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娘子天下第一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百四十二章最大的忌讳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正文 第八百四十二章最大的忌讳

  李晔看着南宫梦气息不畅的模样,急忙起身倒了一杯茶水递了过去,抬手轻轻地拍打着南宫梦的后背。</p>

  “祖母,喝杯茶消消气。”</p>

  南宫梦接过茶水喝了一小半,轻轻地吁了口气。</p>

  “唉!以明志这孩子的脾性,此事想要收场怕是不容易啊。”</p>

  “正如祖母所言,如今非但孙儿束手无策,就连列位臣公一时间也拿不出一个合适的对策出来。</p>

  姑父领兵出现的太过毫无征兆。</p>

  一路上没有惊动任何人。</p>

  从北疆到京城千里之遥,竟然没有一个州府跟斥候发现他们的踪迹。</p>

  孩儿已经跟臣公们制定了平定二弟造反之事的对策,尚未来得及施行。</p>

  突然姑父就领大军兵临城下了,让所有人一下子都措手不及。</p>

  现在传召北疆兵马入京勤王救驾根本没有时间。</p>

  目前唯有安抚姑父罢兵言和,跟缓兵之计拖延姑父攻城的时机两条路可走。</p>

  可是姑父尚在人世,风云渡刺杀之事必将在明日的檄文之中真相大白于天下。</p>

  如此局势之下,根本没有合适的对策来劝姑父罢兵言和。”</p>

  “唉,看看你自己办的好事啊,明明马上我朝就要一统天下,可是你一念之差非但耽搁了千秋伟业,还使得朝廷内外陷入了危急之中。</p>

  你让哀家说你什么好。</p>

  你来给我请安的时候,哀家不止一次跟你说一定要跟你的姑父处理好君臣关系。</p>

  你就是这样处理君臣关系的?”</p>

  李晔脸色复杂的坐回了椅子上。</p>

  “祖母,孙儿后悔了,可是孙儿并没有做错什么。</p>

  早些日子朝廷即将一统天下,孙儿便思虑了天下一统如何治理的问题。</p>

  届时,北疆二十七府边疆将在天下一统之后变成内府。</p>

  可是北疆二十七府的百姓只听姑父这位一字并肩王的政令,朝廷的政令在北疆州府各地根本难以通行。</p>

  六部发往北疆各地官员手里的文书,北疆官员竟然全都得给姑父过目一遍之后,得到他的同意才会按照朝廷的旨意颁布政令。</p>

  天下尚未一统尚且如此了。</p>

  天下一统之后,边疆成了内府。</p>

  一个天下,两种声音,这还算什么天下一统。</p>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p>

  孙儿身为当今天子,可是北疆百姓跟官员的眼里只有并肩王柳明志,根本没有孙儿这位人君的存在。</p>

  这样的天下,孙儿怎么能不夙夜忧叹寝食难安。</p>

  孙儿三番五次向姑父隐晦的提出了想要中央集权的事情,每次他都是顾而言他避而不谈。</p>

  上次孙儿轻装简从去北疆给北伐大军践行,颍州城外发生了孩儿意想不到的局面之后,孙儿有意无意的示意他要效仿其恩师闻人老先生,为了朝廷稳定,急流勇退。</p>

  可是他却跟孩儿装傻充愣,借口掩盖了过去。</p>

  他如此紧握着小半壁江山的军政大权毫无放手之意,天下一统之后,孙儿将如何治理天下?</p>

  后来孙儿几次降旨请他还朝,愿以总揽天下国政的摄政王之位相待。</p>

  他不是装病推辞,就是以各种理由推却。</p>

  孙儿给了他那么多次机会,他可曾给过孙儿留下一分帝王的颜面?</p>

  无奈之下,孩儿也只能借着他麾下兵马尚未班师还朝之际,想要将他先请回京师,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处理后续的章程。</p>

  然而风云渡之时,他宁愿刀兵相见,都不愿意听从孙儿的安抚之举。</p>

  不得已我只能..........”</p>

  南宫梦望着李晔发颤的身体,也明白过来,孙儿做这个决定之时,承担了多大的压力。</p>

  确实,一个统一的天下,却有着小半壁山河的百姓只知藩王,而不知道帝王,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是无法容忍的事情。</p>

  南宫梦此时此刻也说不出来李晔到底做错了什么。</p>

  李晔发泄完心底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压力,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看着祖母南宫梦担忧痛惜的目光,倒了一杯茶水一饮而尽,重重的将茶杯拍在桌案之上。</p>

  “再说了,父皇大行突然,孩儿尚未经历朝政便仓促登基,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政务。</p>

  后来,治国策,镇国书都是姑父一言一行亲自教导孙儿的。</p>

  孙儿每日废寝忘食的翻阅钻研,就是想不辜负父皇的托付跟姑父的厚望。</p>

  日日钻研帝王权术,悉心纳谏,事无巨细的辛苦操劳着处理奏折。</p>

  是姑父他谆谆教诲孙儿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盛世明君。</p>

  而孙儿正在努力的想成为一个姑父眼里的好皇帝,千古明君。</p>

  明明是他教导我要成为一个好皇帝,我拼命努力的在前进。</p>

  可是也是他阻挡了孩儿成为一个百姓爱戴的盛世明君。</p>

  我只是想好好的治理天下,福及万民。</p>

  我哪里做错了?”</p>

  南宫梦愣愣的看着李晔瑕疵欲裂的模样,更是不知道说什么为好。</p>

  李晔不经意的抹了两下眼角,重重的呼了一口气。</p>

  “祖母,事情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是对是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p>

  毕竟是孩儿先对姑父行了不义之举。</p>

  如今孙儿只能尽力弥补自己的过失。</p>

  不知祖母可有良策安抚姑父,使得的他罢兵言和?</p>

  毕竟您比孙儿更了解姑父的为人跟心性,或许你比孩儿更加清楚姑父的软肋在什么地方!”</p>

  南宫梦两指轻轻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沉吟了一会,最终叹息着摇摇头。</p>

  “差点让他命丧黄泉,哀家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宽慰他的火气,使其泄愤罢兵,不过.......”</p>

  “不过什么?”</p>

  “扶哀家起来。”</p>

  “是!祖母您慢点!”</p>

  李晔搀扶着南宫走下床榻,南宫梦整理了一下身上的亵衣,拿起桌案上的烛火朝着后殿走去,片刻之后南宫梦手里捧着一个锦囊走了出来递到了李晔面前。</p>

  “昔年,你祖父大行之际,担心你姑父生了不臣之心,特意给了哀家这个锦囊。</p>

  交代哀家,一旦你姑父要造你父皇的反,拿出锦囊一观,便可解决危机。</p>

  如今,你父皇大行多年了。</p>

  也不知道你祖父留给你父皇的锦囊妙计,对你有没有用,你快打开看看吧!”</p>

  李晔神色一喜,迫不及待耳朵接过锦囊,取出一张略显成就,折叠整齐的宣纸对着一旁的烛火仔细观看了起来。</p>

  良久之后,李晔脸上的惊喜渐渐消退了下去,无力的跌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p>

  南宫梦愕然的望着李晔的反应:“晔儿,怎么回事?你祖父的妙计也不能奏效吗?”</p>

  李晔目光怅然的摇摇头。</p>

  “孩儿已经犯了祖父计策中最大的忌讳,依照祖父的交代,已经无法安抚姑父罢兵言和了。”</p>

  南宫梦不愿相信的拿过李晔手里的宣纸翻看了起来。</p>

  片刻之后,南宫梦跟李晔一样,神色幽幽的叹息了一声。</p>

  “亲情,刺杀之后还有亲情可言吗?</p>

  孩子,如今你也只有去你母后那里走一趟了。</p>

  或许看在她的颜面上,还有缓和的可能。</p>

  也只是有可能了!”</p>

  ?</p>

  </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