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她不在乎
见喜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梦里有个穿绯色上袄, 下着织金马面裙的女子,手里牵着一只蝴蝶状的风筝,一面在前面跑, 一面转过头来朝她笑。
“见喜,娘带你去放风筝。”
见喜瞧不清她的容貌, 但是光看她的身影就觉得很美,就连声音也好像散发着清冽的花香味。
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 飞得很高也很远, 见喜仰头眯起眼去看, 只能捕捉到小小的一只,就像真的彩蝶那般大小。
霎时狂风从眼前掠过, 风筝线断裂,而那风筝颠颠荡荡地掉下来,化作一块乳白色的玉佩落在她脚尖, 砰一声碎成两半。
见喜蹲下身,捡起玉佩, 再一抬头, 那女子却再也没了影踪。
画面再一流转, 身侧一片皑皑雪色。
厂督跪在一片白茫茫的冰面上。
他全身都是血,手臂受了很重的伤, 滚烫粘稠的血液从伤口中涌出, 又很快凝结,仿若鲜红的玉髓镶嵌在坚厚的冰面, 透出浓丽的苍凉来。
她心都在颤抖, 想要伸手却抓不住他。
可他似乎浑不在意, 嘴角噙着冰凉的笑意, 望着她, 晦暗的眼眸里透出明亮的色彩。
“娘……娘……”
“厂督……厂督……夫君……”
她在一片柔和温煦的晨光里缓缓睁开眼,头顶是熟悉的藻井,不像是颐华殿,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身边有人见她醒来,赶忙朝外头笑说:“娘娘,公主醒了!”
急匆匆的脚步声传至耳边,见喜艰难地偏过头,熟悉的面容映入眼帘,竟是贤妃娘娘。
“见喜,你终于醒了,可把我吓坏了。”
见喜喉咙有些堵得慌,偷偷摸摸掐了把自己的大腿肉,有些疼,竟然不是做梦。
方才好像是绿竹的声音,唤她“公主”,她没有听错?
见喜有些受宠若惊,怔愣地望着贤妃,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好想问问厂督在哪,他的伤势如何,可是眼瞅这情景,似乎问这话不大合适。
贤妃抚摸着她额头,又仔细打量她五官,眼里慢慢沁出泪水。
先前只觉得神似,如今趁她在病中,贤妃瞧了她无数遍,慢慢与堂姐的模样重叠成一个人儿,尤其是这双明朗的杏眸,实在与她幼时见的堂姐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方才听她在梦中喊“娘亲”,贤妃心都要碎了。
“见喜,你真的是我阿姊的孩子……”
贤妃用锦帕拭泪,双眸已肿得不成样子。
见喜一直是懵的,又小心翼翼地扫视一圈,看到秋晴也在床侧,“秋晴姑姑,我……”
才知真相时,秋晴也不敢置信。
直到看到贤妃将自己那半枚玉佩和见喜的那一块放在一起,重合成一块完整的蝴蝶玉佩,两人皆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秋晴又去问了王伦,才知事情的始末。忽然想起羌瓷也的确同她提过一件事,后宫有个贵人,帮了她一个大忙,她不知该如何报答。
如今看来,那贵人必是顾昭仪无疑。
“秋晴姑姑。”
秋晴蹲下来,平静的目光泛着柔和,不再是以往的严肃冷清,“见喜,你的母亲是顾昭仪,是贤妃娘娘的堂姐姐。”
短短这些天,太后驾崩,魏国公入狱,顾淮洗冤,所有的事情纷至沓来,梁寒选在这个时候揭露她的身份,已经无需任何的顾虑。
而秋晴也无需再因她爹爹身份未明,对她严加看管,以免在外招惹是非。
如今她是公主,一纸皇榜昭告天下的公主,往后大可堂堂正正行于世上,不必有再多顾忌。
可见喜还是不敢相信,眼珠子惊得不敢动,有些语无伦次地说:“不会是假的……我这德行能当公主,往后若是被人拆穿了……岂不是死罪一条?”
贤妃哭花了眼,被她这样一逗趣,又忍不住笑,连忙摇头道不会,而后和秋晴两人将她被送养的缘由解释了一遍。
贤妃道:“人证物证都被掌印搜集齐全,没有万分的把握,他又怎会公诸于世?更何况,你与我阿姊当真是像,尤其是这大半年来长得开了,眉眼愈发有她当年的影子。见喜,我是你的姨母啊。”
见喜鼻尖一酸,眼眶微微泛红,眼神有些空洞地望着藻井,小声说:“真的像吗?我没见过娘,不知道像不像。”
话声甫落,整个殿内都响起了啜泣之声。
见喜也哭了,眼泪像是开了闸,止不住地流入鬓角,把锦枕都沾湿了。
方才她好像还梦到了娘,可娘真是小气,连脸都不给她瞧。
可她也听明白了,她并不是爹娘不要的孩子,也不是娘在外面和人生的孽种,只是外公遭人陷害,娘也被打入冷宫,这才不得已托人将她送出宫去。
娘是后宫最美、也是心肠最好的女子,外公是世上最清廉正直的好官,爹是那个瞎了眼的坏先帝。
见喜抽抽噎噎,忍不住唤了声“姨母”,贤妃霎时泪如雨下,连声答应。
“你有很多的亲人,有姨母,有舅舅,家中还有你的曾外祖母,听闻你被贼子掳走,这两日急得连饭都吃不下。”
见喜想起桑榆前些天医治的那位顾老夫人,竟然就是她的曾外祖母。
没了爹娘,可她还有个祖奶奶。
是厂督让桑榆去给她诊治的……
那个时候,厂督就已经知道顾老夫人就是她的祖奶奶么。
不及细想,外面倏忽传来叩拜之声。
来人头顶金丝翼善冠,一身明黄圆领窄袖袍,满身绣团龙纹,腰间束玉带,面容清朗而尊贵。
见喜抹了把眼泪,认出是陛下,慌忙起身欲拜。
赵熠同贤妃对视一眼,两人各自偏过头,将目光移开。
赵熠望着见喜,虚虚抬手道:“你身子尚虚弱,不必多礼。”
他想说什么却又止住,本想听她唤一声“皇兄”,可又在殿外听到她唤贤妃“姨母”,如今他既是兄长,又是姨父,辈分错乱成这样,干脆不提也罢。
心内思忖了一下,立刻岔开话题,“这两日朕已在为你拟封号,只是太后殡天不多时,公主的册封大典不宜张扬,实在是委屈你了。”
见喜从来没想过这些,虽然心尖都悄悄雀跃起来,可看上去还是惶惶不安。
“这事儿板上钉钉了么?要不陛下再查一查,我还是觉得不对劲,像做梦一样。”
赵熠低叹一声,无奈地笑了笑:“证据确凿,不会有错。”
见喜虚弱地摇摇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话本里还有真假千金抱错的呢,万一我不是昭仪娘娘所生,是冷宫哪个嬷嬷生的……到时候,陛下会砍我的脑袋么?”
贤妃哭笑不得,捏她的脸颊,“傻孩子,怎么尽说傻话。”
话落时,殿外的宫女整齐有序地走进来,在华丽的团花地毯上跪了一地,妙蕊、妙藕、绿竹、青浦都在里面,笑盈盈地喊“公主万福”。
见喜紧张得不知该说什么好,忙道:“你们快起来。”
看到陛下、娘娘还有秋晴姑姑都这么说,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姐妹向她行礼,见喜终于慢慢相信,她真的是公主。
她抬眸望一眼贤妃,又望向赵熠,眼眸酸痛,“陛下,厂督还好吗?救我的那日,他砍伤了自己的手,身上都是血。”
赵熠迟疑了一下,去救他的是梁寒,可将她送回宫的却是顾延之。
顾延之脸色很难看,说梁寒是一个人上山去见绑匪的,即便山上设下天罗地网,可他为了这丫头的安危,并未即刻下令射杀,和那伙贼人对峙之时,不惜重伤自身,最后才将姑娘平平安安地带了回来。
赵熠到现在也没见到梁寒,只知他受伤颇重,那条手臂若不能及时医治,恐怕要废。
思及此,他沉沉叹了口气,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好先打马虎眼道:“他是极有分寸之人,不会有大碍。朕已往提督府派去最好的太医替他医治,这几日还在府中静养。你也是,晕倒了一天一夜,贤妃很担心你,这两日便留在宫中好生休息。”
见她还要再问,赵熠又抢过话头:“公主及笄后在宫中都有自己的宫殿,或者在宫外修建公主府也可,一切都依你的意思办,你可有什么想法?”
见喜脑中乱哄哄的,听到宫殿和府邸,又摇了摇头,低声嗫嚅道:“我已经嫁人了,住在颐华殿和提督府就好。”
赵熠与贤妃皆是一怔,一时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两人都有自己的顾虑。
在赵熠看来,见喜在做宫女时,阴差阳错跑去了颐华殿,他看在贤妃的面子上,也是看梁寒接受了,这才为两人赐了婚。
宫女和宦臣结对食,初衷不过是搭伙过日子罢了,谁也说不上闲话。
可如今宫女成了公主,驸马的人选是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
按照祖宗规制,为防止外戚专权,尚公主者不得为高门世家嫡子,更不得入仕为官,可梁寒的身份又是一件格外棘手之事。
一来梁寒位高权重,掌管司礼监和锦衣卫,兼提督东厂,在帝王制衡之术上又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革职撤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来,自古以来也没有公主下嫁宦臣的先例。
这是见喜与梁寒结对食之事还未传到那帮老臣耳中,所以眼下无波无澜。
可若是被人知晓公主早已在后官与宦官结了对食,而那宦官还是朝臣嗤之以鼻的东厂提督……用脚指头想也知道,来日阁臣的奏本堪比百万雄师,能将人批得骨头都不剩。
他与梁寒从幼时相识,扶持于危难之际,一路走到今日,铲除外戚,惩治贪官,期间经历过太多的劫难,若不是梁寒,他的前路必将战战兢兢,步履维艰,更不可能有今日奏不疏漏、权无旁落的景象。
只要他二人两情相悦,赵熠绝不会横加阻止。
可他虽是皇帝,却不能强迫贤妃娘家人点头,更无法堵住悠悠之口。
贤妃在一旁默默垂泪,心中又沉又紧,仿佛巨石压得喘不过气。
从前她问过见喜的意思,这个傻姑娘一心一意地喜欢梁寒,浑不在意他是否不能人道。
姑娘睡了一天一夜,光是梦里唤“厂督”和“夫君”,差不多就有百来遍,可见即便是自己公主,她心心念念的也全是他。
除去那一层原因,梁寒应该是个很好的人,至少对见喜是如此。
他帮助伯父洗清冤屈,又为祖母寻到神医诊治,还帮他们找到了堂姐流落在外十几年的女儿……
而这次若不是替伯父翻案,魏国公便不会入狱,见喜更不可能因此被贼人掳去。
顾延之来时将山上的情形同她说了一遍,其间惊险如在眼前,梁寒为了救这丫头,不惜自断手筋,这也是她全然没有预料到的。
——这又是顾家欠梁寒的。
他所做的一切,顾家这辈子都还不清。
想到这里,贤妃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
当初若不是顾延之擅自将姑娘送去颐华殿,如今也不会落得这般两难的境地。
是他们先招惹的他,这笔账无论如何也不该算到梁寒头上,更不该让早已情根深种的姑娘来做这种艰难的抉择。
可祖母那边,她该如何交代?
老人家最疼爱这些子女,这么多年经受了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恸。她身子不好,若是再受这样的刺激,她与延之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贤妃轻轻抚着她的脸颊,眼底是深深的惘然。
“见喜,你当真这样喜欢他,这辈子都离不开他?”
见喜知道贤妃为何要这样问,她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
只要那个人是他,她只要他。
她忽然想到什么,心口倏地被绞痛,眼尾又流出泪来,“公主不能喜欢宦官么?如若是那样,那我不要当公主了。”
不要做公主,她不要什么皇帝爹爹,她就只做娘的女儿,那样是不是就可以喜欢厂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