉,也认得大多位,你品阶不低,为何我从未见过”

  陆辞此言,却非作伪。

  他清楚,皇帝将他安排到东宫去,成为属臣之一,便是将他归派到了太子的一边。

  那么只要皇帝还健在,那未来几年里,不论出于哪方面的考虑,恐怕都不会轻易挪动他的位置。

  既是为了保证太子接受讲学,也是为了避免他这位东宫旧臣的外调掌权,会变相增加了太子的势力。

  因知晓未来几年若不犯错,哪怕升迁也只在东宫里,陆辞便有意识地记下了大多数东宫中属臣的相貌和名字,而不似其他讲读那般来去匆匆,根本不记下人相貌。

  这会儿只消一眼,他就能肯定地道出,对方绝非东宫中任职之人。

  不等对方开口狡辩,陆辞已不疾不徐地往前迈了一步,下颌微扬,幽深的瞳眸淡淡地审视着对方,唇角微微翘起,咬字极其清晰地接道“你不止来历不明,且对我行踪了若指掌。再方才听你口口声声地质问我,甚至欲我回去,定然不是身无仰仗的”

  那人眼底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慌乱,眉头一皱,扬声道“胡言乱语我不过是平日不在资善堂当差”

  陆辞完全无视了他的反驳,又近前一步,微微笑着问道“不如先让我猜猜,你到底是奉了谁的命令”

  那内侍这会儿是真的急了“你”

  “断不会是陛下,寇相,太子殿下的,”陆辞面上分明带着叫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在此人眼里,却是让人心惊胆战的咄咄逼人“能从别处调你来此,又知我的行踪,还这般关心寇相,除了资善堂的周都监外,我实在想不出第二个人了。”

  言罢,陆辞已迈出最后一步,距汗流如注的此人不过半步之遥。

  内侍心里咯噔一下。

  他在这之前,只远远看过陆辞几眼,光记得模样漂亮去了,瞧着也很纤瘦。

  但站近后才发现,陆辞非但高挑,且各方个毛都与他印象中的羸弱文人搭不上边。

  特别气势上,颇有几分肖寇老西。

  陆辞直至此时,才敛了微笑,将一直收敛的气势全盘释放出来。

  他眸光冰冷,一字一顿道“若我说错了,不如请你开诚布公,指正一番,看到底是谁那般胆大包天”

  那人被逼到这份上,如何不知事态已经彻底暴露

  他瞳仁紧缩,冲陆辞猛然出手袭去

  陆辞早有防备,一闪身便轻易躲开了。

  而对方也是毫不恋战,趁着他退了这半步的空隙,就毫不犹豫地要逃跑了去。

  不论陆辞是诈他还是真已看破,只要是起了半点疑心,都监的目的就已经不可能达成了。

  要是陆辞再强硬些,要捉他去对峙的话,更是大事不好。

  然而他逃得果断,陆辞的反应,却是比这还快。

  在虚晃半步的时刻,他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前,在对方转身的那一瞬,就一手拽住其颈背的衣料,同时右腿微曲蓄力,下一瞬就猛然踹出。

  “啊”

  这一下极其准确,结结实实地踹中对方膝窝的根筋,直让人痛叫一声,疼得当场就要跪下。

  却因陆辞提着他后颈的衣料,而连跪下都做不到,只能疼得满头大汗,狼狈地被生生提了起来。

  对上此人真正透出惶恐和绝望的眼,陆辞云淡风轻地一笑,颇玩味地问道“都图穷匕见了,居然还想跑”

  他虽比不上小小年纪就隔三差五上山打猎、身手矫健、一身精肉的狄小狸奴,但平时也极注重养生和锻炼,根本不是一心读书、足不出户,而导致身体羸弱的文士。

  而且周怀政并不重视他,初初派来诈他的这位内侍,充其量也只是干过活的普通体魄,而非是有武底的高手,加上陆辞在发难时就已是十成防备的状态,才一下就将人制服了。

  陆辞拿出当初看狄小饭桶捆鸭子的手法,干净利落地抽了对方腰带,将人给捆了,再在附近走了走,将他所熟悉的内侍叫来,着人查清楚此人身份。

  周怀政固然深受皇帝信任,才被任命为资善堂都监,但也远不至一手遮天的地步。

  他单看陆辞年纪轻轻便官居四品,除才学过人外,定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多半逃不过这回算计。

  即使对方未被唬住,凭他亲信本事,也足够脱身。

  因此当事态失控时,尚在官家身边伺候的周怀政完全还未意识到,也未来得及封锁消息,就已让此事传得沸沸扬扬了。

  作为事件的核心,陆辞却是淡定如常,照常给赵祯讲经。

  赵祯简直要好奇死了。

  他起初只纳闷从来都早到在外等候的陆辞,怎么会破天荒地迟到了一小会儿,就从下人口中得知了只言片语。

  他在震惊之余,关注的重点却不是追查那人的来历和用意,而是迫不及待地想问陆辞是如何神通广大地识破对方、又一举制服那歹人的了。

  陆辞却无情地忽视了他充满好奇的眼神,只为被耽误的一小会儿致了歉,而不详细述说具体缘由,就开始淡定地讲课了。

  赵祯着急如被百爪挠心,偏偏碍于修养,不好打断讲经的陆辞发问,只好委屈巴巴地以满载渴望的目光看着陆辞。

  陆辞眼皮一跳。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远在汾州,但眼神却莫名相似的小狄青了

  他撑了整整一个时辰,还是在赵祯锲而不舍的眼神攻击下无奈地败下阵来“太子殿下想问什么,就请说吧。”

  赵祯都已经不抱指望了,结果柳暗花明。

  他愣了一愣后,双眼倏然发出亮光来“左谕德此言当真”

  陆辞迅速补上“不过只许问三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