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太子葫芦里卖什么药?
太子正式监国的消息传到了镇口城, 乃至西北整个地区。
让原本不相信官府参加过农民军的青壮年,纷纷有些心动,因为他们看到了修建那条旧路后, 带给了那么多人希望。他们心里逐渐也有了新的打算。
那就是加入建设。
刚开始太子殿下被罚跪一事,传遍了整个地区,百姓们还以为农贸重镇就会这么搁置下来。
没想到这个打造重镇的计划还能持续下来, 要是以往的话,官府总是一天一个规定,然后第二天就不算数了, 十分缺乏公信力。
现在这个重镇的进度确实在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 让所有的人都看得出来太子殿下和朝廷的百官是真心要来拯救他们的。
这下子青壮年们也坐不住了,他们身上一把子力气总不能老躲在家里,吃多家里一份口粮。
于是,大量的青壮年开始投入了重镇的打造去了。
赵泸的招工迎来了又一波应征热潮, 让他准备的营地帐篷, 还有临时搭建的木屋已经不够了。好在还没到夏天, 就算是到冬天也还有三四个月时间, 所以他们有机会准备更多的房屋让人入住。
而且这些应工的人, 很大程度都会入驻这个新重镇,他们得准备好才行。
赵泸就找来了镇口城的县令, 县令这半个月在家里拟几十万户口已经拟到手软了,可是他还是没有赶完, 因为西北山区还有很多黑户没有户籍,但这些黑户也是被太子殿下纳入搬迁重镇的人口,他不管太子是要降罪于他的。
再加上京城对他压的紧,无论是沈家还是兵部尚书都频繁给他来书信, 命令他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现在镇口城县令快忙疯了。
他就将此事告诉了赵泸,希望赵泸能给他一个主意。
赵泸顿时板起脸来了:“人口管辖一直是你地方县令的职责,你来问本候是什么意思?”
县令赶紧认错道:“侯爷确实是下官麻烦您了,但如今赶工局势紧张,我们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这关于黑户一事,可不是让他们主动就能办成的,还得我们亲自派去人确认。”
“而且,我们衙门也就二十多人,如何能在一个月间统计完所有人。”
赵泸也犯难了,他问道:“西北山区总共有多少个村落,乡镇?”
县令道:“已统计三十万人,粗略五十万人,也就是说仍有十几万人未纳入户籍,并且更深山里面仍有人家,下官约莫起码也有五千户左右。”
此话一出,赵泸被这个数字给惊到了。
现在已经是多少年,大燕三百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多黑户?先帝时期不是已经整合的差不多了吗?不过他仔细想想,先帝时期就没有人生孩子吗?也许很多人因为疾苦,或者其他原因搬到深山里去了。
而官府普遍不会爬山涉水去管深山里的人家,久而久之,几十年下来,繁衍再繁衍,这些人自然就成为了的黑户。
不仅如此,容铮在河间府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个黑户的隐患了。
赵泸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入户籍的黑户,再加上远隔城镇,很容易让黑户对官府没有认同感,而且他们甚至可以会自立山头自成势力。小点就是世代山匪,大一点保不准又是一股叛军。
再加上西北山区再深远一点地方就是舆国边境了。
现在各国之间对边境都紧张的很,因为地形偏僻,很多地方各方朝廷都管不到,于是各国之间都默认住在那里什么人,以什么户籍居住,就算是那国的土地。
但能不能管到这块地,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边境的百姓和各地土族时常会因为土地划线而产生纠纷。他们不断纠纷也不断婚嫁融合,久而久之互相影响,谁也不知道谁是哪家的了。也有成为一家的。
赵泸就将这个可能是隐患的问题写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到御正殿。
容铮接到信后,她命葛秋和户部侍郎葛青下镇口城帮忙统计户籍,由于那个地方存在的隐患。
容铮转头希望武官能加派士兵去协助治安维护,当场葛秋就推荐了保皇派的一名武官,赵飞虎。
赵飞虎跟话本里那样是个威猛大汉,身高九尺,武器是一把双锤,年三十,是赵泸的堂弟。
容铮突然发现这朝廷之间的关系户未免有些太明显。葛青是葛秋的长子,赵飞虎是赵泸的堂弟。
看来她也得注重这个问题了。
然后沈立林也站出来推举他那边的人,也就是沈元秋。上次容铮帮忙调解沈元秋和赵泸的关系。
两人各自推举了自己的人,一下子,两派的官员开始虎视眈眈,马上要进行口水战了。
容铮没有给他们机会,她道:“孤在上次就亲自看过沈将军和赵侯爷已经握手言和,如今派他去协助侯爷,正好证明两人的关系早已融洽。”
“众人以为如何?”
话出,两边的官员都各执一词。
他们纷纷道:“沈将军和侯爷向来不和,臣还是怕将他们凑在一块会出事,这对重镇的打造也十分的不利。”
“臣也是如此认为,侯爷既然已经将镇口城治理的妥帖,为何还需要再增派人手?难道殿下不相信侯爷的能力吗?”
“岂能,殿下正是因为相信侯爷所以才会凡事托付给侯爷。”
沈家官员则是道:“沈将军早已和侯爷不计前嫌,尔等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京城如今除了沈将军有资格谁还有资格?赵飞虎校尉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岂能越过长官行事。”
“殿下万万不可派赵飞虎,他脾气冲动,人易暴躁,上次剿匪的时候,他连人质都不顾害得无辜百姓死伤无数。”
大家都各执一词,说的是有理有据的。
如果是一个新手或许很容易就被他们一番说辞给忽悠进去。容铮也承认他们说的是事实,但汉字的博大精深,稍微修个字,改个字眼意思就不言而喻了。通通私下藏了把刀暗示着她。容铮自己都是汉字当中的受益者,岂会轻易让他们玩弄文字给忽悠住了。
容铮很清楚,赵飞虎是剿匪,当时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山匪挟持当地百姓,朝廷又催他要在当日剿匪,否则就要替罪,他这才连人质都不顾就冲上山去了。
同样沈家也说的有理,沈元秋本就是一个将军,暂时无战功,他处于的位置也是备受争议,自然也不好受。
而能当一个将军的人,她可不认为草包是能当上的,尤其是太后那人,就冲她对那位侍郎侄子做出流放的决定,她便清楚太后不喜欢养太废的闲人。
于是,容铮并没有责怪赵飞虎,反而对两派吵起来的官员们不禁摇头了。这个时候只会斗嘴,看来还是陛下纵的他们太骄横。
她道:“孤决定派沈将军带三千人前去支援,至于赵飞虎剿匪有功,他便继续履行剿匪任务,不得有误。但凡是伸缩有度,切记不可急。尤其是剿匪本是重中之重,为民除害,万不可再贸然行事。”
此话一出,两派的官员瞬间都闭上嘴巴了。
看来太子不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朝廷什么事都处于个一知半解的状态。否则也不会通过这些劝导的话来警告他们,她什么都知道,你们三两句话是糊弄不了我的。
她还顺便给赵飞虎寻了个保护人质剿匪的口头保护,臣子们很清楚一旦太子开口,他们就算再大胆子也不敢像之前那么明目张胆了。否则指不定会被太子抓住把柄。
眼下,很多人都对太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温和谦逊的外表下,藏着一颗鞭擗向里的心。
当下他们对太子的一个试探得到结果后,大家就稍微退一步给太子一个面子。
“既然太子殿下决定要人沈将军下镇口城,臣无异议,只是如今钱财不够,再有大量军队入驻镇口城,如何担保粮草和财力?”
“如今人力物力已够,只欠银两。还请太子殿下能够筹钱支援农贸重镇的建设!”
眼下旧事再重提,这下子两派的人因为这个问题又站在一起,向容铮施压,一来不是说国库空虚就是私库动不得,二来,募捐车水杯薪压根就不够。三来就是太子殿下你快想办法!钱这东西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
容铮见前脚还在吵架的人,现在联合起来对付她。
她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很好,这才有挑战性。
随即,容铮便明确给了众臣一个答复,她道:“孤于三天后,开始筹备资金投入农贸重镇的打造,这期间还请各位大臣对孤进行监督。”
说着她坐在上位对大家礼貌地抱拳,众臣纷纷回以颔首之礼。
众臣齐声道:“臣等遵旨。”
可是他们内心,每一个都是带着天大的疑惑。
尤其是等散朝后,众臣出了云梯在各地的小道上聚集成七八个堆,每个人围着自己的上官作为一个圈子,开始对太子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进行了一轮的猜疑。
“太子殿下胸有成竹的模样,我看不似是假的。”
“按照她往常的手段,她八成还会故技重施。”
“若是还能募捐到那还好,但上次太子殿下强行以齐王为捐款模范,胁迫大家捐了不少钱,眼下大家肯定是不乐意的。”
“奇、淫、技巧不得人心,这募捐怕是不管用了。大家又不是傻子。”
而他们的上官则是道:“无论如何,尔等钱财藏好,家人管好,这募捐风掀起期间不得再穿金戴银,不得再重金上寺烧香礼佛。”
“若有人私自开先例,尔等便好自为之。”
“管好自己,莫要多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