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捡个郎君生个娃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44章:呼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那县主您可得把这令牌和印章收好了。”

  太监再三叮嘱道,仿佛看出了林舒晴的快乐并非发自内心。

  “这是自然的,公公。”

  这东西她怎么敢丢了,一定会放得好好的。

  “那杂家也回去复命了。”

  “公公慢走……”

  林舒晴目送这太监走远,自己也转过身出宫。

  离着数百米的高台上,一道玄色衣袍的人目睹着林舒晴的远去。

  “道长,县主走了,您也该安心了?”

  身边一道阴柔不分男女的声音响起。

  “该回太上皇身边复命了。”

  “走。”

  接着便是吱呀一声门合上的声音。

  林舒晴离开了皇宫,紧接着两道圣旨传了出去。

  一道是传孟府的,说的便是太上皇把福敏县主赐给西北王为妻的事。

  这一道是给平昌王府,是给穆驰远分封赏赐的圣旨。

  如今这两道圣旨一出,京城可就都传开了。

  这福敏县主嫁给西北王,这不是左口袋进右口袋的事情吗?

  不少人看好这婚事,毕竟这可是嫁到皇家。

  也有人不看好。

  这西北是什么地方,不仅又穷又远,还时常有胡人来扰。

  纵然是过去当王妃,这日子过得肯定也不安生。

  不是去享福,是去吃苦!

  “晴儿,你瞧这锦被如何?”孟淑言带着丫鬟捧着个绿色缎面的被子。

  “我瞧着不错。”林舒晴放下手中端着的碗道。

  “这天都热了,姑姑还要盖这么厚的被子吗?”林舒晴惊讶问道。

  “我是问你觉得如何?这是京城秀楼里最好绣娘绣出来的花,你看看这水,到时候到了这西边……可就没这东西了。”孟淑言神色严肃道,语气里颇有些不舍。

  “姑姑,盖着暖和便是了,还图什么好不好看?”林舒晴笑道。

  转头想了想西北那边。

  虽说苦了点,但那里的气候可是非常适合种棉花。

  到时候带着棉花种子和番薯过去,有吃有喝,还管什么别的。

  这棉花睡起来可比锦缎软了不少。

  “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讲究,都是要当王妃的人了!”

  “日后府中待客,难道就穿着你种花植树的衣服?”

  说着捏着指头轻轻戳了戳林舒晴的脑袋。

  这京中贵女讲究的,可是不穿同一件衣服出门,便是穿了个花色旧了些的唯恐惹人嘲笑。

  “姑姑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我那衣服我觉得挺好的!”

  “况且,人家来找我,便是来见我的,又不是来见我衣服的。”

  “姑姑莫要操心我了,不如去买些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我怕到时候去了西北了就真买不到了。”

  林舒晴跟着打趣道。

  “你这丫头不想一想,我好好的京城不住,我去西北都是为了谁?”

  “为了我,为了我,姑姑向来待我最好了。我自然也不能亏待姑姑,着买东西的钱我出了。”

  “姑姑只管出去敞亮买,给我留点儿路费便是了。”

  姑侄几个屋内说笑着,分外快活。

  穆驰远本该是立马就启程的,托了林舒晴的福。

  她要照顾着秋收,和农官一起收红薯。

  便只能等到这红薯收了以后再启程。

  这次收红薯却是没有大皇子了,不过二皇子依旧是来了。

  站在为首的地方,吩咐着下面的人挖地上称。

  第一亩地的产量报上来以后,一千五百斤。

  不止是二皇子,在场的百官听了都面带喜色,春风满面。

  这般产量的粮食,可养活天底下的百姓。

  若真向福敏县主说的那种不挑地方,这天底下种得满满的,还愁百姓能饿死吗?

  于是当场有官员就喜极而泣、满面红光,跪着感谢老天爷。

  “这是苍天庇佑啊!”

  “如此喜事,不吟诗作对一番,实属可惜了。”说着,就有当场开始吟诗的官员。

  甚至还有下人端着桌子和白纸就上前,现场画画。

  林舒晴瞧着那画画的官员的衣着,大概是个四五品的模样,分位不小。

  如今这场面流传到后世,便是什么朝代《百官挖薯图》。

  在来几个专家,对着这画面讲解着。

  说着在场来了什么官员,挖了多少,这红薯的产量。

  估计,流传下去便也个博物馆珍藏。

  光是看着他画,林舒晴便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后世在博物馆里见到的导游讲解名画的场面。

  这会儿有个小官凑到了林舒晴身边恭敬行了礼道。

  “如此美事,县主是否诗意大发,想要吟诗作对一番呢?”那小官说着,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林舒晴。

  林舒晴脸上的笑容有片刻的僵硬,这不好。

  红薯在她们那地儿,是明代后期传过来的。

  诗人多出盛唐,盛唐没什么红薯呢。

  “今日的要事是这红薯,我作诗与否比不上这红薯的产量。”

  “大人们不如看看这山头的地里究竟能挖出多少红薯!”林舒晴故作深沉道。

  “我怕我作诗,扰了大人们挖薯的兴致。”

  这般托词倒也镇住了那小官。

  跟着点点头,“县主所言分外有理。”

  “不过这红薯便是县主您传授的法子种的,今日的盛事理应有县主您的一番功劳。”

  “大人过奖了,这完全是陛下的治国有方。”

  吹来吹去,都离开不了上面那位爷。

  反正吹上面那位就对了,国泰民安,繁荣昌盛都是他的本事。

  这山一堆人围着皇庄喜洋洋的,临了拖着一大车的红薯,上面还用红色绸缎绑着,准备送到京城给百姓们瞧瞧,给圣上瞧瞧。

  却不料,在路过一个小村子时,热闹的不行。

  “救命啊!贵人饶命啊!”

  林舒晴坐在马车里,周围忽然响起这话,她愣了愣。

  她应该没听错。

  便立马掀开帘子,瞧了瞧外头。

  这外围的地方是一个小村子,有一排高头大马的侍卫站在村口的一家小院外。

  这侍卫的穿着,俨然是宫内禁军的打扮。

  屋子里传来凄厉的哭声,还有不停的喊叫声。

  林舒晴正望着,马车也跟着停了下来。

  不止是她,似乎二皇子也听到了这庄子边的声音,准备进去一探究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