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7章 第二百零七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陆辞来秦州就职已有近两月功夫, 却不曾得过京中友人的信件, 正奇怪时,就收到了这个凭单臂颇难拎动的沉重包裹,以及厚厚的一摞书信了。

  原来是攒在一块,到月末再一同寄出了。

  打量着这沉甸甸的包裹, 陆辞既是感动, 又是哭笑不得。

  不愧最为实诚的朱弟,给他寄的物件, 回回都随俸禄的上涨不住增厚。

  他摇着头打开后,入目的果真是京中大街小巷上兜售的小食,品种尽不相同,却都是他平日所喜欢的。

  也不知朱说细心地观察了多久,才把他的喜好记得清清楚楚, 又亲自跑了几趟,才得以从中择出如此繁多的种类来。

  陆辞稍看了看,就先让下仆小心收好, 旋即取出那一摞厚度惊人的书信,眉心莫名一跳。

  才拆了几封, 就不幸印证他方才猜测每十封书信中,起码就有八份出自柳七之手。

  陆辞按着叠好的信纸末所写的月日顺序,先展开最早第一封。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陆辞眼皮一跳。

  “楚天阔, 浪浸斜阳, 千里溶溶。临风。想佳丽, 别后愁颜”

  陆辞嘴角一抽。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纍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一篇读下来,饶是陆辞早就了解柳七心思细腻,情感丰富,还是被这份字里行间所透出的、几要凄凄惨惨惆惆怅怅的相思情愫,给带出了一脸无可奈何。

  他分明是身不由己,遭贬谪才至这荒凉之地的。

  满纸伤心泪的柳七,才是留在繁花似锦的京城的人,怎反而似了无生趣一般

  他信手拆开第二封。

  仍是柳七那熟悉的字迹,熟悉的哀婉怅然。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陆辞读得牙根发酸,默默地将信又按原样叠好,收入柜中。

  再看那厚厚实实的一堆,想到信中内容,怕是大多都与这相近时,陆辞便一个头两个大。

  要让不知情的人读了,定然要误以为他在京中有位柳姓夫人,在相思之苦中煎熬不断,痴心等他回去呢。

  这几年下来,良句佳篇轻巧如信手拈来、写诗词就如用饭饮水般容易的柳七,锲而不舍地写了上百首,连词集都出了好几本了,自己则鲜少回应。

  怎么着也得回个一两首罢

  尽管文人墨客间作诗词以寄相思,再为常见不过,但对诗词从来是能避则避,唯独钟情策论的他而言,要抽空苦思冥想,正经回上几首起码不显太过敷衍的

  着实是个不小难题。

  陆辞的笔尖悬在研好的墨砚上良久,最后还是因不得灵感而搁了下来,暂且放弃。

  还是待真得了闲暇,再仔细酝酿吧。

  相比将思念付诸笔墨,几要每日一倾吐的柳七相比,朱说的就要凝实简练得多。

  朱说牢牢记得,当初自己被任命为邕州凌云县主簿、陆兄则在馆阁中任职时,陆兄始终担心邕州的安危,给他寄去些抄本。

  如今两人处境对换,他自也义不容辞。

  一有闲暇,他就埋首于书卷之中,寻找可能帮得上陆兄的籍卷。

  看到那些字迹工整端雅,不知费了多少心思,专程为他准备的抄本,陆辞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暖意。

  他将带有朱说自己的那些,从柳七的相思随笔的信海中一一挑出,拆开细读。

  很快就读到了发信前所写的最后一封。

  在信件前半段,朱说因职事之故,对朝中近来形势的来龙去脉了解颇为清楚,对陆辞讲述时,自是事无巨细。

  官家身染重病,今后再无法理政;刘娥因谋害帝王被废,关押下狱,具体刑罚且不知;太子再次监国,且日日前往大内侍疾。

  陆辞乍然得知赵恒忽然中风的消息,不禁一怔。

  之前还能因他的直谏而恼羞成怒,生龙活虎地冲他怒吼驳斥的官家,竟已病得起不来身了

  虽自任东宫官以来,因与太子过于密切,而招致官家猜忌和不满,但陆辞却不曾因此对赵恒怀恨在。

  这会儿听到这消息,自然也不感幸灾乐祸,更别提畅快。

  说到底,在最重资历的庙堂中,他能在短短数年内屡受擢升,跻身至此,无一不与赵恒、王旦等人的提携息息相关。

  而帝王年迈,太子年富力强,又怀一身雄心壮志,攸关朝权,有冲突是在所难免。

  赵祯最为幸运的地方,莫过于赵恒膝下唯独剩他一根独苗,不然赵恒所采取的手段,想必不会似现在这般温和了。

  对唯一的子嗣,赵恒是不得不温和,那对亲手提拔上来的臣僚,自然不必客气。

  即便如此,对为避锋芒而回乡省亲的他,赵恒也不曾有过更多刁难。

  唯在他接到太子密信后提前返京时,才爆发出尖锐的不满虽然还没爆发到位,就被早有被贬准备的陆辞给气了个倒仰就是了。

  可想而知的是,此时此刻的小太子,会有多么迷茫低落了。

  陆辞轻叹一声。

  少顷,他目光已扫到信末述说家常的一小段。

  “另,今日得子京书,言资满后之新委任,正是辅佐陆兄,甚是欢喜。又言陆兄精气饱满,神光焕发,唯因事务繁多,诸务缠身,难得闲暇,往往饮食无序。但请思之千古圣贤不能免病痛,事不可尽躬亲。当歇时歇,放心逍遥,亦可事半功倍。何况陆兄康健,不止某一人心系。柳兄虽话常无遮掩,喜作风流促狭状,却对陆兄情谊真挚,至为挂心。西北一有风吹草动,尤其忧事传来,便吃食不下。东宫亦常有内臣前来,关照家宅。恳请陆兄纵仅为亲友,也当多作休憩,莫耗根本。今送陆兄所喜小食数件,望君与子京团聚之余,不忘京中尚有故友二人。”

  不忘京中尚有故友二人

  读到泛着淡淡酸味的最后一句,陆辞意外地挑了挑眉,忍俊不禁。

  如此委婉和气、若不仔细,还会不小心漏过的提醒,的确符合朱弟心中波澜起伏、面上仍然八风不动的一贯风。

  陆辞有所不知的是,他眼中温柔含蓄、内敛谦和的朱弟,其实也不知不觉间受了几分柳七每日一词的影响,情所感处,作了一首词来。

  只是他心敏,素知陆辞不喜亦不擅回以词作,正犹豫是否附于信上时,就被柳七瞅见了。

  当看清信上内容时,柳七可谓目瞪口呆,对面上赧红的朱弟,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柳七情不自禁地念出声道“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违避。”

  句句深婉曲折,字字沉挚真切,端的是婉丽动人,在描绘相思恋情的花间作中,绝对称得上难得一见的佳作了。

  若换作别人所作,柳七大概就多品味几回,赞美几句了事。

  但安在正经八百,越发不苟言笑的朱说身上,简直跟晴天霹雳,古树开花一般离奇古怪,叫人难以置信了。

  哪儿像是朱弟会写的词儿

  “朱弟,”柳七聚精会神地对着朱说一阵打量,确定老弟没被人调包后,方感慨万千、情真意切道“我今日才知,何为真人不露相啊”

  朱说面不改色地任他调侃,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只顶着一双通红的耳朵,将那词作藏起来了。

  在陆辞看来,朱说姑且不论,若是那诸多诗词中毫不掩饰对滕宗谅的艳羡的柳七,一旦知晓了滕宗谅的真实处境的话,怕得退避三舍,敬而远之,而绝不会那般羡慕了。

  自走马上任以来,就被陆辞差点当两个人使唤的滕宗谅,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叫苦不迭,根本来不及再给友人们去信炫耀。

  又哪儿是柳七所猜测的那般,他得偿夙愿,喜不自禁,才会无暇回信

  滕宗谅简直有苦说不出。

  可恶的陆弟是个擅长甜言蜜语的,每当他要撂担子不干时,稀里糊涂地就被人三言两语哄骗住,还傻乎乎地应承下更多活计来。

  连滕宗谅都不晓得,自己明明该是个叫知州不得不客气应付的通判职事,怎就沦落至为知州鞍前马后,鞠躬尽瘁,连家有时都不得空回、索性宿到官署里头的地步

  仰头一望热辣的日头,汗水淋漓下,可不得狠狠抹上一把辛酸泪。

  陆辞借着午间小憩的短暂闲暇,心情甚好地给彼此惦记的两位友人先回了两封短信,简单道一切安好,多谢他们的心意,顺道夸赞了滕宗谅一番。

  而虽知晓了朝中监国之人现为太子,陆辞仍是毫不犹豫地暂时搁置了向其写信请求增兵边境的念头。

  于赵祯而言,这可谓多事之秋爹爹重病,刘娥获罪,朝务繁忙,需得多处奔波。

  陆辞面带慈爱地想,自己为人师长,在其最艰难的时候未能支援一二,已深为遗憾了。又怎能为一己猜测,就给弟子增添麻烦呢。

  连陆辞也未曾料到的是,自己这份身为师长的贴心,只坚持了短短一个月。

  那日一早,他就得到了工匠所研究的霹雳火弩取得成效的好消息,刚巧茶树移植也十分顺利,令他心情颇为爽利。

  于是到午间小憩时,就准备自掏腰包,宴请近来颇为辛苦的友人。

  结果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热腾腾的菜肴刚刚摆上,甚至还来不及动上一筷的二人,就从急得满头大汗的校尉口中,得到了李立遵率三万吐蕃骑兵出征,少顷将至秦州城墙之下的急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