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假太子替身 [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86章 江王回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沈立林带头的官员为太子求情, 并且他们希望陛下能够重新审理景王一案,还有齐王是否存在蓄意报复才弹劾的太子?

  慕晋深知道,这群人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将景王贪污的案子推上来重审, 然后逼他对景王下手。一个景王说下手也容易, 但慕晋深这么做了,他也清楚后果,会让其他皇亲感到寒心。

  同样齐王是他的长辈,齐王在他是晋王时就一直支持他继位, 只不过那时慕锦华风头太盛,盖过了他。所以没有多少人知道齐王从始至终就站在慕晋深这边。

  慕晋深对兄弟, 对皇叔的忠心,他没有任何怀疑,但要他处理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岂不是在削弱自己。

  太后就是带着这样的目的来逼他的。

  慕晋深当即下了令,命太子即日回东宫反思暂时不得再上朝。

  而外面的太子非但没有感恩, 她反倒倒戈向沈立林推翻自己对景王审理的贪污案, 觉得自己经验不足没有彻查清楚才会导致贪污余孽没有斩草除根,而遭其报复。

  然后让罪人弹劾自己,使得本作为东宫之主的她, 她的权威受到了侵犯。

  慕晋深对太子此举更是感到厌恶,他没有搭理太子的请求, 只是让杨威带着御台所的侍卫将所有人请出宫外。

  沈立林本就是来膈应皇帝的,再给太子一个顺水人情, 太子也机灵知道关键时刻该站哪边,所以他非常满意。于是慕晋深他打算松口就走人了。

  没想到太子还是那么的坚持,甚至她还以东宫之主职责所在作为讽刺慕晋深没有秉公执法,反而以权谋私护短, 这让沈立林对太子忽然表现出来的强硬,感到有些震惊。

  可他们还没坚持多长时间,就被杨威亲自给请出来了。

  而太子出来后,她淡定地拍拍了膝袍,然后负手便一个人走在宫道上。

  沈立林被太子那份强硬给吸引了注意力。所以从来避开太子的沈立林,这一次他鬼使神差地去拜访了太子。

  沈立林走在容铮的面前,他拱手作缉道:“臣沈立林拜见太子殿下。”

  容铮拂手道:“免礼,不知沈尚书寻孤有何事?”

  沈立林道:“太子殿下恕臣多事,陛下在松口那瞬您就不该再重提审案,给自己徒增麻烦。”

  毕竟陛下现在是放过她,但按照他对慕晋深的了解,他很快就要对太子下手。而且慕晋深不会光明正大对付太子,他会调派暗卫来阴的。

  虽然他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会对太子下手,但现在他至少清楚太子所在东宫可能会有危险。

  容铮见他一副好奇的模样,她则是淡笑道:“沈尚书,孤若说是故意招惹陛下的,这个回答你信吗?”

  沈立林眼睛一闪,他没有立即回话,而是仔细打量一下容铮,见她气定神闲的态度,似乎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他在回答的时候,反而首先说道:“太子殿下,若臣告诉你臣的一个猜测,您听吗?”

  容铮道:“为何不听?上门是客,问答之际也得看人是否有诚心?尚书有心,孤也愿听。”

  沈立林得到这个满意的态度,他便以比喻的方式道:“这中原大地有个望族的一个长辈对一个晚辈从小是爱理不理,等她长大,对她还是坐视不理,等她有了能耐,他便开始注意起她。然而长辈非但没有高兴晚辈成才可继承家业,反而怕夺走了他的家业。”

  “于是,长辈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如果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能让晚辈听他的话,从此他说什么,她都听之,甚至是不会有一句怨言...再从口而出。”

  “长辈清静了,家产也保住了。若守不住,百年后孙辈们对他的评价也只会是自毁城墙,监守自盗。”

  话到最后,沈立林又捡起了之前的回答,他道:“您如果是故意的,想必早已胸有成竹,臣就不多管闲事,还请太子殿下多多保重。”

  沈立林便离开了。

  容铮也没耽误多久,她直接回了东宫,对沈立林如此明显的暗示,她岂能听不懂?

  真是好一句监守自盗。但也侧面反应出一件事,那就是沈立林已经开始怀疑她的身份了。

  这次怀疑不同往前的流言蜚语,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他不会直接否定一段流言,他会亲自去查证,等证明事情的真相如何。那样的聪明人就知道流言是否真假。

  更别说,这是她故意派燕儿散播出去的。

  容铮回到东宫,黄禹围着她转了好几圈,发现她没事,而且还从她腿下拆了两个膝枕,有了膝枕的保护,他才放心地去准备水。

  容铮则是换了身长袍,她便直接去了书房。

  书房屏风是她的休息室,此刻,千秋燕正睡在床上补充睡眠,容铮见她眉眼皆是倦意,她便心疼起来,然后她蹑手蹑脚地提起被角,再轻手轻脚地躺在床边,随即翻身一滚,她卷着被子朝被子里的千秋燕身边靠了过去。

  千秋燕本来就浅眠,这是她常年练武的后遗症,但并不影响她休息。

  眼下,这人也在外面演戏演的辛苦了,现在回家好不容易能喘口气,虽说她有点...占自己便宜的意思,但两人只是同睡一个被窝并无大碍。

  于是,千秋燕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被窝里那偷偷伸到自己脚跟蹭了几下的脚趾。

  两人没一会儿睡的起飞。

  千秋燕说好的浅眠也瞬间不翼而飞。

  两位正主现在共在一个被窝睡的舒坦,外面早就因为他们而闹的鸡飞狗跳了。

  远在北方边境,就和杨家军有五座山之隔的江王镇守的芙蕖。

  芙蕖坐地一个省府,总共有五百万人在芙蕖常年居住,此地的经济尚可,在江王的治理下可达到温饱的状态,就连半年前河间府垄断粮食,还是江王和文军师提前预测到了,所以他们早早囤了一批粮食,缓解了芙蕖的粮食危机。

  因此芙蕖的百姓们常常自居自己有福王在庇佑,不怕饿不怕卫国的厥人袭击。

  江王此刻正坐在家中,他时不时站起来望天,一会儿又拿起镜子照了下自己的模样,并且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

  文军师在旁边瞧着,他便劝道:“您还对千秋小姐的话感到怀疑?”

  “本王这么多年来,早就放弃那孩子还活着的幻想。”江王摸着自己的脸,是因为自己的脸和容王很像,虽说他的母亲只是沈家一个外族,可那个外族刚好是太后的庶妹,所以他和容王的样貌总有三分相似。

  每次他看着自己的脸似乎就想起了自己皇兄,慕锦华。

  文军师见他不敢相信,怕再失去希望,他便问道:“当年夏嬷嬷交给您的裹巾,还有小郡主出生时戴的龙凤白玉。当时王爷您不是说过,您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王爷王妃那么聪明一世的两人,他们会没有后手去保护孩子?”

  江王稍微有些动容了。

  文军师便继续道:“也许王爷您应该从桃花县开始着手。”

  “老文,你是否已经发现什么蹊跷?”江王很清楚这些年他不愿意去京城,都是文军师代替他去京城吊唁容王,他也省得重回故地再伤心一回。

  如今看来,他早年那么排斥回京城,反而让他错过了很多信息。

  文军师点点头道:“三年前的太子殿下,与今年的太子殿下,样貌确实是一模一样,性格也几乎差不多,只不过有个细节的地方却不同。”

  江王闻言他眼神立即一凛:“哪里不同?”

  “以往太子殿下唯唯诺诺,后来去了一趟桃花县回来也是唯唯诺诺,但却借着几个奴才发了威,现了本性,让别人第一次知道她的脾气。”文军师分析道:“起初大家都以为太子是被刺杀给刺激到性情大变,再有太后和陛下几次接见,他们都没发现什么端倪,外人自然也不会先两位再在太子身上加以揣测。”

  “更何况太子一向深宫简出,外人不了解也正常。”

  文军师再道:“唯一熟悉太子的老太监黄公公,他在弃主逃跑的过程摔死,剩下只有他那个干儿子黄禹。”

  “而黄禹却视太子殿下为主,他的跟随更是令人...难起疑心。”

  江王听罢,他想起千秋燕千里迢迢赶来告诉了她一个秘密,告诉他当今太子就是容王最后的遗腹子。

  当时江王没有任何质疑,而他也来不及问,千秋燕就离开了。

  千秋燕似乎没有打算说明的样子,也没有打算摆出实际的证据给他看,而是一句转达,有意引起他对太子的注意。

  江王现在确实已经非常注意太子了。甚至是两天两夜没睡。

  江王就道:“千秋燕是太子的亲信,也是她的未婚妻,既然千秋燕过来告诉本王,皇兄他还有个遗腹子,那只能说明其中的一个目的。”

  文军师道:“王爷您也猜到了,太子是有意让她的未婚妻透露这个消息给您,其真正目的尚且未明,但有一个目的却是明确的。”

  话到此处,主臣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道:“太子有意迎本王\王爷回京。”

  江王觉得十分荒唐,就凭借千秋燕一句话,他怎么可能相信?太子此举未免有些失策了。

  文军师也感到有些荒唐,但他接触过那个城府极深的太子,太子从不是那种自负聪明的人,她既然有意告诉王爷,肯定是有着更不为知的目的存在。

  只是,太子冒这么大风险到底是为了什么?

  两人想不通,他们也不打算完全相信太子的鬼话,现在他们只需要静静地观察太子下一步要做什么?

  她如此自曝身份真的是为了认祖归宗吗?

  江王不了解容铮,不代表文军师一点都不了解,他认为太子那人心有乾坤,迟早她会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只不过是何时,他暂时就未知了。

  但有一点,他不得不提醒江王,他道:“王爷,也许我们可以试着迎合太子的用意,以此来查出太子的目的。”

  江王却鬼使神差地打了个比方:“如果太子真是皇兄的遗腹子,那样,她未免一点都不像皇兄。皇兄向来光明磊落,行事亦光明怎会生出太子这样城府深又精于算计的孩子。”

  “她这点倒像极了华贵妃。而皇嫂自然和皇兄一样,否则他俩也不会在一起。”

  这就像逆阳转阴一样。让江王有点难以接受,所以这也是他为什么不肯接受容铮就是容王之子的原因之一?

  文军师却持着保留意见道:“或许有一点很像。”

  “嗯?”江王便皱眉道:“你莫要因为皇兄的影响真的被一个晚辈骗了去!”

  文军师道:“为国为民,尽心尽力这一点,她倒是和殿下一模一样。”

  此话一出,江王的脸色逐渐有些迟疑起来。看来还是得多注意一下太子,在他没有找出证据证明慕容铮就是容王之子,他可以确保太子的安全。所以江王当下做出了一个决定。

  江王最后和文军师道:“看来我们得回京一趟了。”

  江王选择回京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为了长远的未来做打算。为此因为这个打算,让他选择回那二十年都感到厌恶的京城。

  随即,江王一封家书八百里快件送到了慈明宫。

  慈明宫的太后得知江王忽然请愿回京,想亲自祭拜容王的书信。

  她几乎没有迟疑地答应了。并且还打算即便慕晋深阻止,她都会让江王顺顺利利到京城,因为江王来了京城,她马上就有更大一场好戏看了。

  华太后便让沈立林去盖章,写一封懿旨召江王回京与她团聚。

  突然一道太后懿旨降临,江王顺理成章地可以启程回京。

  而慕晋深还没有处理太子留下来的烂摊子,他就收到了江王要回京的消息,他听后整个人就又开始犯起头疼的毛病。

  好在欢公公扶住了他:“陛下,您需要多休息不能再继续操劳下去了。”

  慕晋深推了他一把,他烦躁地喊道:“叫穆奉进来!”

  “陛下,穆奉大人在外面帮您盯着其他大人,他再撤回,您又要失去很多监管的讯息。”

  慕晋深现在已经心烦意乱了,他已经顾不得去监视那些小虾米了,尤其是对比江王这个大鱼,其他人显然变得微不足道了。

  他执意要穆奉回来。

  欢公公没办法,他只能去请穆奉回来。欢公公是去了一个暗阁通知那里的人,然后那的暗卫便会自动找穆奉回来。

  这会儿穆奉明显已经排查到江王回京这里面有文章,并且他在二天前就未从在东宫的眼线得知千秋燕的出行。

  也许千秋燕已经暗中替太子去办什么事了?

  这引起了穆奉的警惕。

  他正打算继续查下去,没想到关键时刻,陛下急着召见他。

  因为陛下不能阻止江王回京,更无法阻止太后亲自召江王回京,所以这个他不能掌握的隐患,造成了他的焦虑。

  穆奉回去的时候,陛下捂着头,双目泛起血丝,精神状态十分不好,他死死盯着穆奉命令道:“即日起,穆奉你只需要盯着江王,监控他,若他胆敢有什么妄想,你便不用对他客气。”

  这意思是让他杀了江王吗?穆奉整个一惊,他知道陛下从来不是那么冲动的人,现在这么急着杀江王,是因为什么?

  穆奉便斗胆问道:“陛下,江王在眼下并非重中之重,其实,反倒是东宫那边...。”

  他话还没说完,慕晋深坐在龙椅上,他忽然两眼一黑,眼前的穆奉和黄公公的身影瞬间消失在眼前,接着他整个人一仰,直接倒在椅背上昏了过去。

  穆奉脸色顿时一变。

  欢公公赶紧让人去叫黄太医,他顺便跟穆奉道:“陛下的病情反复无常,又无法从根治理,还请穆大人能够依陛下所言,遂了他的心。”

  穆奉看着昏过去的陛下,他深深地望了眼这位他已经侍奉了二十多年的主子,他已经不是第一天认识他了。

  当初他就是认为晋王会成为明主才跟随了他,后来,他的表现确实也非常优秀,虽不如容王,但也是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的一位。

  眼下那么多年过去了,大燕并没有随着晋王的登位越来越繁荣,反而在他手上使得外戚势力越发气焰嚣张。

  而这一切根本原因不是陛下实力完全不够,是他的懦弱,他的顾虑,他的多疑多次影响了他的判断。

  那会儿穆奉终于意识到,真龙天子不在这一代。

  是下一代。

  也许是陛下的孩子。

  可现在陛下已经眼红到极致,孤疑到极致,已经连太子,连穆王都搬到台面来对付他们。

  而这一次,穆奉明晃晃地看着又一个将要埋下的隐患就在自己面前慢慢地萌芽。陛下却叫他去对付一个常年不在京的江王,真的是疑心过重又犯了老毛病。

  穆奉至今为止,他已经认为太子才是最大的威胁。

  可笑的是陛下并不这么认为。

  随即穆奉深深地对着昏迷的慕晋深鞠一躬,让欢公公对他那别有深意的鞠躬感到不悦。

  欢公公顿时冷下脸道:“穆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是要挑起和咱家的内讧吗!”

  穆奉道:“公公,我们跟随陛下这么多年,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罢,他朝欢公公抱拳,然后转身便离去了。

  只是离去时,他的脚步如此的沉重,以至于他身后的欢公公也读懂了他的意思,让欢公公惊恐地看着怀里的陛下。

  也许,这么多年的追随,也要落幕了。并且一切已经要到头了。

  慕晋深再次倒下,黄太医这次的诊断有些不理想,他开始诊出陛下似乎是中了一种毒,才导致的昏睡,但是他查不到是什么东西造成的。

  直到,黄太医去问欢公公,陛下有什么习惯养了很多年?

  欢公公告诉黄太医道:“陛下前些年喜欢流连后宫。后来便是赏一些花,竹,其他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

  “怪就怪在,半年前陛下忽然不再独宠后宫而是常去明容宫。”

  话到此处,欢公公就算想不知道,他也猜到了什么。

  连黄太医都隐约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欢公公顿时沉着脸,道:“咱家会去查,你只需要看好陛下即可。”

  黄太医便汇报道:“陛下这病正是最近一年所致,而又随着政事加深了病情导致的风邪,昏厥。”

  欢公公对此只是点了点头,他让黄太医继续看护陛下,并且再不允许外人进来明正殿一步。连杨威都站在门口配合欢公公的行动。

  然而该来的人还是来了。

  “皇后娘娘——驾到!”

  一个小太监道:“欢公公开门,皇后娘娘送药汤过来。”

  欢公公听闻,他的眼神顿时猛地一冷,他的脸色越阴沉,旁边的黄太医越不敢有多大的动静。

  而慈明宫的那位主子听说了陛下再度昏倒,她似乎早就料到了一样。

  华太后这一次怀里再没有了波斯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简州猫的贡猫,她抱着怀里充满野性又好奇的简州猫,它正躺在太后怀里好奇地探寻没有见过的外边的世界。

  华太后见此,她抚了简州猫的小脑斧露出一丝哂笑道:“果真是没见过大世面的贡儿猫,比不得宫内处处跑的野猫。倒是你的身份比野猫要价值千金,才惹得人喜爱,否则你与野猫何异?”

  “倘若你忘了自己的身份,岂不是要变得和哀家那逆子一样?”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