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汉:我夺舍了汉灵帝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九章 帝王心胸,从不宽广!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未央宫。

  格外安静。

  火炉燃烧柴木噼里啪啦的声音。

  证明这并非定格的画面。

  “陛下,可是要毁掉整个世家?”

  荀彧喉咙滚动,干涩道。

  从涂山之会延续至今的世家阶层,终究逾越了皇帝内心的底线。

  而皇帝,也拥有毁灭整个世家的能力。

  碰撞之下。

  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朕,我大汉朝,不再是需要世家的存在,百姓,也不再需要世家启智。”

  刘宏想起白日朝堂世家阶层集体发难,冷笑道:“世家越发自私自利,逐渐成为盘踞国朝根上的蛀虫,荀彧、荀攸,告诉朕,该怎么做?”

  “臣,不知道!”

  荀彧闭上眼睛,两行清泪顺着眼角肆意流淌。

  作为顶级世家嫡子,未来注定执掌荀家的存在,他的内心矛盾到极点。

  为国朝计、为陛下计、为万民计,他该拿出国库巨额金银,造出无数纸张,以低于喂牛的青草价格卖给天下寒门。

  为世家计。

  在即将宣布的四大国策下,计谋,显得可笑至极。

  “秘密造纸!”

  “开放国朝皇家藏书!”

  “聘用识字会写字的寒门士子,对藏书进行抄录!”

  “择选合适机会,在皇家书坊,对纸张、书籍低价贩卖!”

  “在国朝各地,建造皇家背景的书院,少收学费乃至免费允许适龄寒门士子入学!”

  “若能立法,强制寒门适龄幼童入学,不出三十年,天下士子皆是天子门生,世家休矣!”

  荀攸缓缓说道。

  在有限时间里,做出了站位,并献出六个计谋。

  一计接着一计,一计比一计狠毒,计计刨向世家根基。

  “公达(荀攸字)……”

  荀彧看着年纪比自己大辈分比自己小的侄儿,忽然很陌生。

  家族族老曾评,荀攸沉默寡言,愚鲁,不堪大用。

  在此刻。

  荀攸整个人都在散发着智慧光芒,计谋灵巧多变,这样的人称之为愚鲁,天底下有几人算得上聪慧?

  “我非世家嫡子,又不曾受世家恩惠!”

  荀攸报之以微笑,轻飘飘道:“世家毁灭与否,与我何干?

  相反。

  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当以国士报之才对!

  叔父,您性格温纯,知晓这个计划并非好事,所以,得罪了!

  陛下,臣请求对大农令荀彧进行软禁,或者日夜受锦衣卫监视,凡其经手的政务事宜,皆由臣复审后再做下发!”

  拔出一斤萝卜带出两斤泥。

  谁都无法相信从数千年风雨走出的世家阶层,势力到底有多大。

  万一计划泄密。

  世家阶层必将展开最猛烈的反扑,国朝即便是胜,国力也必定会极大消耗。

  于是。

  荀攸采取了规避风险。

  歉意看了眼叔父,跪在陛下面前,坚定道:“恳请陛下为国朝计、为万民计,勿要心怀仁慈!”

  “嗯?”

  刘宏嘴角抽搐,有些爪麻。

  从个人角度和荀彧忠诚度来说,他和盘托出,是愿意相信荀彧不会泄密的。

  经荀攸这么一说,他作为皇帝,又应该更稳当些。

  “陛下,这也是对臣的保护!”

  荀彧主动出声,叹息道:“臣无法直面内心,也害怕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

  现在好了,有公达帮臣做了决策,就不必纠结了!

  请陛下原谅臣的懦弱,不论是软禁还是锦衣卫监视,臣都能毫无怨言接受!

  请陛下降旨!”

  “国朝财政,还离不开你。”

  刘宏颔首,想了想道:“就让锦衣卫跟着你吧,万一世家阶层被逼急了,对你动手,锦衣卫也能对你进行保护。”

  “谢陛下!”

  荀彧惨然一笑,咬牙道:“大朝会上,推动四道国策,恐怕会引起世家阶层不满,大概率会极力争抢内阁首辅、次辅、群辅及六部尚书位置!

  要想尽最大限度降低毁灭世家的损失,内阁首辅、次辅包括六部尚书的实权位置,决不能给世家出身的官员!

  群辅位置,可以多给几个,来减轻世家阶层的抵触情绪,徐徐图之!

  具体的官员人选,陛下与公达可仔细商议!

  待到造纸福泽寒门,想必万事都能顺理成章尘埃落定!

  陛下,臣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荀攸计谋,只讲究大势压头,逼着世家阶层就范,过程太过凶险。

  他也是顶级智者,能看透计划的缺陷,稍作思考,就找到了弥补的方法。

  “臣告退!”

  “去吧。”

  刘宏叹息道。

  计划还没开始,荀彧先受掣肘,这无疑是折了一员大将。

  “荀卿,仅剩你与朕两人了,你认为,国朝上下,谁担任内阁首辅最为合适?”

  “臣以为……”

  ……

  凉州。

  漫天飞雪纷纷扬扬。

  依然掩盖不了百姓热火朝天重建家园的迫切,饿了,就吃干粮,喝了,就喝雪水,不累到手指无法动弹绝不休息。

  “喝!”

  曹操将最后一块数十斤重的山石扔下沟渠,招呼着工友们回临时帐篷休息。

  而他做完表率,却没有立刻休息。

  绕了大圈返回刺史府,挑着灯处理州内事务。

  突然。

  他停下了批阅。

  “来人,请李儒先生来一下。”

  “李儒先生到!”

  “刺史!”

  清瘦的身影抖落身上的雪花,刻意加重了脚步,走入堂中,行礼道。

  “文优(李儒字),你来的正好,匈奴王庭遣使节抵达凉州城外,请求入关前往洛阳面圣,你认为该怎么办?”

  曹操为来人沏上一杯热茶,开门见山问道。

  “使者而已,不足为虑!”

  “派出一队卫兵,跟着匈奴使节前往洛阳即可!”

  “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我总觉得匈奴使节会在半路闹事,这卫兵统领人选迟迟不能定下,才请你来。”

  “我来吧!”

  李儒伸了个懒腰,打哈欠道:“坊间传言洛阳繁华似仙境,早就想去看看!”

  “哈哈,传言不可信,洛阳城,比着故臧确实繁华,但很有限,不过,文优你开口了,那就去看看吧。”

  。

  &amp;amp;bp;&amp;amp;bp;</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