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1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尽管涉及横索陆辞一案的所有相关官吏, 都在短短几天内悉数被捉拿下狱,轮番提审后, 得确凿证据, 具都注定面临严惩。

  但显然, 小太子不惜大费周章地将邻路官员调度过来, 可不仅是为解陆辞一人之困, 而是意在彻查整个贪腐败坏的舶司和刑狱体系的。

  这些大大超出陆辞的职权所在的事宜,就由王丝为首的一干官吏来主持了。

  陆辞乐得轻松, 等身上所系的事一了,便毫不留恋地向王丝告了辞。

  等重新在庐州雇了几名船员后,就准备带着狄青继续北上了。

  王丝因事务繁重,正是最不耐烦应酬的时候,于是只在嘴上客套一番,就在陆辞真心实意的婉拒下, 心安理得地免了饯别宴, 专心梳理收集来的诸多证据了。

  到出发这日, 陆辞跟狄青拖拖拉拉地直到最后一刻, 才带着一早从集市里买来的大包小包的各式零嘴,急匆匆地登上了船。

  下仆们忙着将一包包吃食从被挂满了的狄青身上卸下时,陆辞忍着笑, 微微侧过头去, 就瞥见渡口的情景了。

  却是一名年纪轻轻, 身着襕衫, 面目青涩, 尚未及冠的士子,背着沉重的书袋,手上提着一简易的竹筐,面色涨红,正和一满脸不耐烦的商船上的船员争论什么。

  陆辞微眯了眼“先不忙出发,你们来个人去问问,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下仆立即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打探得清清楚楚,向陆辞回道“回郎主,那位士子已然取解,为省试要赴京去,且早早将渡资和路费给交了。只是他运气着实不佳,遇上的船主偏偏涉入舶司受贿一案中,现被捉拿审问,不知何时能出来。”

  “他这却要赶不及了,才恳请他们将路费退还,好让他另寻船去”

  可想而知的是,这一未被写入契书中的突发状况,直接就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绝。

  商船那边亦是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他们不过是主家被暂时关起来了,但船还是要跑的,仅是晚上一些罢了。

  现等不及,要临时毁了契约的可是这士子,他们并无过错,当然可以不退。

  因契书存在这一漏洞,对方摆明不愿通融,耍起赖来,就让本就不擅应付此道那士子,拿对方的不近人情感到无可奈何了。

  陆辞观那人的着装打扮,也不似家境富裕的,面临这种紧要情况,还需自己出面申讨,显然身后并无人可靠。

  他沉吟片刻,吩咐道“取三贯去,问清他名姓后,再借给他。”

  三贯不多不少,足够路费了。

  狄青目光微动。

  他自然猜得出,公祖之所以以借而非赠的形式,将那不大不小的金额交到对方,就是为了让对方更愿意接受下来。

  连面都不露,就是不愿摆出施恩的姿态了。

  即便如此,那带着钱去寻人的下仆,还是遭到了谢绝,无奈回来“那郎君道,多谢郎主美意,只是坦言他家里并不宽裕,近来又遭变故,更是窘迫,恐怕难以偿还,并不愿欺瞒郎主。”

  陆辞笑道“我何时说过,还账的人会是他了”

  不但是健仆,狄青也是一愣。

  陆辞淡淡道“他要不回自己的账,我却有办法要到。所以他所欠下的,顶多只是份我替他讨账的人情,就让他宽心收下吧。”

  这话的确不假。

  对家境寻常,无权无势的学子而言,想要回这笔路费可谓千难万难,但于如今的陆辞而言,则是桩仅需一句话,就能彻底摆平的小事。

  毕竟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可不是白忙活的。

  狄青若有所思。

  再次得了指示去的健仆,就将陆辞的话原原本本的重复了一遍。

  那士子怔然许久,却仍未伸手接过,而是猛然抬头,心中宛有所感地看向健仆来时的方向。

  可惜在船头上,已看不到恩人的身影了。

  见这士子面露怅然,还似犹豫,着实不愿再失败而归的健仆,便将陆辞教他的另一番话给说了出来“郎主还想问你,你十年寒窗苦读,究竟是为修身治国平天下,还是为与船夫继续纠缠的”

  此话一出,本就动摇了决心的士子,就再不迟疑,伸手接过了。

  他向健仆拱手一谢,又一板一眼地向恩人所在的船只方向深深一揖,恳切道“我姓包名拯,为庐州人士。承蒙恩公相助,不敢妄辞。只不知可否知晓恩公名姓,他日我若侥幸能有所成,也好登门拜谢”

  见他不是迂腐死板、一昧好骨气的书生,健仆暗暗地松了口气,听得此言,立马就将陆辞事前叮嘱他的答复说了出来“我郎主姓雷名锋,不必挂心,有缘自会再见。”

  而先前虽看清楚了对方面孔,却丝毫没将白白净净的青涩小书生往电视剧那额印月牙、肤色黝黑的包青天身上想的陆辞,已将这一道小插曲淡忘了。

  他以一种显得极慵懒的姿势,舒舒服服地坐在有柔软靠背的长椅上,手里捧着春秋左传,一边颇为随意地翻动着,一边更为随意地给狄青出题。

  此刻的狄青,则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肃然,紧紧地握着笔杆,每次落笔,都显得紧张万分。

  陆辞先只在春秋左传的范围内,随机出了三十五道较为简单的帖经和墨义题。

  就有趣地发现,狄青摆出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但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绝大多数都能答上。

  既然并没难住狄青,陆辞自然就渐渐加深起难度来了。

  狄青的眉头也跟着越皱越深,越皱越紧

  直到狄青错题的数量接近三成,头上的汗也越来越多后,已大致摸清楚他底子的陆辞就厚道地停了下来,将边上的零食拆了一包,放到狄青跟前,笑道“还不错。这是奖励你的。”

  狄青却仍羞愧地低着头。

  自己方才错的题数,即使陆辞未说明白,他也多少有数。

  于是尽管得了褒奖,他也半点都高兴不起来,许久后,才小心翼翼地抬起眼来,观察笑吟吟的陆辞。

  陆辞见他不信,不由挑眉,莞尔道“你不会以为我是在说假话,就为安慰你吧那你可大错特错了。难道柳兄还不曾告诉过你,当初我督促他课业时,他是如何被我折腾的”

  当然说过。

  对小饕餮那些个严酷镇压的手段,好不容易逃出生天的柳七,可没少拿来同即将受难的狄青絮叨。

  但哪怕是同柳七还不熟悉的狄青,也轻易能看出对方在说这话时,眼角眉梢分明都带着小饕餮同我亲近的骄傲和欢喜,浑然不似所说的那般被迫修身养性,受了天大的罪了。

  只是这份令他羡慕已久的待遇,在终于落到自己头上后,他却还没来得及感到欢喜,就开始为公祖怕已对他彻底失望而惶惶然了。

  直到听了公祖这话后,他仔细一想,品出的确有几分道理,眼底才渐渐地恢复了神采。

  陆辞一瞬不瞬地看着他表情上那极细微的变化,不自觉间玩心忽起,于是,就在狄青伸手来接那包奖励时,冷不防地往回一收,重又拿起了那本叫狄青头痛欲裂的春秋左传,微微笑着宣判道“遗憾的是,由于你动作太慢,小歇已经结束了 。”

  狄青“”

  哪怕是小狸奴写满无辜和茫然的小表情,也没能让陆辞心软,不疾不徐地将那包零嘴放在一边后,就含笑道“现我再出三策,你且听题”

  狄青再顾不上纠结那还没碰着、就已离他远去的小食了。

  一听陆辞出题时尤为曳长的温和嗓音,他便反射性地挺直腰杆,出手迅如雷电,立马握住笔杆,竖起双耳,随时准备听题。

  陆辞看他那宛如极度警惕着、随时准备捕猎小雀的猫儿模样,勉强忍住笑后,才挑了则简单好懂的一句,出了一道策。

  说到底,他本意只是为了进行初步摸底,让接下来行船的几日里能更好地对狄青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却不是为了打击小狸奴进学的自信的。

  在经历了一般艰难的勉力应付后,听清楚策的题目的狄青,果真就松了口气。

  他水平不足,自然未能察觉陆辞一直在根据他的反应,制定出题难度的情况,而单纯为自己能答出这道策感到喜悦。

  陆辞安安静静地在旁看着狄青奋笔疾书,又在他终于写完,搁笔的那一瞬,立即让人将刚刚热好的、从正店打包来的美食端了上来。

  平心而论,与他极其熟悉和亲近的柳七和朱说相比,哪怕是拿同岁数时的手稿的表现,狄青的底子,也显然要薄弱上太多。

  但再想到狄青真书,也不过这么几年,目前刚满十三岁,又是头回被他正经测试这份素质和天赋,应比钟元和易庶要好上不少。

  陆辞默默地估摸了下,就目前表现出的这份资材,再加以狄青的勤奋,倘若能这般坚持下去的话,一回中举固然太难,但考个六回后,多半还是能中个四五甲的名次的。

  但这也只是他一人的片面估计而已。

  最重要的,还不是狄青日后的表现,而得看他自身的意愿。

  尽管和狄青间有这么段带了恩情性质的缘分,陆辞却是从未想过要越俎代庖,代狄青决定人生的。

  现在鼓励狄青读书,不过是狄青年纪尚小,不足以做出成熟的判断,而贡举在平头百姓面前,仍是唯一一个能改变自身境遇,甚至就此平步青云的契机而已。

  等让狄青完成了他眼中那强迫症式的九年义务教育时期后,就该放飞这本该桀骜不驯的小狸奴,容他闯来闯去了。

  想到这里,陆辞不禁看向矜持地小口扒饭的狄青,玩笑般询道“对于以后想做什么,你可曾有过打算”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