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3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陆辞睡了这几个月里的头个饱觉, 神清气爽地出了门, 一边往厅堂的方向走去, 一边吩咐仆从准备膳饭时,就因看到和和睦睦地坐在桌边的友人们而愣住了。

  桌旁的三人听得细微的脚步声, 齐刷刷地转身, 一道回过了头。

  陆辞难得地感到几分惊喜, 微微一笑,亲昵道“小狸奴来了呀”

  许久不曾见到心心念念的陆公祖,狄青倏然就呆住了。

  直到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唤着小狸奴三字,他如梦清醒,猛然起立, 一瞬不瞬地盯着笑盈盈的对方瞧。

  又隔了半晌,他仿佛才鼓起勇气, 小声道“陆公祖”

  “我早不是你公祖了。你若不嫌弃,唤我陆兄便是。”陆辞笑着回道, 径直在空着的主座上坐下, 再摆了摆手,招呼傻站着的狄青也坐下来,旋即将目光投向柳朱二人“好些天没同你们好好说话,现在看来, 你们与狄小郎已见过了”

  狄青脸上微红,低下头来, 无意识地开始搅拌起碗里的粥水来。

  陆辞见他如此拘谨, 不由失笑, 随手从小碟里捏了两颗坚果,投掷进去。

  狄青搅拌的举动戛然而止。

  柳七意味深长地看了陆辞一眼,正想捉着人揶揄几句,朱说已正儿八经地点了点头“已听他说过了。”

  陆辞颔首,笑眯眯地给狄青做了介绍“景庄与希文与我相识多年,情同手足,皆是极温柔和善的人。且他们同你一般,都在此长住,多有你同他们见面的时候,不必太过拘谨。”又看向柳朱二人,玩笑道“日后我不在家时,就劳烦你们稍费些心,帮我照看这位小友了。”

  在等待陆辞醒来的这几个时辰里,柳朱二人一直与狄青说着话,知其对陆辞有多信崇,只为一信的鼓励和相邀,就孤身一人不远千里前来,对他印象颇佳。

  闻言二人皆是毫不犹豫地应下,朱说还道“既与摅羽兄相熟,狄弟自然也是我与柳兄的小友了。”

  柳七欣然点头“那是。”

  狄青先是茫然,在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赶忙站起身来。

  他头个反应就是想要推辞,却被陆辞微笑的眼神所制止,为难之下,只有脸红红地接受了这份好意。

  只是他刚想向三人深深一躬,就被陆辞一伸手给拦住了。

  陆辞笑着往他跟前的小碟子里放了几颗小孩儿喜爱的贻糖,关心起狄青一路来时的状况“你这路上可还顺利是有亲朋好友顺道,送了你来,还是随了别的车队”

  狄青轻而易举地就被陆辞的小举动给转移去了注意力,悄悄捂了捂胡蹦乱跳的胸口,稍作平息后,便组织好言辞,一五一十地答了。

  却说他一收到信,就难捱激动地抱着这邀约在床上翻滚了一宿,第二天清早,就向书院的夫子告假了。

  而在成功告了假后,他立马回了狄家庄一趟,知会了爹娘一声,就片刻都不肯耽误,要即刻启程。

  尽管陆辞在汾州任官的时日不长,但他给这地方带来的变换,却是翻天覆地一般的。尤其是他主持蓄养鸡鸭、修建学院等事,是实实在在地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福祉,以至于当只追求无功无过地混日子的新任汾州知州到来后,所有人还忍不住念着他的好。

  狄父起初压根儿就不肯相信,这会是陆公祖亲笔捎来的信,当场就要给满嘴胡咧咧还妄想往外跑的小崽子饱以老拳。

  得亏狄母及时将人劝住,读书识字的狄兄也帮着念了信,加上几位相熟人的佐证,证明陆公祖的确对小狄青青眼有加,信上也确实是盖着陆辞的印戳

  铁证如山,狄父才一脸呆愕地被迫相信,自己这过去只知漫山遍野跑,唯有在找山货打野物上颇有天赋的臭小子,真是被那特别好的陆公祖给器重了。

  他满腹狐疑地将狄青提起,凑近了看看。

  还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同以前没啥差别啊。

  难不成是自家祖坟上,突然就冒青烟了

  既然是陆公祖亲笔写的信,邀请狄青去京中他的住宅中住上一段时间,提前适应下贡举的气氛,见见京师市面,狄父显然就不可能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了。

  但山里人大多淳朴,狄父亦不例外。

  他虽抵抗不了幼子受贵人赏识、说不定哪天出人头地的诱惑,厚着脸皮决定受了这恩情。

  但要让他放任狄青给人额外添麻烦,那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的。

  于是狄父几乎将家里现有的积蓄都给掏尽了,秉着穷家富路的原则,非让狄青带上,又歇了半天农活,带着他往县城跑了一圈,找到前往汴京的大商队,好说歹说又塞了些钱,才让人同意将狄青给捎带上。

  在确定小崽子的运送上不会出啥事儿后,狄父就潇洒地在狄青脑袋上一拍,回家去了。

  狄青却自有主意。

  他根本就不愿意动用陆辞专程寄来的路费,而是利用商队在每经过一处城镇,就要逗留个几天做生意的机会,充分发挥起他打猎和找山货的特长,来挣自己的花销。

  他耐心和眼力具都绝佳,加上脾气定,不怕危险 ,那除非运气特别不好,不然通常都能在这冰雪将融不融的早春中,猎到些刚从冬眠中苏醒,因腹中饥饿而不得不出来溜达觅食,却还动作有些迟钝的野物。

  在猎户大多不肯上山、又是在年过了还没多久的冷天里,野物显然就比平时要走俏多了。

  狄青就这么跟着商队走一路,也猎了一路。

  他本就节俭,日常开销并不多,一心又只惦记着见他的陆公祖,完全不看摊子上那些满目琳琅的稀罕物。

  浑然不似那些个头次离乡,难免被大城市里的繁华迷了眼,忍不住乱买一气的郎君。

  倒不是狄青不想买些东西送给陆公祖,而是他更加清楚自己算得上是只井底之蛙,他所看着稀罕的,陆公祖不见得会认为稀罕;况且他囊中羞涩,除了爹爹和陆公祖给的路费和生活费,并没有多少是他自个儿的积蓄。

  若拿这些钱买东西给陆公祖,他既下不动手,也肯定不会叫陆公祖高兴的。

  于是两个多月走下来,眼看着终于到汴京城门前了,他口袋里的钱竟是不减反增出门前是揣着八贯钱,这会儿,居然翻了个倍,一下变成了十六贯。

  这得归功于他快到开封时遇上的一次好运气因接近人多的城镇,他并不多抱希望上山地游猎时,就偶然间用陆辞所赠的小弓射下了一头麞。

  因当地很少有麞,便很是紧俏。

  当狄青将还能喘气儿的麞扛到集市上卖时,很快就引来了好奇的居民们的踊跃购买。以一斤一贯的价,他很快就将这头不大不小的麞给卖了大半。

  剩下的小半只,他没舍得动,而是分开两份,一份用盛放了冰块的木盒子装起来,做保鲜用;另外一份则借用了商队里厨子用的调料,将其风干,稍微腌制了。

  麞肉这般受人欢迎,陆公祖说不定会对它感兴趣呢

  狄青在跟陆辞讲述来时的经历时,也忆起了自己的隐蔽的小期待。

  他赶忙从背囊里掏出木盒跟用油纸包好的肉干,又将自己当守财奴一般守了一路的所有钱财,给一道掏出来了,摆在了桌上。

  “陆公”祖字还没出口,狄青就在陆辞充满笑意的摇头下,结巴地改成了“兄”字。

  他闭了闭嘴,重新开口时,就带了几分慎重和艰难“陆、陆兄,还请务必收下。”

  陆辞多少能猜出狄青不愿亏欠自己的心情,即使想将这扎扎实实的五六斤麞肉按市价折算给对方,转念一想,还是改了主意,爽快收下了,只放话道“既然我收了你带来的礼物,又得了你付的钱币,那你在我这住时的所有开销,可就得由我从这里面酌情安排,而由不得你再想分出来了。”

  狄青一愣“但”

  “但什么”

  陆辞不由分说地打断了他,在他头上随手一摸。

  显然狄青已在等待他出来前的不短时间里,由下仆领着去洗浴更衣过了,此时头发虽还有些潮湿,却是干净的。

  陆辞微微扬唇,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但在狄青眼里,那对灿若晨星的漂亮眼眸里,却透着几分让人着迷的慵懒黠意“你若对此有异议,钱就你还是由你全收回去,自己安排;不然,衣食住行方面,都得老老实实听我的。”

  狄青“”

  由陆公祖、不、陆兄管着他一切衣食住行的诱惑力实在是无与伦比的大,他在脑子晕乎了片刻后,迷迷瞪瞪地就点了头。

  柳七与朱说二人目睹全程,不由对视一眼。

  朱说眼里是思及几年前的自己,而自然流露出的善意关怀。

  柳七眼里,就是兴味下的小同情了。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狄小郎对摅羽的崇信程度,哪怕与朱弟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啊

  在摅羽那千万种手段下,可不得被拿捏得服服帖帖,早晚成个与秦楼楚馆彻底绝缘的小正经了

  柳七心里啧啧几声,面上却丝毫不露,只一脸慈祥地看着狄青,顺道催促下仆送上正膳来。

  菜肴齐活后,柳七就迫不及待地将提前备好的好酒,给取出来了。

  只是他正要开封,就被陆辞拦了下来。

  柳七以为陆辞是睡晕头了,不由提醒“明日休沐,喝点小酒以作庆祝,应也无碍吧”

  陆辞却不赞同地摇摇头“狄弟还小呢。你莫在头日见面时,就拿酒带坏了他。”

  严来说,包括朱说在内,都还没到后世法定的饮酒年龄呢。

  万一让狄青喝傻了怎么办

  柳七虽不觉让一个已有了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喝喝酒有啥不妥的,但见陆辞态度坚决,也只有悻悻然地住了手,将酒重新收好了。

  得陆兄这般无微不至的关怀,狄青以为,自己本该会心花怒放的。

  但在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其实被当小孩儿一般地宠爱时,他心里的滋味却不知为何,莫名微妙。

  为何就高兴不起来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