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于李钧父子的后续, 陆辞是既无心, 也无暇去关注了。

  可想而知的是, 李钧的鬼迷心窍,带得李父一道行差落错,最终所酿成的, 多半是场对朝堂的大清洗。

  那显然就轮不到一区区正四品下的左谕德,去操任何心了。

  望着堆积如山、几日的批阅下来, 也不见减去多少的试卷,陆辞深深地叹了口气, 请人煮上一碗浓茶, 准备通宵奋战了。

  令他感到些许意外的是, 原本连批改公卷的工作强度,都满腹怨言而不敢说的考试官们, 这回却无比配合他安排的进度,自动自觉地也要了碗浓茶, 要陪着一块儿熬了。

  陆辞并无意折腾年岁不小的这几人,便劝道“我到底年轻一些, 身体尚吃得消,才偶尔熬上一宿。你们却不必陪我一道支撑, 该歇就按时歇去,明日准时来就好。”

  考试官们不料陆辞会出此言, 顿时面面相觑, 眼底流露出几缕受宠若惊, 旋即郑重其事地拱手一礼“多谢陆左谕德体恤, 只是于臣等而言,亦是职责所在,不敢称辛苦。”

  陆辞挑了挑眉,索性坦白道“我之所以紧赶慢赶,其实是为私心,可不是出于什么高尚情操。”

  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中,他笑盈盈道“眼见中秋将至,要是继续受困此院中,不得与亲友团聚,只能独自吟诗解闷,岂不无趣得很要是早些将卷子批完,榜发出去后,说不准还能赶上灯会呢。”

  不管他们信还是不信,比起虚无缥缈的职责所在,这的的确确是陆辞急于完成试卷批改的最大动力了。

  熟能生巧,就如他批阅行卷时很快摸索出的加速套路一般,对这些考卷,他在第二日就整理出了最有效率的扫阅顺序先粗略通读一遍,重点找此名考生所犯不考式、点抹、脱韵等总和,若累计起来,已至被驳放的程度的话,即可立刻拿到被落的那堆去。

  卷子的具体内容,则根本不必细看了。

  尽管听起来颇为残酷,但触犯答卷清贵的惩处,贡举条例上早列有明文,举子们在赴举之前,皆该知晓后果严重。

  明知如此,却不去细心检查,那落得被直接落的结果,也着实怨不得任何人了。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天纵奇才,于重要事请上还能表现得如此粗心大意的,一旦得中,仕途恐怕也注定坎坷。

  不论如何,在采取这样的快速审核法后,的确是省了陆辞许多时间了。

  解试毕竟是贡举中门槛最低的一场,赴举人水平参差不齐,在答题方式上栽跟头的人,远比陆辞想象的要多得多。

  涂抹过多的,诗赋脱官韵的,完全跑题的,漏写谨对的,答案少字或是忘记自行统计标注在末尾的,重叠用韵的,用庙讳、御名的,甚至因时间不够交了白卷的

  所犯之错,可谓五花八门,品种繁多。

  简直只有陆辞想不到,而没有他看不到的。

  三天下来,他对此,已是叹为观止。

  譬如这份。

  在目光掠过这副卷的诗赋时,他就冲着那明显过短的篇幅皱了皱眉。

  字迹也虎头蛇尾开头几行谨慎过头,后头因时间吃紧,就变得越发凌乱,最后草草收尾了。

  他凭借这几天积累下的经验,已是连数都不必数,就知这人落定了。

  陆辞可惜地摇了摇头,随手翻开策论那几页,虽早已有所预料,仍是失笑。

  白纸黑字,只明晃晃地写了四个大字“天要亡我”。

  再翻到策的部分,则很是应景地也写了四个字束手无策。

  虽有不太厚道之嫌,但陆辞还是被他给结结实实地逗乐了。

  一个因第一天考砸而直接崩了心态,第二第三天都自暴自弃的绝望学渣的形象,通过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已是跃然纸上,堪称活灵活现了。

  类似的笑话,陆辞在接下来的十来日中,实在是见得太多了。

  只能说,是印证了一句话优秀的试卷总有相似之处,学渣却各有各的渣法。

  与彻底放弃,闹笑话的人相比,更多的还是水平原本位于中等,却因过于紧张,而发挥失常的人。

  陆辞已批阅过不止一份第一天诗赋作得相当不错,策论却一塌糊涂,导致第三天本该最简单的默书都跟着连环崩的卷子了。

  不免令人惋惜。

  最少见的,自然能被称得上是才思该通,文理周密的优秀答卷。

  陆辞难得见上一份,便分外珍惜,字迹工整端雅、且能从头坚持到尾的,更是弥足珍贵。

  他但凡遇到这些优秀试卷,都会极大方地给出上次或中上的评级。

  在做考官时,他才极其深刻地意识到规范字体的重要性。

  在一堆自以为笔走游龙的鬼画符中,艰难地辨识着能看清楚的文字,再予以公正的评分

  若只是一两份还好,但几百份一口气压下来,就足够让他头昏脑涨,意欲呕吐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锁院的第四十日,所有试卷终于被批阅完毕。

  关于评等的复核,头十名的顺序确定,以及对公卷的字迹进行比对、确定是举子本人等事宜,仍需陆辞继续跟进和主持。

  好在考试官间分歧不大,在评定成绩时,彼此间客客气气地商讨了一阵子后,就很顺利地达成共识了,并未出现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情况。

  陆辞也不意外。

  说到底,这只是小试牛刀的解试而已。

  哪怕位列榜首,做了解元,但诸路州府监军每处就有一位,作为几十位解元之一,显然不比当届独一无二的省元和状元来得风光。

  而优秀到能进前十的,定然有更大的野心。

  接下来,陆辞就亲自督促着吏人将糊住的卷首一一揭了,寻出家状对上,再发榜公布名次

  开封府为首善之区,解额较其他州府的确要宽裕许多,方惹得诸路士人蜂拥而来。

  上一届取了一百三十六人,这回收录的试卷更多,解额也放多些许,取了一百五十人,总体相差不大。

  当亲眼看着那承载了无数开封府举人的希望的榜纸,被人小心翼翼地贴在贡院门口,贡院的大锁也被人取下后,陆辞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他的职事,可算彻底结束了。

  终于能回家了

  这一念头一旦涌现,就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却让陆辞自己,都为之吃了一惊。

  别人看不出来,他自己却是清楚的自打现代莫名到了这北宋年间,即使性情使然,令他从来不缺亲朋好友,却始终有着游离在外的倾向,并不存在太大的归属感。

  就如他三年前离开密州也好,两年前离开汾州也罢,日后离开开封,恐怕也不见得有多牵挂。

  王旦不求回报的付出,对大宋呕心沥血的照看,固然令他动容,也许下了承诺,但距离感却始终是存在的。

  陆辞若有所思。

  且真要说来,他在受命为监试官前,自请担起兴修蔡河水利职事时,满打满算也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住过。

  但在贡院一住近两月后,他才意识到,这能回不回,和完全不能回相比,到底是两个概念。

  陆辞在确定了自己的潜意识中,当真是在思念着在家中住着的那几位友人时,不由微弯眉眼,发自内心地笑了。

  这一抹笑转瞬即逝,他很快回过神来,转身要回房拎出提前收拾好的行囊,就正巧与共事了这个把月的考试官们的打量目光,正正撞上。

  “这么多天,诸位也辛苦了。”陆辞眨了眨眼,贴心地未追问偷看被捉个正着、正尴尬着的那几人,只莞尔道“职事已毕,又逢中秋佳节,快回去团聚罢”

  说完,不等他们再做客套,陆辞已大步流星地回了房。

  既然解试事宜皆毕,陆辞自认自己这个监试官,就不再具备号令他们的权限了。甚至因他们皆在开封府任职,连同事都算不上,加上年纪差距太大,更没什么话好说。

  不过片刻,陆辞就将简单几样行李拎出,头也不回地往贡院大门外走去了。

  他的马还拴在院侧的马厩中,听见主人来了,也还是懒洋洋的,只意思意思地甩了甩长长的尾巴,权作打招呼。

  陆辞将东西挂在它身体两侧时,它也颇配合地一动不动。

  只在陆辞翻身上马时,它才从鼻孔里响亮地扑哧一声,神气地摇了摇脑袋,不经他催,已自发地往前走了。

  陆辞在它脖颈处亲昵地拍拍,笑道“老马识途,古人果不欺我。”

  似是对老字颇有意见,它倏然止了步,原地跺了跺脚,才傲娇地继续往前走。

  见它闹脾气,直将陆辞逗笑了“你在贡院住这么些天,难道受其熏陶,变得连人话都听得懂了”

  对陆辞的这句调侃,马儿却是充耳不闻了。

  陆辞也着实有些疲惫,只想趁着闻发榜之讯而来的举子们尚未将道路堵住之前,赶紧赶回家中。

  这么一来,还能稍微睡上一会儿,等到了夜里,就可与许久未见的友人们临轩玩月,同饮美酒了。

  然而难得怀抱着美好愿望的陆辞,还未回到家中,便在半途被宫中内侍给截住了。

  当听到小太子有事相询时,陆辞瞬间生出了极不妙的预感。

  等进宫之后,他心里正徘徊的这点预感,就不幸应验了。

  赵祯丝毫不体谅自家老师近来都快累成狗了,两眼亮晶晶的满载希冀,口吻更是诚恳真挚“贡举大兴,而制举既然无闻已久。我有意重开制举,陆左谕德可愿助我广置科目,以修贤才”

  陆辞微笑回视。

  他只想将这恶魔一样的小崽子团巴团巴,做成五仁月饼。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