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妖姬物语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1章 【五十一】莫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秦老师是我初中时候的班主任。

  那会儿,他才三十多岁,经历却相当丰富。

  他出身农民家庭,但从小酷爱读书,文章写得极好。

  但是因为家境不好,15岁就辍学当了兵。

  早年曾在边境驻防,后来因为工事坍塌,腿部负伤后,转业当了某小学一个后勤人员。

  再后来,他经过自考考上了师专,毕业后,分配到了我们学校当语文老师。

  因为为人仗义,人长得英气,业务又精,在我们学校也算是个风云人物,有不少未婚女老师,向他暗送秋波。

  但是他因为某种原因,一直都没有结婚。

  有人说,是因为他身有残疾,有人说是因为他家境不好。

  还有人说,是他早有了一个女朋友在外地。

  那会儿,我正值叛逆期,没事儿就跟我老爹置气,秦老师在中间调停不少。

  连我老爹那个老古板都说,应该找机会谢谢秦老师。

  哪知,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想回学校探望,却被告知,他已经被调走了。

  我还记得当初那个老师,是用一种怎样鄙夷的语气,谈起秦老师的。

  想当初,她也是秦老师粉丝团中的一员。

  “调走?”

  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调到哪里?”

  “他自己辞职的,谁知道去哪里。”

  那女老师冷冷地说。

  时隔十几年,我和秦老师再次相遇后,在一间简陋的临时宿舍里,他拿出一个橘子剥给我吃。

  我问:“秦老师,所以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道:“都是命。”

  ……

  原来,关于秦老师有女朋友的传言是真的。

  那是和他同村的一个姑娘,从小同班,也算是青梅竹马。

  在他十五岁当兵之前,两人就说好了,姑娘在家里等他,退伍之后就结婚,双方父母也都同意了。

  只是没想到,等他从部队上回来,女友已经嫁了同村的一个青年,生了一个女儿。

  他问自己的父母,父母也不晓得原委。

  只说那姑娘像是突然变了心,谁也摸不着头脑。

  然后就劝自己儿子宽心。

  可是秦老师没法宽心。

  家乡的女朋友,因为没生出儿子,又怀上了二胎。

  正赶上计划生育严格执行,村长为了树典型,把她硬拉了去堕胎,结果农村卫生所条件太差,术后感染直接要了她的性命。

  祸不单行,老父亲居然突然得了老年痴呆。

  本来母亲瘫痪在床多年,就靠父亲一个人照顾。

  这下,他只得把父母都接来城里和他住着。

  上午他在学校上课,中午骑车赶回家做饭,伺候自己父母吃完饭,自己匆忙吃两口,把屋门反锁,骑车回学校盯午自习

  虽然已经延医问药,父亲的病好像越来越重。

  起先还知道听他的话,到后来不认人了,性格也越发任性起来。

  有几次,父亲自己开煤气坐水,煤气灶就开着忘了关。

  是母亲察觉,拼命大喊,叫来邻居过来砸锁才开了门。

  不仅如此,父亲生起气来,还会朝瘫痪的母亲撒气。

  经常把她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有几次,秦老师想干脆把他们老两口,各自锁在一间卧室里。

  后来又实在下不了狠心。

  那个年代,请保姆还少见,他把自己一个没工作的本家侄女叫了来。

  但是那侄女干了没几天,就嫌累,跑到南方打工去了,临走还顺走了家里的零钱。

  他想去侄女家里理论,想想还是放弃了。

  就这么一个人照顾父母,一晃就是十几年。

  一来二去,他患上了抑郁症,也已经很多年了。

  “那些年,也就是你们这些孩子们,能让我放松寻死的念头。”

  我笑了笑。

  同时仔细地回想了一下”我们这些孩子们”是什么嘴脸。

  那时的我们是那样顽劣,有时还很可恶。

  我不觉得,天天和这些不懂事的小崽子们混在一起,有什么好。

  但对于秦老师而言,这已经算是乐趣了。

  在十几年前,人们对于抑郁症的偏见很大,几乎和精神病等价看待。

  更何况,秦老师是个人民教师。

  如果得了这种病被外人知晓,工作是绝对会丢的。

  但这种病症,如果不治疗的话,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您最近几年状态如何,一直有治疗吗?”

  秦老师突然脸色微变,不自然地摆了摆手,含糊道:“好多了,时间毕竟过去这么久了。”

  我觉得他似乎不愿意透露过多细节,便没有追问。

  我其实比较好奇的是,他为什么会突然被调走,而且似乎是因为不太光彩的事情。

  “所以,您为什么从学校辞职呢?”

  他吃了一惊。

  我解释道:“我高中毕业之后,想去学校看您,办公室里的薛老师告诉我,您辞职了。”

  他脸上一阵感动,眼里似乎有泪光流转。

  “唉。”

  沉吟了半晌,他突然重重叹了一口气,对我说:“你知不知道有一个叫‘莫愁’的传说?”

  ……

  莫愁是个流传在秦老师村子的传说。

  相传,他们这个村子的人,最早是从西北古战场一带迁来的。

  古时候战乱纷纷,大量的士兵战死,留下了很多孤儿寡母。

  寡妇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往中原。

  为了忘掉伤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们食用了后山的一种草药。

  相传,这种草药就叫作“莫愁”,有使人忘记伤痛的奇效。

  秦老师从小就知道这个传说,但是从来也没有把它当真。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有个秦老师的同学,把这种药草拿到集市上,当作茶叶贩卖。

  但是很快,这位同学就被人举报之后入狱了。

  原因是,这种药草里,被化验出了违禁品。

  这个同学入狱之后,没过多久,就突发急病死了。

  那个年代司法不健全,虽然很多人都觉得事有蹊跷,但事情也就这么算了。

  只有秦老师留了个心眼。

  他发现,有人会在半夜时分,到后山割那种草药。

  而且不是小范围地采摘,而是好几车好几车地拉。

  那些人绝对不是村民。

  因为村民虽然平时也会用来泡水喝,也就是一点半点地掺在平时喝的茶里,绝不会一下割走这么多。

  因为村民都知道,这种草药喝多了会出大问题的。

  搞不好,有人要发黑心财。

  秦老师托在部队医院工作的战友,打听了那种违禁品到底是什么。

  得到的回复是,那东西有致幻作用,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表现为情绪冷漠,或者情绪失控。

  “我一下明白了很多,一直以来,我们村里那些奇怪的习俗是怎么回事。跟很多农村地区相反,我们村里老人去世,向来是没有哭声的,不是不让哭,而是根本不会有人哭。”

  “相反,在喜宴上,也没有人表现得欢喜,所有人都是平平淡淡地来吃上一顿宴席,没有祝贺,没有嬉闹,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我突然感到不寒而栗。

  脑海里浮现出,村民一张张冷淡麻木的脸。

  他们固然没有了忧愁,却也丧失了一切情感。

  哪怕是自己的至亲病逝,哪怕是自家的女儿出嫁,他们都是冷眼看着,内心没有一丝波澜。

  这种人,虽然活着,但只能令我联想起两个字。

  丧尸。

  “所以……您的女友也是?”

  “呵,你还是这么机灵。”秦老师苦笑了一下。

  “你猜的没错,我女友八成也是受那种东西毒害。或许是她父母听说我在部队上砸坏了腿,才故意让她喝下那些东西,好让她心甘情愿地嫁给别人……”

  这东西居然还能操纵人的情感。

  真是可怕。

  “难道您没喝过?”我试探性地问。

  他摇摇头,叹口气,道:“因为我家后来才迁到这个村子里的,只听说过这个传说,并没有喝过那种药茶,而其他人,都是从小喝惯了的。”

  “那些割走‘莫愁’的人呢?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当然是卖钱。”

  秦老师不屑地回道,“而且是黑心钱。”

  后来,秦老师调到城里工作,这事情也就搁置下了。

  再后来,他抑郁症发作,病急乱投医。

  想到了那种草药。

  他回到村里探访,没想到,那片长草药的地方,被人围了起来。

  村长也只说,村里来了个某家的公司的代表,给了二十万,所有的药草,都被那公司承包做药厂了。

  那个年代,二十万不是小数目。

  能给得起这个数目的,也必然是有钱有势的。

  秦老师不敢跟这样的团体硬碰,便想在半夜偷偷潜入。

  说到这里,他不好意思起来。

  我很能理解,十几年为人师表,对一个曾经的学生吐露“做贼”的往事,肯定不怎么光彩。

  “我一定要进入那个地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原来,女友死后,他们夫家因为她是打胎死的,不吉利。

  生前也没生下男丁,就把她随便埋在了那片长药草的地里,连个正式的坟都没有。

  他听说了以后,连续几夜没有合眼,满脑子都是怎么把那家人开膛破肚,连匕首都买好了。

  最后,还是他的职业让他退缩了:他无法想象,他班上的孩子们,听说自己的班主任杀了人,会是什么反应。

  虽然放弃了杀人的念头,但女友的坟,还是要迁。

  他是工兵出身,打听了女友埋葬的位置,带了必要的工具,想潜入其中,把女友的遗体挖出来重新安葬。

  哪知厂区里戒备森严,还养了警犬,秦老师还没弄出什么动静,就被人发现了。

  也是难为他,愣是拖着一条坏腿,跑出了快一里地,躲开了。

  “我看来硬的不行,只能搞迂回战术。”

  秦老师花钱找来几个村民,让他们散布这片地闹鬼的传言。

  又在附近的养殖场,买了几只狐狸和黄狼,故意在大半夜,把它们放进他们的厂房里捣乱。

  工厂的负责人还真有些迷信,便信了这地方有些古怪。

  紧接着,在秦老师的安排之下,村民向他介绍了一位‘大仙’。

  随后,秦老师自己亲自上阵,一番装腔作势之后,他指出某地埋着一具女尸。

  众人掘开,见地下真的埋着一具棺材,便对‘大仙’深信不疑。

  不仅出资厚葬了那女尸,还许诺给秦老师一笔丰厚的报酬。

  然而,为了进一步和工厂搭上关系,秦老师故意没有收钱。

  一来二去,工厂的负责人和他熟了,三天两头地找他去喝酒。

  那人本来是个热心肠,为人不坏,秦老师便有意从他嘴里,套出一些信息。

  原来,这个负责人只不过是个承包商。

  是被人找来开工厂的,知道得不多。

  他只知道,这是一种对于神经有镇定效果的草药,可以用来加工成保健品,只是用量要严格控制。

  “那么喝多了会怎么样?”

  “会死。慢毒,查不出来的。”

  秦老师说自己因为职业的关系,所以平时睡眠不大好,便找他要这个药回去吃吃。

  结果那人摆手拒绝了,神神秘秘地说:“我劝您不要吃这个药。”

  他问怎么了。

  那人说,他感觉这种药挺邪门的,经过提纯加工之后,似乎非常少的量,就能致死。

  做实验用的兔子和小鼠的尸体,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

  至今,他们还没有研制出合理的配比。

  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一定达标,为了通过质检,他们还在想对策,搞不好就得贿赂。

  见那人坚决不肯给,没办法,秦老师就买通了厂里的保安,拿了一箱。

  说完,他望着我。

  我明白了。

  他是想自杀,就是寻死去的。

  我悄声问:“您是想轻生吗?”

  “比这更糟。”

  ……

  那药真的很有效果。

  秦老师服用了几次,就感觉心里明显轻快了很多。

  那种多年以来挤压的阴郁之气,仿佛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回家见到父母,也觉得有耐心多了。

  那段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他这么多年来,最开心的日子。

  但是副作用也很快显现:服药几个月后,他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完全不受控制。

  他想起从前悲伤的事情,便忍不住立刻要嚎啕大哭。

  他想起从前快乐的事情,便立刻要纵声大笑。

  有多少次,他不得不在上着课的时候冲进洗手间,或哭或笑的折腾片刻。

  久而久之,学生和家长意见很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