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慢穿]我靠种地赚功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8章 清穿之熊孩子(二十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底, 慈宁宫的太皇太后忽然病情加重, 食水不能下咽,双目不能视物,呼吸短促,终日嗜睡, 形销骨立。

  明华和德妃, 几乎是在接到消息后,就立即赶了过去。

  到了慈宁宫门口,苏麻喇姑亲自出门来接他们。她不赞同地看着德妃,道“老祖宗平日里最关心皇上的儿孙, 娘娘还怀着孕呢, 若是您因此累到了, 老祖宗心里怕是也难安。”

  这大肚子得有六七个月了吧孕妇自己都需要别人照顾, 这个时候过来, 岂不是添乱

  德妃也是无奈, 她道“太皇太后生病了,于情于理, 我都该过来侍疾的。老祖宗和姑姑心疼我, 但我又怎能恃宠而骄我来了, 便是帮不上忙, 只在边上陪着老祖宗, 也比独自在永和宫担忧要好。姑姑放心, 我知道分寸, 不会给大家添麻烦的。”

  明华瞧着这一幕, 心里忍不住想道德妃能有什么办法呢康熙和太皇太后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如今太皇太后生了重病,他一直在慈宁宫,服侍在太皇太后身边。康熙是这宫里的天,他的一言一行就是所有人的指向标,他都这么做了,其他人肯定也会跟着做。一大群嫔妃中,若是独独缺了德妃,这叫康熙心里面会怎么想

  不管是谁,在悲痛时迁怒起来,是丝毫不讲道理的。而皇帝迁怒的后果,尤其严重,德妃冒不起这个险。

  苏麻喇姑不再多说什么,而是轻叹了一口气,道“娘娘和格格随奴婢进去吧。”

  外面大雪皑皑,一阵冷风扑面而来,能吹得人直打哆嗦。

  苏麻喇姑拉开太皇太后寝宫的帘子时,一股混着浓重药味的暖意铺面而来。明华扶着德妃进了房门,看到太皇太后被扶了起来,靠在康熙的怀里,太子坐在床边上的圆凳子上,红着眼睛端着药碗,由康熙一勺勺地舀起来喂到太皇太后的口中。

  可不管康熙怎么喂,太皇太后的牙关是紧咬着的,这药她怎么都吃不下去。

  看到这一幕,苏麻喇姑眼睛又红了起来,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她忙侧头躲开德妃她们的目光,快速用帕子抹去眼泪,走到床边轻声对康熙道“皇上,德妃娘娘和明华格格来了。”

  明华忙扶着德妃,无声地对康熙行了一礼。

  这会儿大家都轻手轻脚的,就怕吵到太皇太后,她们请安,自然也不好发出声音。

  康熙的脸色很憔悴,他转过头看了德妃和明华一眼,对着她们点了点头,就不理会她们了。

  李德全不知从哪边窜了出来,走到德妃的另一边,指着屋子里的椅子,道“娘娘先去那里坐着吧。”

  明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这才发现太后、皇贵妃、温僖贵妃和惠妃已经坐在那里了,倒是荣妃和德妃,还没有过来。

  皇贵妃指了指椅子,声音有些疲惫“你怀着孕,别累着了,快坐下吧。”

  明华扶着德妃在椅子上坐下后,走到皇贵妃身边,悄声问道“娘娘,太医有没有说老祖宗到底怎么了”

  其实肯定是不大好的,孝庄太皇太后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她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算是高寿了。对老人来说,冬天太难熬了,她也不知道能不能熬得过去。

  太后抹起了眼泪,皇贵妃则摇了摇头。她摸了摸明华的头,道“你去陪着你德额娘吧。”

  明华见状,便知道孝庄太皇太后的病情,大约是真的很不好了。

  回到德妃身边后,她又探着头去看康熙和太皇太后。

  太医给太皇太后熬的药怎么都喂不进去,康熙便颓然地将勺子放在了太子拿着的药碗里,看着太皇太后发呆,他一向充满智慧的眼睛中,竟然隐约出现了一丝紧张和害怕。

  明华的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了。

  在这一刻,他不是那个执掌天下的皇帝,而只是一个担心祖母身体的普通人罢了。

  想了想,她松开了德妃的手,在梁九功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轻巧而快速地走到了康熙边上,道“汗阿玛,让我来试试吧。”

  康熙恍然想起,当初六阿哥濒死喝不下药,也是明华给灌进去的。他忙拉着她上前,道“朕怎么忘了,小明华是有办法的,你快来帮忙,让太皇太后把这药喝进去”

  明华应了声,脱了鞋子就爬到了太皇太后的床上,坐在康熙的另一边,伸手捏住了太皇太后的一个穴道,打开了她的牙关。

  康熙一见,忙大声叫梁九功拿了药过来。等他小心地把药喂到太皇太后的嘴巴里时,明华又用另一只手按住她的另一个穴位。之间太皇太后喉头一动,康熙喂到她嘴里的药就被咽了下去。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瞬间就叫康熙和太子激动了起来 “咽下去了,咽下去了”

  在边上站着的两个太医似乎是松了口气,互相对视着擦了擦汗。

  被按着穴道喝下了药,喝了点白粥之后,太皇太后似乎就缓过了气。这样养了几天后,她的身体瞧着也比之前的好多了。再过了两天,她就能够睁开眼睛,喘着气和康熙说几句话了“你是一国之君你忙你的去”

  康熙坐在她边上,笑着说道“国事什么时候都能处理,朕如今就想要陪陪皇祖母。百善孝为先,您可不能剥夺孙儿尽孝的权力。”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太皇太后艰难地抬起手,想要去握康熙的手,可是因为年老力衰,怎么都抬不起来。

  康熙见状,忙伸出双手,握住了她枯瘦的手,道“皇祖母,孙儿在呢,你想要什么,只管和孙儿说便是。”

  太皇太后用力握了握他的手,笑道“玄烨啊,你去忙吧,这里叫太子他们陪着我便好。你是身负天下重任的君王,不能因为祖母这一点私事,就误了国事,若不然,祖母便是走了,也不能安心。”

  “皇祖母,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康熙十分无奈,最终还是只能顺着她,让太子他们留下,代替自己侍疾。

  等康熙走了之后,孝庄太皇太后又把皇贵妃她们都赶回去了。皇贵妃执掌六宫,琐事缠身,德妃怀孕,温僖贵妃、宜妃身边的小阿哥还需要人照料,她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留她们在这里做什么呢

  等到妃嫔们都走了以后,慈宁宫侍疾的,就只剩下那些皇阿哥和公主们了。

  太子是真心尊重太皇太后,他小的时候,是由康熙亲自照料着。康熙照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将他交给太皇太后,他的童年,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在慈宁宫度过的。可以说,他对太皇太后的感情,是比其他皇阿哥都要深的。

  正是因为如此,伺候太皇太后的时候,他都是亲力亲为的,大福晋和公主们,几乎都找不到帮忙的机会。

  明华也是如此。

  找不到帮忙的机会,就干脆不找。她就直接坐在太皇太后身边,念书给她听。最开始的时候,她念佛经,后来,她就念自己为太皇太后写的传记。太皇太后对这个很喜欢,总是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哪里有你写的那般睿智不过就是事赶事儿到了那份上罢了”

  明华就在一边抿着唇笑“您可别妄自菲薄,大姐姐她们这两年,可都是学着您的事迹长大的。”

  太皇太后笑着说了声促狭鬼,也便不会再说她了。

  传记读完以后,她就拉着大公主她们,换上蒙古服,坐在太皇太后身边,给她唱悠扬的蒙古调子。

  每当这个时候,太皇太后脸上就会露出向往的神色“我已经快五十年没有回家,没有看到草原了”

  太后瞧着这一幕,就会哭,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避开不过来。

  就这么着过了二十多天,忽然有一个下午,太皇太后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她不仅坐了起来,还兴致勃勃地叫苏麻喇姑把皇上给叫了过来。

  康熙一听到慈宁宫的传话时,心里就咯噔跳了一下。他害怕呀,他害怕这是太皇太后回光返照了。

  等他匆匆赶到了慈宁宫,看到了那个一脸慈爱的祖母,那颗心就不断地往下沉。

  昨儿还病地起不了身呢,今儿怎么就能坐起来,言笑晏晏地和他说话了只怕太皇太后的时间,就快要到了。

  鼻子一酸,他的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了。

  可他是君王,他不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失态。

  太皇太后笑着对他招了招手“玄烨,快过来陪祖母说说话。”

  自打亲政以后,皇祖母就是叫他皇上了,他都多少年没听到她叫过他玄烨了,可如今在一次听到,竟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康熙忙忍住了泪水,急急奔到了太皇太后身边,道“皇祖母,孙儿在这儿呢。”

  太皇太后将他从头打量到尾,像是怎么都看不够似得。好一会儿,她才抖了抖唇,笑着道“玄烨,皇祖母有几件事儿,想要请你去办。”

  康熙握着她的手,道“皇祖母只管吩咐。”

  太皇太后的眼神就变得悠远起来,她道“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她这话有三重意思。其一,是说太宗皇太极已经去世太久了,她不想因为要和他合葬而扰动他的亡灵。其二,太宗葬在盛京,距离京城太远,把她葬过去,她觉得这未免太劳师动众,心有不安。其三、她非常喜欢顺治和康熙,喜欢康熙的孩子们,她不想在死后不久就离开他们。

  这其实就是不想和皇太极合葬。

  康熙不想去猜祖母这么说,是不是因为她对祖父心灰意懒到不想见到他,祖父已经过世了,他就这么一个祖母。这个祖母从小照拂着他,扶着他登上了皇位,给了他最严厉的教育,陪着他拿下了四大辅臣,和他一起熬过了三藩之乱,她给予他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多到此刻,他只想好好帮祖母完成心愿。

  太皇太后说完这番话后,就期待地看着他。康熙忙点了点头,允诺道“好,皇祖母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太皇太后欣慰笑了笑,又道“玄烨啊,太子是中宫嫡子,素来聪慧过人、堪当大任。如今的朝局,你自己也明白,大清虽不是四面楚歌,但也是强敌环伺,欧洲各国就虎视眈眈地看着咱们呢。你要记着,太子稳了,这朝局就稳了一半,朝局稳了,你才能腾出手来做你想做的事儿。”

  康熙忍着泪点头“是,孙儿都明白的。”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觉得自己身上的力气已经有些不足了。她眯着眼笑了起来,道“快叫太子他们进来吧,再让我,好好看他们一眼。”

  康熙就抬头去看梁九功,梁九功擦了擦眼泪,一路小跑至门口,将在门外候着的阿哥们和公主们请了进来。

  太皇太后眷恋的目光从太子身上慢慢滑到最小的十三阿哥身上,然后喘着气道“小、小明华再,再给老祖宗,唱一首、一首家乡的歌”

  明华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她行了一礼,拉着大公主她们走到太皇太后身边,围着她唱起了曾经的蒙古长调。

  太皇太后就这么,一只手拉着康熙,眼睛含笑看着公主们,慢慢失去了光彩。

  当她的手从康熙手里掉落下来的时候,康熙终究还是哭得俯倒在她的床上,大喊了一声“皇祖母”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她死后不入皇陵,康熙在东陵附近建造了一处寝殿,将她的灵柩暂且安放于此。

  与此同时,太子失去了第一个一直保护着他的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