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世九州之召唤猛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37章 王继恩 皇城司XinShuHaiGE.CoM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哪有不想当皇帝的人,只是,他们没有那种本事罢了。

  特别是乱世,谁都想争霸天下。

  一统春秋。

  但是,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

  赵光义就在背后一直谋划着。

  赵光义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而且,他足够隐忍。

  一直等赵匡胤不行了,才露出了自己的爪牙。

  登基成帝。

  成为人生赢家。

  ······

  当然,九州大陆上还没有发展如此。

  而是有其他的变化。

  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个人,各占一半的兵权。

  赵匡胤坐镇朝堂,而赵光义在边关。

  如果赵光义要起兵造反,自立为王。

  即使是赵匡胤都无法阻止。

  但是两个人都清楚,以目前的形式来说,合则两利,分则双损。

  两个人联合起来,那是九品诸侯国,乃是九州大陆上,赫赫有名的九大九品诸侯国,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

  但是两个人分开,这个名头就没了。

  ······

  赵匡胤沉思了一下。

  “不过,这个炎国毕竟和我们毗邻,不能再让他成长下去了,你去派皇城司的人,给我暗中去捣乱,项云小儿不是要举行赏剑大会嘛,寡人让其举行不起来,颜面扫地”。

  虽然刺杀项云有点不现实,但是暗中捣乱还是可以的。

  而且,赵匡胤也必须让项云见识到宋国的力量,告诉对方。

  大宋的力量不是一个小小的四品诸侯国可以招惹的。

  如果敢招惹大宋,会让炎国死无葬身之地。

  赵匡胤看着手中的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奏折上面的内容,正是关于几个小国,在炎国的压迫下,左右摇摆不定。

  这不是明摆着和大宋抢夺资源和国土嘛,这是红果果的仇敌啊。

  ······

  “是大王,奴才马上就去通知皇城司的人”,王继恩慢慢的走开。

  王继恩,一个不是多么出名的太监,但是其人,相当的牛逼。

  特别的是手中的权利。

  更让人惊叹。

  但是,人很低调。

  十个人里面,九个人不认识他。

  另外一个人,乃是研究宋史的。

  王继恩,北宋时期的宦官、防御使。

  《宋史》说宋太祖驾崩时,宋皇后急令王继恩召太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

  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但许多人相信有“斧声烛影”之谋篡疑案,认为是赵光义谋杀宋太祖,因而即位。宋太宗淳化二年均顺叛宋,王继恩、雷有终率兵讨之。

  淳化四年,李顺陷成都时,继恩任剑南西川治安使征讨之,屠杀三万人。宋太宗去世后,与参知政事李昌龄勾结,继恩谋废太子。吕端发觉阴谋,奉太子真宗即位,并将王继恩下狱。

  这是一个很牛逼的人物。

  只不过,现在正在赵匡胤的身边当差。

  而王继恩口中的皇城司也不简单。

  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旧名武德司,位于东京左承天门内。为宋代特务机构,性质类似明代锦衣卫。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皇城司“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掌宫城管钥、木契,以时启闭宫门;每岁给换禁卫、殿门、宫门、皇城门四色敕号及审验;亲从官、亲事官诸指挥名籍,命妇伏天朝参显承殿时颁冰块,及宫中取索、国忌修斋醮之事等”。

  宫禁门户、校验勘合,皆其职守。神宗朝参知政事张方平曾言“又置亲从官,属皇城司,掌启闭扫除之役,守卫扈从之严。其宿卫之法,殿外则相间设庐,更为防制;殿内则专用亲从,最为亲兵也。”

  皇城司为皇帝的贴身护卫,系皇宫防卫体系最核心的部分。

  起初,太祖朝划拨精锐部队,充任亲事官。后太宗朝又从亲事官中,简拔有材勇者,为亲从官。

  宋太祖时,皇城司最重要的职务,是探查军中情状,预防阴谋扰乱。其主要针对对象,是殿前诸班直的“宿卫诸将”及禁军军政。盖太祖自陈桥兵变践位,故严防诸将串谋及禁军异动。

  因此,伺察、特务活动的猖獗,就成为太祖朝政治的特点之一。

  “太祖尝密遣人于军中伺察外事”,故皇城司为皇帝掌控军队异舆情动态的特务机构确凿无疑。

  皇城司中,置逻卒“于京师伺察,每月发给湣钱,每季轮换差充”“皇城司遣亲事卒四十人,于京师伺察。”民间俗呼“察子”,可谓专业特务。

  真宗朝“皇城司奏,察访御龙直班院副指挥使吕遇日暮醉归,马逸不能制,百姓石谦为马践伤。又言常时本班将士无故不出,今不能禁。

  又如神宗言:“此辈本令专探军中事,若军中但事严告补之法,亦可以防变。”

  终两宋,皇城司职权逐渐扩张,由专司军情逐渐涵盖官情民事。真宗天禧元年,右正言鲁宗道曾说“皇城司每遣人伺察公事,民间细务一例以闻,颇亦非便”

  宋高宗朝,“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