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方栋,你给我们讲讲写诗的心得吧,怎么才能这么好的诗篇。”
“是啊,方栋你写的这么好,能教教我们吗?”
台下众人听有人这么说,不少人纷纷加入进来,毕竟这些参加诗赛的人,大部分都有对诗词的热爱,都希望自己能写出一首好诗,现在有这么一个高手在还不及时请教。
就连田老和协会的评委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方栋,一脸希冀的样子。
这场景顿时让方栋有点坐蜡,今天不讲几句是下不了台了,不过自己练诗词的押韵,平仄都弄不清楚,能讲点什么呢。
脑子飞速转动,好一会方栋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
“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热情,我就随便讲几句,
诗词的格式、韵律、平仄之类的相信大家都了解,
怎么遣词造句,我想大家也都有学习过,
有些诗能够直击心灵,有些诗却只能感受到辞藻的堆砌,
我个人觉得要从感动的本质出发,从内心出发,
不要为了写而写,只有自己切身感受到了,感动到了,
自然而然的写出来的才能感动他人,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能分享的也就这么多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众人一边念叨着这句话,一边使劲拍手鼓掌。
几个记者仿佛也像得了什么灵感一样,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当田文七会长宣布这届大学生诗词大赛钱塘省初赛圆满成功之后,众人纷纷退场。
当然免不了又有一波人来和方栋搭话,希望要一个方栋的联系方式。
当然之前和方栋有冲突的那些人大都是没脸过来的。
对于这些要联系方式的参赛者,方栋自然没有一口回绝,也不回贸然留下联系电话,只是给大家留了一个他的飞讯号码。
飞讯是类似前世企鹅的一款通信软件,飞信则是类似前世微信的一块通信软件。
“方栋你好,我是南方文学报的记者曹先,能不能对你进行一个专访?”
“方栋你好,我是钱塘日报的记者王敏敏,也想对你进行一个专访。”
“方栋你好,我钱塘电视台的记者张芳华,也想耽误你一点时间进行采访。”
大学生诗词大赛的关注度有限,钱塘省的初赛更是如此,也只有这几家本地媒体派了不受重视的记者来拍几张照片或镜头,看一个结果,回去之后报纸上可能会留下一个豆腐块新闻,电视台可能给两句台词和一个镜头。
不过这次大赛出了这么优秀的作品和方栋这样的人,不由得让几个记者纷纷像打了鸡血一样。
少年诗人一口气写出四首神作,组委会特别增设特等奖,多么大的噱头,到时候随着诗词流传开,销量、点击量还不蹭蹭猛长。
方栋对于媒体记者早有心理准备,他要走文娱这条路,将来免不了要面对记者,
不过现在对他进行专访,也没什么东西好讲啊,
几首诗词他的理解可能还不如别人清楚,刚才勉为其难的在台上说了那么几句,已经把他的脑子基本掏空了,正想着怎么拒绝。
“几位记者朋友好,关于方栋的大致资料和几首诗词的原文,一会协会会有专人给大家提供,协会这边找方栋还有点事商谈,采访就暂时不必了。”
田文七走到方栋身边对几位记者道。
几位记者来参加这次采访,自然知道田老的身份,见他这么说也不敢多说,只能眼睁睁看着田老把方栋拉走。
“方栋你不会怪我不让你接受记者采访吧?”
一路被田老带到协会在一楼的临时办公室之后,田文七对着方栋问道。
“自然不会,我知道田爷爷是保护我,怕我万一说错话,被媒体断章取义。”
方栋忙摆手道,他本来就想着能怎么样不接受采访,田老拉他离开兼职是再好不过了。
“早知你明白这个道理,就让你留下采访了。”
田老听了方栋的话,欣慰的点了点头,笑呵呵的道。
“接收采访,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啊,正想着怎么跑路呢,幸好有田爷爷你帮我。”
这时又有几个协会的成员跟着来到办公室,纷纷表示今晚要一起吃饭,要多和方栋交流交流。
田老听后表示已经和家里打过招呼,晚上带方栋回家吃饭,倒是还有宋书航会参加,也邀请大家一起去。
有几个田老的老朋友自然欣然接受,有些身份地位上略有不足的自己寻了个由头就先离开了,约着以后有机会再一起吃饭。
。
&amp;bp;&amp;b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