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升官发财在宋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七十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祯为人宽和厚道, 纵使略有牢骚, 也只悄悄发在心里, 对内侍都只字不提。

  虽说连翻两回,皆是无果而终, 可考虑到在外殷殷期盼的朝臣们, 赵祯还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将心中标准一降再降, 才第三次翻开了这叠画像。

  这一次,终于有两位容貌标致, 气质看着温和贤淑, 装束不至于奢靡华贵的丽人, 勉强符合了官家的要求, 得以幸存。

  “送去议事堂, 待相公们审看过后,再召这几位入宫来, 着人看上一眼。”赵祯神色淡然, 令内侍将画像一概取走后, 吩咐道“若与这画像上的相貌相差不大, 便留下罢。”

  内侍不假思索地应下, 立马就将雀屏中选的那两张画像, 一路跑着送去了议事堂。

  而此时的议事堂中, 文官们瞧着是各忙各的,眼光却一直有意无意地往门口的方向瞟,俨然在等着什么。

  莫说是三番四次抬头看的寇准了, 就连素来威严谨慎如李迪,也不自知地流露出几分不同寻常的神色。

  当小心翼翼捧着画像的内侍疾步来到,众人顿时一个激灵,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就想亲眼一睹,那得入淡薄女色的官家法眼的后妃人选,究竟花落谁家。

  作为首辅,李迪当仁不让地接过画像,面不改色地展开一观,接着却微微蹙起了眉头。

  寇准装作无意地踱到他身侧,仗着个子高大,飞快瞟了一眼,旋即挑了挑眉“这两位小娘子的家世,怕是低微了些,不堪为后。”

  对于送去的那堆画像的摆放顺序,寇准其实也从中插了一手。

  他特意将品阶较显赫的武官家所出的女郎们,放在了最上头。

  只是他此举的用意,非是为一己私心,而纯粹是顾念历代先帝为稳固江山、而靠联姻来拉拢和安抚武将们的潜意,才专程做此安排。

  然而别看官家好似不近女色,所挑的尚、杨家小娘子,却都是清秀柔弱的美人。

  寇准依稀记得,她们应是连升朝都未有资格的,属五六品京官家的小娘子。

  而除却行事荒唐、将一歌女抬作皇后的先帝外,这等出身,为一充仪已是勉强,何堪为后

  对于寇准的话,李迪不置可否,半晌方道“圣人之选,还需从长计议,官家既喜这二女,便遂官家心意,将她们充入后廷罢。”

  小皇帝平日对他们礼遇有加,在择妃嫔时挑颜色好的这等无伤大雅的小事上,他们投桃报李,自也愿如官家意。

  李迪宽容地想,哪怕真要反对,也得等陛下当真露出执迷不悟之态,要过于抬举那两女子的时候,而不必草木皆兵。

  就连随手挑了那两人的赵祯,都没想到会如此顺利,才过去短短两日,娇羞的两名宫装女子,便恰巧在他下朝回殿时,出现在了御花园的凉亭之中。

  因二人妆容精致,衣着也是不同于一般宫婢的华美,令赵祯在经过凉亭时,目光被吸引过去,对二人多看了几眼。

  对此安排心知肚明的内侍们,显是密切关注着官家的反应。

  见陛下罕有地露出一副看呆了的青涩模样,他们不由偷笑着对视一眼,认为此事定然要成了。

  殊料赵祯下一刻便回头,很是莫名其妙地问道“你们还愣着作甚,不去问问是哪宫的婢女穿着违制且不提,还敢堂而皇之地不做事,于御花园中闲逛,至少当挨些训斥才是。”

  内侍们“”

  他们在起初的错愕过后,哭笑不得地明白了真相官家如此反应,根本就是没认出来啊

  那两精心装扮过,此时正对玉树临风的官家暗送秋波的小娘子,可不正是前日才被亲手择出画像的那两人。

  面对皱眉不快的官家的质疑,他们的话好几次到了嘴边,才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真相。

  赵祯一怔,不禁转过身去,正儿八经地端详那含羞带怯的二女一眼,这才从那轮廓上的似曾相识,艰难地认出了被画像美化了数倍的她们。

  这也太

  画像与真人,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哪里像是同一个

  与其说是生气,赵祯更多感到的,还是啼笑皆非。

  他摇了摇头,潜意识里倒是再不会拿无所事事、只顾矫揉做作的她们同英姿飒爽的小夫子作比较,甚至什么话也懒得说,一甩袖便走了。

  见官家如此反应,内侍们面面相觑,哪里还看不懂,官家这是没有看上二女

  只有将人怎么来的怎么原样送回去,倒是免了李迪和寇准一场为难了。

  而新的画像,也很快重新躺在了御案之上。

  有过上次的失败经验,赵祯越发意兴阑珊,这次直接按顺序,先展开观看起最上头的那几幅来。

  又反其道而行,专程找容貌颇为普通的画像,还一口气择了五副出来。

  既然颜色瞧着好的都是假的,那他倒要看看,画像中且相貌平平的,究竟是不是丑若无盐。

  当寇准看到他不再抱有希望的武将之女,这一回具都离奇中选时,心里就只剩五味杂陈了。

  真不知是该感叹官家的喜好变得比这天候还快,还是该欢喜于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好。

  有那两位美人的前车之鉴在,这回再被选入宫中的五名贵女,具被家人千叮万嘱,装扮得很是朴素,未再折腾什么幺蛾子出来。

  赵祯当真抽了个空,正经八百地看了几眼,还一个个召上前来,问过名姓和家世。

  就在内侍们满心以为,这群容貌寻常、完全比不上之前那装扮好的两位的将门之女,定然也要落选时,官家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冲其中二人点了点头。

  这便意味着,此女真正被留下了。

  此事即刻传去议事堂,以李迪为首的一干臣子忙活一阵,很快将那两位幸运之至的女子底细给翻了个底朝天。

  一为已故中书令郭崇之孙女,郭氏;一为已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之曾孙女,张氏。

  皆是将门出身,且家中官职最为显赫者已然过身,无需担忧外戚当权。

  不论是李迪,还是寇准,都认为这两位女子,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最后的关键只在于,官家属于哪位为后,另一位自当为妃。

  向来审慎的赵祯,这次却难得地十分果断,不假思索地定了在两者中容貌略逊一筹的郭氏为后,令得周边人很是不解,却不敢言说。

  莫说旁人,就连被御定的郭小娘子,都很是错愕。

  她何德何能,竟得了官家的眼缘

  她做梦都不会想到,平平姿色的自己,之所以能在一干贵女中脱颖而出,所依靠的完全是手中当时所持的话本。

  那还是她于家中一时没能看完,却因太过沉迷,哪怕明知要进宫了,也还是沉浸在话本所描绘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不舍释卷,索性将话本一道带进宫来,仗着家人并不知晓,就当在官家前装贤淑文雅的道具了。

  却不知官家不仅也曾津津有味地读过,还眼尖地一下就认了出来,再看故作严肃的郭氏,心里便微妙地生出几分好感来。

  那是风趣多情的柳三变,诙谐地以柳娘子的口吻,讲述同风流的陆三元之间那段分分合合、缠绵悱恻,令读者揪心的爱恋的话本中,最为精彩紧凑的第四本。

  对这些内情,除了心情颇好的赵祯外,自是无人知晓了。

  且皇帝大婚,依循礼制,自是无比隆重,单是筹备相关事宜,就需费上至少一月功夫。

  即使赵祯有意一切从简,也逃不过百官苦口婆心的劝说,唯有睁一只闭一只眼,在这件小事上随他们折腾,只要莫太过分便是了。

  等远在秦州的陆辞得到前学生将大婚的消息时,已是筹备近尾声的一月末了。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陆辞放下赵祯的私信,感慨万千道“官家都将大婚了,我还是孑然一身,背井离乡,大口地喝着这西北风呢。”

  今日霜雪交加,天冷极了,陆辞索性让全衙署的人都不出厅去,具都点上火盆,免得研好的墨都冻住不说,人也给冻坏了。

  跟他凑在同一个火盆边,也正裹着厚衣瑟瑟发抖的滕宗谅,听闻这番无病呻吟,自是丝毫不觉他可怜,还没忍住当场翻了个大白眼“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乃人间常道。与其叹官家成婚,怎不想想,分明是你那眼光太高,才会时至今日还孤身一人”

  当年陆三元在打马游街时,叫先帝未雨绸缪地派了一列金吾卫护送,才没被达官显贵家当场抢去,后来闻喜宴上,更是被众多抢夫婿的家丁逼得跳入金明河的趣事,至今都还被京里人津津乐道呢

  更别提如今的陆辞平步青云,仅及冠数年,便已贵为节度,是一般的富贵人家都不敢高攀的了。他若肯往下看一眼苦求不得的凡人,何患无妻

  陆辞呵呵地笑了,随口胡诌道“我这不是仰慕滕兄一掷千金的风采,为同你结个亲家,才迟迟不”

  滕宗谅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辞弟还是莫等了罢”

  他家小娘子,过年也才满四岁,哪儿会是陆辞的良配

  一想到陆辞若真成为自己女婿,那他多半要沦落至连在家中,都能被对方使唤得团团转的凄惨模样

  滕宗谅就感到背脊一寒,寝食难安,恶狠狠道“你想都莫去想”

  陆辞可怜巴巴地叹了口气,还真不吭声了,只安安静静地盯着跳跃的火光看。

  小皇帝将成婚了,他该亲手准备件怎样的礼物,去贺这一大喜呢

  干脆把聒噪的滕兄打包送去吧。,新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