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釜底抽薪
结果如何其实并不难料,正如夜慕笙所计划的那般,一封盖着兵部侍郎梁冰私章的手信按时送到了西北大营之内,几乎同一时刻,三皇子的“心腹”带着他的口信也一起传达给了这位新上任不久的主帅。
三天之后,主帅叛逃敌营,置西北大军于不顾,公然宣称辽蒙的梁军才是他的盟友,五天之后,辽蒙带着梁国的大军攻击更猛,一连拿下数座城池,向着京城进军而来。
乱军之内,死伤无数,自然没有人注意一直跟在苏国公身边的副将也不知何时消失了踪迹,夜慕笙派去的人在暗处帮苏邑处理无数暗杀攻击,直到他重掌西北兵权,整顿军务,不足三日便亲自率兵发动反击。
辽蒙自入宁国以来,先是苏邑遭人陷害,连连溃败,不曾有过得力抵抗,后更换主帅不熟悉西北军情,也无法与之相抗,便以为宁国之兵皆是弱旅,不想今日才方触及了苏邑所领的虎狼之师。
这一战,辽蒙才知道宁国战神之名并不是有名无实,哪怕是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依旧有能力跟他不分伯仲,很难想象若是当初苏邑从一开始便领兵,他怎么可能夺下这些城池。
他本刚刚即位,又是从诸位皇兄皇弟的手里得来,根本不算稳固,即便现在国中依旧有人对皇位虎视眈眈,恨不得让他战死在这里,然后名正言顺的继续夺位。
而且不仅是民心不稳,军心更加不稳,前方遭遇顽强抵抗,便有军心涣散,后方更传来急报。说他的几位手足联合起来要将他赶下帝位,这一来,辽蒙再无心思开疆扩土,恨不得赶紧回去先稳固了眼下的位置再说。
毕竟这用血汗打拼下来的天下得是自己的才有意义,若被别人拿去,他费了这些力又有什么用!
辽蒙虽然骁勇善战,但也绝不是个涂有蛮力的无脑之人。从这一次能够和贵妃娘娘派去的人联合就足以看出。不仅自己夺下皇位,还差点能够攻击到宁国的中心命脉,孰重孰轻。他分得清楚。
永平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梁国撤兵,苏国公趁势追击,梁国新君辽蒙所攻下城池尽数被苏国公夺回。
战报传来。夜慕笙魅惑的眸子里终于露出了几分笑意,颜以筠亦在一旁看着短短数语。心里稍稍安稳,这是他们谋划已久的事情甚至比她想象的还要久,终于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这样的心情竟是极为奇怪的感觉。
“还好你之前未雨绸缪。设计让苏国公半路遇袭,然后有了合理的理由兵败,否则连续败仗。皇帝一定不会那么轻易的用撤掉主帅之职的惩罚就带过,若是当时苏国公被召回京城。恐怕这救援的时机便不会那么准,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将兵权夺了回来。
而且我听说辽蒙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梁国那边本已经被他收拾的差不多,可突然就有了异样,让他不得不撤兵回去,这样的事情也太巧合了。”颜以筠有些庆幸,夜慕笙的谋略超过她的想象,若不是朋友而是敌人,她一定会很快死在夜慕笙的手里,而且还不留一丝痕迹。
“釜底抽薪不是你教我的吗?怎么?我用的不对?”夜慕笙笑意更深,直达眼底,眸子里的光芒璀璨,她的身上总是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初听起来十分古怪,但仔细琢磨又觉得颇有道理,她还说过什么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实在都是闻所未闻。
“当然,你一向是能举一反三,我远远不及。”颜以筠点头称赞,没有半分阿谀情绪,“梁国内乱,想必一时半刻是没有时间再来宁国的边境捣乱,那是不是可以着力收拾京城里面的事情了?皇上那边接到战报了吧,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说奖赏苏国公,起码得罚有过之人吧。”
闻言夜慕笙的眸光一闪,刚刚的温度顿时消散,声音恢复了以往的清冷,视线越过颜以筠落在窗外已经尽数绿了的杨柳和一丛鲜艳欲滴的花朵“恐怕这个原想的计划要改变一下了。”
“怎么?皇帝那边不好?宫里太医的消息?”颜以筠心里跳了跳,赶快转眼看向夜慕笙,却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东西,只能急着问道。
“是,病入膏肓,一天也就能醒着一两个时辰罢了。”
颜以筠心沉的更加厉害,不由得懊恼兼气愤不已“这一来咱们折腾许久,筹谋计划了半天不都白搭!就是为了最后给皇帝看到这个三皇子的过失,现在一切具备,只欠他下旨申饬让他的罪行昭告天下了,可结果却让皇帝这身子骨摆了一道!”
“也不完全没有用处,起码现在咱们能够断定皇帝如果立遗诏的话不会是三皇子继承皇位就是。”夜慕笙看上去倒比颜以筠平静的多,反而想起了什么有利的事情一般。
“先不说之前皇上有没有立下遗诏,就算他没有,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位三皇子通敌的罪过,可他这身体还能清醒的立下遗诏吗?在外有三皇子和他外祖家把持朝政,在内有贵妃娘娘总揽后宫,就算他下了圣旨,能不能传出来都是个问题!
原本龙卫是可以在皇帝身边护卫,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便需要依靠他们传递消息,可龙卫。。。根本也是一条死路,现在皇帝身边的人都归在三皇子的麾下,皇帝有心下旨也无人执行。”颜以筠十分无奈,想起那龙卫的头领便是齐子煜,心里只觉得气闷更盛,之前还大言不惭的说了什么两人各凭本事辅助良主,可没过多久,这局势就成了一边倒,他们在外围做的再好也是毫无用处。
“也不是真到了绝路的境地,起码现在还有一个人能派上用场。”夜慕笙眸光一闪,视线重新回到颜以筠的身上。
“谁?你找的那个照顾皇帝的太医?”想了半晌,她所知的能够在宫里还一心一意为他们所用的人几乎没有,而一个太医拿出来的遗诏或者口谕能有多少人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