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钟元面无表情, 还保持着刚刚端起茶杯饮水的动作。

  肯定是幻听了。

  陆辞走了几步后,却没听到钟元跟上来的脚步声, 于是顿住,转过头来, 挑眉谑然道“你该不会连面都不想露,全让我一人对付吧”

  钟元“”

  他这才相信, 自己刚刚不是在发梦而已。

  “你, ”钟元难以置信地指了指自己,又面部表情很是扭曲地看向陆辞“要帮我,向爹娘他们说情”

  “不是说情,”陆辞慢悠悠地说着, 不顾钟元在听到他这句后, 露出果然如此的释然表情,笑吟吟道“是阐明利弊的同时,顺便帮你收拾这个烂摊子。”

  钟元眼皮一跳,不甚自在道“他们顶多打我一顿, 再骂我个十天半月的,你就甭操这些心了。”

  陆辞微微一笑, 一针见血道“治标不治本。”

  虽然耽误了这大半个月, 但要是紧赶慢赶的话,也还是来得及在腊月底前去到京城的。

  要是他袖手旁观的话, 钟元恐怕不仅要挨打骂, 还会被火急火燎地捆扎打包, 运往京城。

  钟元明显低估了钟父钟母望子成龙的决心, 对此,陆辞却是清清楚楚的。

  “管它是标是本,有治就不错了。”钟元脸皮抽抽,故作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发起了牢骚“我还能有什么法子打小他们就只肯听你的话,我讲什么,到他们那就跟放屁似的。”

  “粗鄙之语,”陆辞故意啧了一声“你也不想想,他们之所以肯听我的,还不是因为我是唯一一个拿你有办法的 ”

  可怜天下父母心。

  钟元一愣。

  不等他再琢磨,陆辞已经挑了几样手信提上,又往外走了几步,随口催道“再不跟上来,我就要改变主意,让他们再送你回去念书了。”

  听出陆辞的弦外之音,钟元心里倏然漏跳一拍。

  这狐狸是意思是

  这下无需陆辞催促,他也走得比谁都快了。

  当陆辞带着钟元,敲响隔壁的屋门时,原本在小院里搓洗衣裳的钟母,就忙不迭来开门了。

  看到门口站着的,一个是神色局促躲闪、本该已在快到京城的路上的独子钟元,另一个却是面如冠玉,眉目如诗如画的郎君

  “钟伯母好。”陆辞笑着向面露茫然、显然未立刻认出他是谁的钟母解释着,同时将手信奉上“我刚刚回来,实在惦记着给你打个招呼,就不请自来了,希望你不嫌我仓促打扰才是。”

  钟元嘴角一抽。

  这又是哪门子的实在惦记

  若不是他当时蹲到了人,叫陆辞不知怎的临时改了主意,不然陆辞早就回屋歇下了 。

  以前就见惯了陆狐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现看他瞎话信口拈来,还一派真诚的模样,钟元就越发肯定了,自己压根儿就不适合走什么仕途。

  若官场上都是陆狐狸这样的角色,就自己这点少得可怜的心眼,怕是给人提鞋都不配。

  钟母瞪大了眼,惊呼道“哎哟”

  她其实隐约有着猜测,但一别三年,陆辞又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不但容貌上变化不小,气势上更与从前截然不同,才让她不敢肯定。

  “什么打扰,你还能记着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呐”钟母简直乐坏了,瞬间将傻杵在边上的自家儿子给忘到了九霄云外,无比亲热地将陆辞往屋里迎“只是你没提前说声,屋里啥好东西都没来得及备,你先坐着,我给你钟伯捎个信,叫他马上带来啊”

  陆辞推辞道“怎好劳烦钟伯,我就先来看上一眼”

  “要的要的”钟母不由分说道“你难得回来这么一趟,他那活什么时候做不得少做个半天的又没什么大不了的。哎,你今日回来的事儿,怎不曾听你娘亲说起呢”

  “她并不知晓具体时日。”陆辞乖巧道“我不愿她太惦记,耽误了自己的事务,才未说清楚。”

  “你啊”钟母感叹道“你娘亲苦撑着不改嫁,愣是要独自将你养大,虽吃了不少苦,但你这般争气,又懂得体贴她,她是真的值了”

  说完,她愣是将陆辞安排着在正厅里坐下了,麻利地倒了杯茶“你在坐这儿等会儿就好。等着啊”

  陆辞无奈地看着她风风火火地喊人捎信的背影,再看向打照面以来、就被她忽略得彻彻底底、此刻脸色黑如锅底的钟元,唇角微扬,极其自然道“你也坐啊。”

  钟元委委屈屈地一屁股坐下,心里还冒着酸水,笃定道“你绝对才是他们的亲儿子,绝对是”

  陆辞好笑地摇了摇头“你肯定见过父亲拿棍棒打自家儿郎,但你可曾见过,父亲会拿棍棒打邻居家的郎君”

  不管钟元信或不信,满头大汗的钟父很快就被跑得肤色红润的钟母带着回来了。

  “哎哟喂呀,还真是陆郎啊”钟父惊奇道“模样、身量,真是大不同了啊”

  陆辞笑眯眯道“钟伯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硬朗呢”

  钟父哈哈笑道“老啦,老啦”

  见他这没形没状的模样,钟母不禁用胳膊肘使劲儿捅了钟父一下。

  她在兴奋过后,也回过神来了。

  陆辞是个极好的,即使飞黄腾达了,也还惦记着微末时这份比邻的情谊。

  但他们却不该那般大大咧咧,这么说也得注意一下身份上的区别。

  钟父吃了这一记胳膊肘,却没当回事儿,还跑地窖里去,将一坛子状元红给提出来了,笑道“这是你当年连中三元时,城里头最好的那间酒楼,给你娘亲送去的状元红只是她不饮酒,你又没能回来 ,就全搁我这儿放着了。现在刚好,让”

  说到这,目光已在边上坐着、如同隐形的钟元身上掠过无数次的钟父,终于察觉到在场的还有一个人,顿时愣住了“大郎”

  钟元僵硬地点了点头“爹,娘。”

  钟父脸色倏然大变,态度也跟着来了个骤转“你个兔崽子,怎么会在这”

  钟母也大吃一惊,脱口而出道“你咋进来的”

  钟元一脸a。

  当然是跟陆狐狸一起进来的。

  当钟父又气又疑地从吞吞吐吐的钟元口中掏出了真相,知晓独子胆大包天,当了回临阵脱逃的逃兵,还将所有人都瞒在鼓里时,当场就气得要掏出棍子来将这不知悔改的崽子打一顿。

  钟元对此早有预料,倒无所谓,反而清醒自己娘子刚好回娘家探亲,此时不在场。

  不然泪水和棍棒双管齐下的话,他还真吃不消。

  陆辞安安静静地看到这后,知是时机,便果断出声,将人拦下来了“钟伯且慢。”

  怒气冲冲的钟父动作一顿,旋即勉强笑道“陆郎啊,让你见笑了。只是他这德性你也看到了,今日我非要教训他一顿不可,只能明日再来招待你,你看成不”

  “我将钟伯向来是当亲伯父看的,子侄来伯父家拜访,何须招待”陆辞摇了摇头,温声询道“不知钟伯缘何动怒至此”

  “这还用说”钟父一提起钟元的所作所为,就是一肚子气“要不是有陆郎帮着,他打小就是个不好好读书的混账性子。现年岁长了些,瞧着懂事儿了,又好不容易取了解,一家人就差将他送到船上去了,他却为区区球鞠之戏,将所有人戏耍一顿以前见他虽沉迷踢鞠,但好歹只在闲暇时如此,我姑且忍了,但为那点乐子连正道都不肯走了,我哪儿能不气”

  钟元听到这,梗着脖子,就想与他对着辩驳一顿,却被陆辞不疾不徐地拦住了“钟伯所言差矣。”

  尽管陆辞算是半个自己看大的子侄辈,但两人间不论本事还是地位,都有着云泥之别,对这点十分明白的钟父虽迫不及待地要教训钟元一顿,闻言还是姑且忍住了“陆郎何出此言”

  又补充道“我知你与他素来亲近,可别碍于情面帮他圆话了。”

  陆辞笑着摇摇头“钟兄若真是胡闹,攸关他前程的大事,哪怕他要与我断交,我也定会挺身拦着,如何会为了过往情面,就去纵他还请钟伯沉心静气,听我说上几句。”

  钟伯狠狠地瞪了钟元一眼,深吸口气,将棍子姑且放在一边,摆出洗耳恭听状“贤侄请讲。”

  陆辞莞尔道“首先,伯父将球鞠之戏视作上不得台面的玩耍,就有不妥之处。最早有战国策等书皆载,蹴鞠自战国时便已盛行,且非是作为哗众之戏,而是与练兵习武有关。班固所著之汉书艺文志中亦有蹴鞠二十五篇,人称“兵技巧十三家”,也是列于兵书类”

  陆辞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引经据典,条理清晰,迅速就将在座根本没读过他口中的钟家父母镇住了。

  蹴鞠若真与兵家练武有关,且陆辞还说了,当朝也甚喜蹴鞠之戏,曾命人绘制君臣同戏的蹴鞠图的话,那他们方才一直持以轻蔑的态度,让别人知晓后,岂不得生出是非来

  钟父斟酌片刻,还是将征询性的目光,瞥向了最后可能读过陆辞所提的那一串串书目的钟元。

  真是这样

  钟元一脸肃穆地点了点头。

  他记得个屁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