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3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禧五年冬。

  在一片充实中, 陆辞不知不觉地便步入了在秦州任职的第二年末。

  而在这两年中,秦州各方各面的事务渐渐被他与滕宗谅一同带上正轨, 交由可信的能人接管,不再似开头时需他事必躬亲了。

  尽管去年曹玮带来的援兵未停留太久,就奉诏散去,但在对方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下,最费人力的堡寨已修筑好, 周边不听话的部族也被清荡一空。加上曹玮余威尚在, 可想而知的是,在三年五年内,是绝无可能会有人胆敢再犯了。

  无需忧心外患, 陆辞大可专心整顿内部, 终日种田种得不亦乐乎, 把旁人眼中的苦差事, 彻底当成桩妙趣横生的养成游戏,玩得风生水起。

  不过,三不五时与他就通上封信,维持笔友关系的人中, 理所当然地又添了一位曹玮。

  却说曹玮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劳碌命他未能如愿以偿地一直留于京中,而是在半年的清静过后,便不得不卷土重来, 以华州观察使、青州知府的身份被派去北方, 主管重镇天雄军去了。

  只不过, 因亲眼目睹了一向与他不对付的丁谓和王钦若等人的失势, 又感受到朝廷上下因小太子的严谨认真、积极进取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对这回的新任命,曹玮心里倒未生出多大排斥来。

  许是朝野朝气横溢,势头一片大好,叫他也燃起几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甘,不愿就此养老了吧。

  曹玮感慨万千。

  对曹玮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想开了的意思,陆辞自是喜闻乐见的。

  并非是他太不厚道,要榨干这位老将最后一丝气力,而着实是随着他对大宋西北边境局势了解的渗入,对曹玮这根形同定海神针的名将所拥有的震慑力,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身为知州,他的职责,自然也包括了对边境关系的协调。通过这层身份之便,他才愈发清晰地意识道,曹玮对于大宋而言,究竟有多么重要。

  项的李德明小动作频频,在曹玮忍无可忍,进行以牙还牙时,便只敢怒不敢言了;契丹使者但凡经过曹玮驻守的辖区时,一改策马飞奔的跋扈,收敛一身傲气,乖乖慢行通过;吐蕃人中,除了当年脑子不甚清醒的李立遵外,温逋奇可是从头到尾,都不敢轻举妄动的。

  源源不绝的赏赐,换来的只有养不饱的贪婪胃口和猖狂的觊觎之心。只有让他们皮裂骨折的强势镇压,才可能收获到真正的尊重和恭敬。

  只不过,对曹玮再佩服,陆辞也有着深刻的自知之明自己只是个斯文娇贵的文臣,能打赢之前那一仗,不仅是占了新科技的便宜,也大半得归功于对方的轻敌之心。

  术业有专攻,他可从未想过要走类似曹玮的铁血硬仗路线。

  陆辞看向个头愈发窜高,已比他要高上半个头的狄青,挑了挑眉。

  这不还有前途无量的狄小青嘛。

  可惜,若非大宋如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对项那越发明目张胆的扩张领域、增强实力的行径,他就不必那么委婉应付了。

  陆辞轻声叹息,再展开曹玮这月寄来的信件后,更忍不住蹙起眉头。

  曹玮上个月就不曾寄信来,他总有种不好预感,便多写几封催上一催。

  果不其然,竟是曹玮水土不服,加上旧伤复发,病倒在床,兵营训练也旷了一整月没去,近来才稍微好些。

  年岁大了,本就脆弱些,若还不开始注重调养,那怎么行

  陆辞遂在边上的便签上,简单写下替曹寻医问药一句。

  不等他再去拆朱说和柳七的来信,滕宗谅便推门进来了。

  见他还埋首于案桌间,滕宗谅不禁拧了拧眉,无奈道“已近年关,官衙明日起便休沐了,你再着急,也不能逼着其他幕职官与你一同拼命吧”

  有这么位拼命的上官,整个衙署都被迫跟着劳心劳力,发奋不已了。

  陆辞莞尔,从善如流地起身,随手将未阅的朱柳二人的信件揣入怀中,顺口就道“我这不一直等着你来唤我么”

  花言巧语。

  滕宗谅暗自腹诽了句,倒是没拆穿他,而是与他一前一后地出了衙厅,在一行幕职官们如释重负的目送下,往集市方向去了。

  忙了大半天后,嗅着满街诱人的食物香气,陆辞被勾得有些饥肠辘辘,提议道“你我索性就地择些小食吧,懒得再等上菜的功夫。”

  滕宗谅自无异议。

  与每时每刻都充斥着来自大宋各地的美味佳肴、物美价廉、热闹非凡的汴京集市一比,秦州要稀零八落得多,哪怕瞧着人头涌动,真正数起来,顶多也就是京中几条街的人数。

  但滕宗谅在亲眼看着秦州大街上,从荒凉失修的破烂铺席两三间,在短短两年内,发展至上百间所,乍一眼看去,竟也能称得上热闹的程度,实在忍不住生出几分感动和自豪之心。

  前期不论是收纳流民、还是招纳当地军户、以及鼓励和补偿居于临近州府的军士家眷搬至秦州安置的工序,皆由他亲自经手,耗费了无数心血。

  直到现在,许多面孔对他而言都称得上很是熟悉,甚至到现在都还叫得出名字来。

  这份勃勃生机,可包含了他与辞弟的万千心思啊

  他动容地看向陆辞,念道“我终知何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然而满腔心系家国天下的感怀,在看到月下美人只专心品尝刚买来的荞麦呱呱的时候,就只化作哭笑不得了。

  陆辞不急不慢地咽下那口细嚼过的呱呱“嗯”

  滕宗谅嘴角一抽“无事。”

  陆辞莞尔“那你也尝尝,这家摊子做得呱呱,可是秦州城里最正宗的。”

  滕宗谅翻了个白眼,对此显是兴趣缺缺“十口呱呱,不及半滴杯中物。也就哄哄不晓事的小郎君”

  陆辞笑容不改“哦此话当真”

  听出那骤然变冷的声线,滕宗谅悚然意识到,自己好似一不小心,将素来好吃这类小食的辞弟给一道说进去了。

  他心念电转,极力保持冷静地从陆辞手中的那小袋呱呱中,赶紧取了一块,塞至口中“果真不错于吃食一道,果真是御口亲赐小饕餮有眼光。”

  陆辞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也就放过他了。

  由于二人相貌皆颇为出众,尤其是陆辞的,几到了让人见之难忘的地步,以至于当他们在未对容貌做遮掩的情况下上街,很快就被整条街上的人都留意到,也立马认出来了。

  陆秦州上集市来了

  看着一个个强抑激动,交头接耳,还不住往他们这投以炽热目光的百姓

  陆辞凭这些年来被人生生看出来的脸皮厚度,倒是轻易撑住了,反而滕宗谅颇感不自在。

  还不赶紧走

  他暗示性地拽了拽陆辞的袍袂,而陆辞立即回以会意的眼神。

  于是才至集市不久,二人就不得不带着被摊贩强送的一串串小食,准备折返官署。

  还在中途,陆辞就临时改了主意“横竖买多了,你陪我去趟营房吧。”

  滕宗谅闻弦音而知雅意“你是要去接青弟吧”

  陆辞莞尔“好些时日没见他了,刚好问问他将万胜军练得如何了。”

  所谓万胜军,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朝廷以补充西北防线的兵力为由,在开封内外募来一批市井无赖子弟,充入军中,组编为“万胜军”,派到了秦州来。

  但这些所谓兵卒,原本只是游手好闲、斗犬捉鸡的混混,连良莠不齐都称不得,而是清一色的素质低下。

  才入营房三日,李超就最先受不了了这么些怯战又无能的油子充入军中,别说增加战力了,怕是得当坏一锅好粥的老鼠屎去,哪儿能行

  要不是他们好歹为朝中以增兵名义送来、一个个不好撵走的烫手山芋,李超怕是忍不住当场将这些人给踹出去了。

  就在李超烦躁不堪时,狄青主动请示陆辞,道愿一试。

  陆辞是见过那副散漫油滑、连李超都深感束手无策的万胜军的,哪怕狄青戴着青铜面具、不再暴露出一张清秀嫩脸来叫人觉得好招惹,他也实在不认为,狄青能制住那群人。

  怕是少年意气,越遇挫折,就越想尝试一番,试图证明自己而已。

  他担心狄青过于急切,易起反效,便委婉劝说一番,不料狄青心意已决,且一派自有成算的模样,他才随对方去了。

  尽管如此,他也丝毫不报期望,倒是担心狄青会被那帮无赖欺负,派人多留意留意。

  谁知三天过后,他就得到了狄青以军法名目,眼都不眨地处决了六名万胜军逃兵的消息。

  而剩下的人,不说变得服服帖帖,但至少大为收敛了。

  陆辞听闻这事后,先是惊讶,后就只剩下果然如此。

  欲擒故纵,请君入瓮,一发制人,杀鸡儆猴

  兵法运用与军法利用之娴熟,由此可见一斑。

  瞧着再腼腆羞涩,始终是只披着羊皮的狼崽子。

  陆辞唇角噙着的那抹笑意,一下落入滕宗谅眼中。

  滕宗谅忍俊不禁,不禁揶揄道“不怪柳兄吃味,你对青弟确实是与众不同,额外亲厚。”

  陆辞无奈道“你这话对我说就罢了,莫对着他火上浇油。他为我拒了殿下召我回京任官之事,可恼了好久,近来才刚刚哄好。”

  话虽如此,自己那个将亲密友人骗去汴京与他为伴、却毫不留情丢下人远走他乡的薄情郎形象,已通过柳七那深受歌妓们追捧传唱的诸多词句,变得越发深入人心了。

  由于被狠狠控诉的薄情郎不是别人,而是大名鼎鼎的陆三元,被辜负一腔深情的,则是掠走无数妓子芳心的柳七,叫听得这事的士林中人都只觉此事既妙且具雅趣,倒不觉柳词轻浮流艳了。

  对陆辞的不幸遭遇,滕宗谅的回应则是毫不客气地大笑出声。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