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准备开工
“经过我们综合各方意见之后的讨论最终设计方案是这样的。”陈新的避难所客厅里负责提交设计方案的设计师正在向他介绍着整个设计方案:“生态穹顶的主体部分最大直径为512m穹顶本身弧度为11rad为正圆型结构地面部分直径为496m穹顶最高高度为412米建筑整体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
内部采用环形布局中央为小型生态圆和为整栋建筑提供热量的供热枢纽构成的中庭建筑主体部分则成环形分布在中庭周围。
地上部分主要用于各个实验室的安置地下部分则作为武器试验场和存储仓库来使用并且预留了可能需要安置在地下的实验机构的空间以备不时之需。”
听完了设计师对生态穹顶主体部分的结构介绍陈新对于这个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他想了想还是问道:“军营和我之前提到的种植温室在什么位置另外你们是打算采用供热枢纽来给生态穹顶供暖?”
“是的供热枢纽和能量塔技术是很高效的地热利用方式而且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比起另起一座发电厂来供电以及修建一座锅炉来供暖来说修建地热发电厂不仅可以获得高效清洁的能源还能够为生态穹顶供暖比其他方案来说投入要小很多。”设计师显然综合考虑了很多方案才最终选择了现在这个设计方案。
陈新对此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虽然这项技术是来源于他但他对此并没有觉得骄傲或者其他情绪产生只是点了点头肯定的说道:“如果用供热枢纽来给生态穹顶供暖倒是足够了不过听你的意思似乎供电是另算的?”
“是的按照我们的设计应该是在生态穹顶附近建造一座能量塔用以抽取地下热能主要用于发电剩余的能量才会输送到生态穹顶内的供热枢纽用于取暖并且通过供热枢纽下的回水井将循环介质重新注入地下。”设计师既然会采用这个方案当然对相关技术做了详细的了解。
“嗯这倒是一种不错的应用既可以发电也可以供暖很不错。”陈新点了点头很肯定这个方案的设计不过他翻看了一下设计图又继续问道:“所以你们把种植温室和军营也放在了生态穹顶外面?虽然连接在一起但不是放置在生态穹顶主体之内?”
“是这样的因为根据我们计算生态穹顶内要将种植温室和军营放进去虽然不是不可以但会让内部空间被大量挤占显得很局促所以还是采取这样能够铺开的设计更好一些。”设计师阐述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且还在图纸上做出了说明:“军营的方向我们将其设计成主要入口想要进入生态穹顶区域就必须通过军营所在的区域这样一来也可以起到安保和检查的作用。
另外两边则是地热发电厂和种植温室区分别位于生态穹顶的两边让整体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布局使得每个部分都能获得足够的空间的同时排列的也相对紧密。”
“这方面你们比我懂行就按照你们的设计来吧只要能够满足我的使用需要其他都没什么问题。”陈新对此没有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点了点头之后才继续问道:“施工上你们打算怎么做?用供热枢纽烤化积雪之后再平整地面施工?”
这是陈新之前在临市火车站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他设计供热枢纽的初衷考虑到自家门前同样有十几米厚的积雪陈新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施工方法。
“是的所以我们会先完成地热发电厂和供热枢纽的建设再进行生态穹顶和其他建筑的建造。”面对陈新这个甲方的询问设计师十分详细的回答着他的问题可谓是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热发电厂和供热枢纽部分修建完毕之后我们会先对生态穹顶打地基并且同时开始军营的建设。
打完地基之后则会通过陈院士您提供的3d打印机器人进行生态穹顶的主体钢结构支撑部分的施工整体完工之后才会铺设穹顶的玻璃外墙和内部结构的建造。”
“玻璃外墙可靠吗?现在虽然说陨石坠落的频率已经降低了很多但是还是偶尔能见到零星的陨石碎屑坠落地表吧?这一块你们是怎么考虑的?”也难怪陈新有此疑问毕竟蓝星现在的灾难都是来自于陨石撞击。
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即便炎国这边不是陨石撞击的主要受灾地区也经常可以看到天上有火流星砸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说是否能够抵御这种零星的陨石撞击但至少应该保证在撞击发生之后不至于整个建筑外墙全碎要全部重建的事情发生。
“我们所采用的是多层复合结构的玻璃外墙主体材质是钢化玻璃并且做了夹层防碎同时玻璃本身有吸热涂层还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调整透光率保证最大限度获取自然光照和光辐射并且起到保暖的效果。”设计师对此显然是经过了充分考虑的特意从图纸当中翻出了关于玻璃外墙部分的设计向陈新十分骄傲的介绍道:“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陨石撞击我们对玻璃外墙采用的是六边形蜂巢式拼接设计如果撞击发生虽然可能会有一部分玻璃被震碎但不会让玻璃彻底粉碎。
而且对建筑内部结构我们也做出了调整就算内部产生爆炸或者陨石撞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玻璃外墙的冲击也不会很强烈更不会导致整座建筑所有的玻璃外墙都碎裂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没有其他意见了按照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施工吧。”陈新觉得自己了解的已经够多了于是拍板说道:“至于施工所需要的3d打印机器人我会在开工之前向你们交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