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开局灭了满清十万大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章 明哲保身的崇祯皇帝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用力点。”

  “是!”

  “左边一点!”

  “是!”

  ......

  京师紫禁城东厂。

  曹化淳正在享受着宫女的按摩,舒服的让他闭上了眼睛,嘴里还哼着小曲。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就急匆匆走了进来。

  “都督,宣化府有消息!”

  曹化淳招了招手,示意手下心腹太监将信件拿过来。

  他将自己的亲侄子派到宣化府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宣化府巡抚和总兵的动向。

  现在既然传来消息,说明宣化府有动静。

  果然,

  宣化府发生了大事。

  信上说宣化总兵唐通以演习为名将军队转移到北面山脉中。

  曹化淳紧蹙起眉头。

  这是......

  唐通想做什么?

  是真的演习还是借机保存实力?

  一时之间他拿不准。

  可不管是哪一种,对大明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一旦满清鞑子南下,宣化府便唾手可得,到时候再长驱直入......

  不行!

  这么重要的消息一定要封锁起来,绝对不能让崇祯那个狗皇帝知道。

  可悲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他最最最信任的东厂大都督兼执笔太监曹化淳已经背叛了他。

  三个月前,皇太极派亲使联系曹化淳,许诺他只要答应和满清里应外合搞垮大明,他日满清入主中原,封他为异姓王!

  曹化淳心动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极少有异姓王,虽然他是太监,但还是想给后人留下可以继承的爵位。

  身为东厂大都督,曹化淳对宣化府的情况很了解。

  万防军以及几百万百姓!

  虽然满清大军压进,攻进宣化府只是时间问题,但绝对会损兵折将,

  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出把力,相信皇太极一定会对自己有所表示,

  最重要的是......

  自己的异姓王也越近了些。

  既然唐通不知死活的将军队转移到北面的山上,自己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到时候即便满清没有拿下京师,但至少能将宣化府收入囊中,为下一步打进京师做好准备。

  想到这里,曹化淳紧蹙的眉头不由的舒展起来,突然,他双眼精光一闪,

  自己的侄子可以给自己飞鸽传书,那朱之冯或是其他官员自然也可以给皇帝上奏。

  如果皇帝知道这个消息......

  不行!

  谁也不能阻挡自己成为异姓王的步伐!

  “来人,即刻起,所有送进紫禁城的奏折、信件全部拦下,没有本都督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面见皇上。”

  曹化淳果断的下令。

  “是!”

  看着心腹太监匆匆离去的背影,曹化淳优哉游哉的躺在了太师椅上。

  闭目养神!

  下一步!

  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眼下大明境内有反贼李自成、张献忠,拥兵自重的将领吴三桂、左良玉。

  不过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无根的浮萍,他没有放在眼里。

  可吴三桂和左良玉不一样,

  他们在朝中盘根错节,一旦满清大军攻进京师,

  他们会如何选择?

  和自己一样,臣服皇太极?

  曹化淳摇了摇头,万一他们......

  自己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猛然间,曹化淳坐了起来。

  “来人。”

  “卑职在!”

  “立刻从锦衣卫之中选调数十名好手,密切关注吴家、左家的动向,本都督要知道他们的任何动作。”

  “是!”

  做完这一切,曹化淳再次躺在太师椅上,有哼起了小曲,幻想着自己成为异姓王。

  乾清宫中,已经被曹化淳割断了与外界联系的崇祯皇帝正在批阅奏折。

  二十几份折子,有十几份是请求朝廷拨款赈灾的,还有一部分是请求朝廷出兵剿匪的。

  眼下大明国库空虚也无兵可调。

  崇祯皇帝愁啊!

  当然,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是户部和宣化府的折子。

  户部尚书倪元璐上奏,今年江南户税仅十万两,可实际上只上交国库十万两,七十余万两欠债,而国库内存银仅十五万两。

  倪元璐请皇上下旨,令金陵各部加紧催收。

  崇祯皇帝很难!

  金陵内阁掌管着江南的赋税,金陵各部尚书全都是盘根错节,即便他是皇帝也很难下手,

  不要说下圣旨即便是他亲自到金陵,赋税之事也不一定能解决,更何况内阁四大阁老其中三位都是出自金陵各部。

  此事无法解决!

  宣化巡抚朱之冯上奏,请求朝廷征调战马和军需物质。

  这些全都是需要钱,可国库只剩下十五万两,即便将十五万两全都给了宣化府也不够,

  可宣化府的请求又不得不重视。

  宣化府作为大明的九大重镇之一,又是京师最后的屏障,一旦宣化府失守,京师危在旦夕,

  而他,作为的大明的皇帝,除了死就只剩下南逃金陵这一条路了,

  可大明成立至今,从未出现过皇帝跑路的情况,

  虽然崇祯不是个好皇帝,但他重来没有弃京师跑路到金陵的想法。

  他始终牢记老祖宗朱元璋的话,

  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崇祯的额头都皱起了褶子!

  站在一旁伺候的大内太监总管王承恩见崇祯皇帝愁眉不展,可他又没有好的解决方法,而且天色已经很晚了,明日又要早朝,他不得不开口提醒:“皇上,天色已晚,您该休息了。”

  崇祯皇帝转头看了看王承恩,问道:“大伴,你说朕是不是个昏君,大明在朕手中已经十三年了,可眼下大明内忧外患,朕......朕......”

  虽然崇祯不是什么明君,但要说是昏君却也不对,

  作为皇帝,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处理朝政,绝对算得上是勤勉的皇帝,

  可问题是他性格刚愎自用,而且耳根子还特别软,天生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皇上,历朝历代有多少皇帝由您这般勤政,如果您是昏君,那历朝历代皇帝岂不是都成昏君了。”

  王承恩回道。

  因为除了这个,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而这些都是实话。

  崇祯自嘲的笑了笑,问道:“关于宣化府奏报的事情,大伴有何看法?”

  王承恩紧了紧眉头,大明一直有宦官和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可眼下崇祯这般问他,他又不得不回答,思虑了片刻回道:“老奴以为,宣化府绝不容有失,不过皇上可以下旨,令朱之冯和唐通便宜从事。”

  这是个打酱油的说话,也是个推卸责任的好方法。

  便宜从事这四个字很有意思。

  到时候宣化府有功劳是崇祯皇帝领导有方,如果宣化府出了事,那就是巡抚和总兵没有深刻领悟皇帝的旨意。

  崇祯皇帝闻言,双眼猛然一闪:“大伴,立刻给朕拟旨,令朱之冯和唐通关于宣化府之事可便宜从事,朕全力支持。”

  到这个时候了,崇祯皇帝还是想着如何明哲保身,作为皇帝一点担当都没有,

  大明被他治理成为这样也就理所当然了。

  。

  &amp;amp;bp;&amp;amp;bp;</p>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