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智途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8章 分类,智能的核心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因为换了校区,朱天赐又在医学院附近的金汇大厦租了个套间办公室,一楼就是小南国和星巴克,倒是挺方便。

  金帝歌厅的后续处理他没有再过问,但潘良泽还是单独向他汇报了一下,三个青年都是魔都有一定地位家庭的公子,挨打的那位还是某林业局长的独子,但因为本身就不在理,又没出什么大事,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朱天赐略有些不快,对方应该向他道歉的,但国人都爱面子,又喜欢捂事,不折腾也就算了,他也不会去争什么。

  面子重要么?

  真不重要。

  换了校区之后,朱天赐也换了三个新室友,但四个人只是照过面,朱天赐从来不在宿舍过夜,午休也不去宿舍,因此,他连三个新室友姓名都不知道,对他来说,三人就是同学甲乙丙,或许多少年后再见面还能记得,曾经还是室友,仅此而已。

  三个新室友乐得宿舍清静一些,免得多一个说梦话磨牙的家伙影响别人睡觉。

  大二起,开始学习医学专业知识。

  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社会医学英语、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局部解剖学、病理解剖学、卫生法等。

  朱天赐又用了两次的变身时间,将各学科翻看了一遍,这样大部分课程都不用再到教室上课。

  然后,他发现一个对于智能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心里又不太确定,又到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证实了自己的相法。

  这个问题便是:分类。

  人的大脑在许多小说中都被称作“小宇宙”,意思是它是与世界相对的另外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在科学上也得到一些佐证。

  人的智慧之所以会形成体系,在医学上,是与知识的存贮方式分不开的。

  一个人从胎儿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将各种刺激信号贮存在大脑之中,形成记忆,这些记忆不是随机乱存的,它们会遵循一定的规则,而基本的规则是大脑的固有神经网络,而脑细胞的生物网络体系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大体相同,但在细节方面每个个体又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先天智商。

  根据大脑的神经网络的构造,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表明,记忆是分类存贮的。

  比如,声音会存贮在特定的中枢位置,嗅觉、触觉也会存贮相应的大脑皮层,而视觉中枢就复杂得多,会分得很细,其中文字会单独存在一个特殊的皮层区域,称作语言中枢,甚至,就算是精通多种语言的人,各个语言存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语感。

  要想通过对大脑的解剖结构详细地掌握这些分类规则是不太可能的,至少当今是不可能的,或许在遥远的未来,科技足够发达,能够对大脑进行精细的测试,能够对人体进行详细解码,但眼下如果想模仿人的大脑来开发智能,就得另外想办法。

  朱天赐在开发识别程序时,就已经注意到分类的问题。

  识别一个物体,就要把它的信息存贮起来,存到什么地方呢?

  当然是磁盘上。

  但不同的物体,怎么处理它们在磁盘上的位置?

  当然不能乱存,随着信息的增加,检索就是一个越来越头痛的问题。

  这就需要对事物进行分类。

  朱天赐原来以为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是真正开发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工程,了解得越多,就越知道它的繁杂程度,甚至根本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完成的。

  为此,他查阅了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却只有一些原则,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分类方法,但没有一个通用的分类模型。

  朱天赐没舍得用宝贵的变身机会学习分类技术,又因为当时着重开发识别程序,便把存贮和分类的问题置后。

  如今,他更加知道了分类的重要程度,好的分类程序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检索速度,还可以让智能有更高的识别判断能力,对理解和学习能力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分类程序是智能的核心都不为过。

  朱天赐了解得越深入,对分类程序越重视。

  他甚至想成立一个独立的研发公司,让更多的人来一起攻克这个难关。

  朱天赐并不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他只是意外地获得了一些特殊的能力而已,而这些特殊能力并不是他所独有,有些天资聪慧的人在某些方面可能并不比他差,而且不像他每个月只有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才拥有这些能力。

  一个复杂产品的研发还是要靠更多的人来攻艰克难,靠团队来完成。

  但朱天赐确定这是核心技术机密,在用人上必须慎重,因此,他草草地作了一个计划,却没有真正实施。

  他决定先放一放。

  当下,还有许多的事情去做,分类虽然重要,但不必急于一时。

  智能如果那么容易研发,不可能在无数人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的情况下,到现在仍然只是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真正的人工智能仍然没有面世。

  不过,他至少知道了一些症结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大部分教学课朱天赐都不去上,尽管那些老师大都在医院挂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但朱天赐又不想在毕业后上手术台,因此课堂从来没有他的影子,他甚至哪门课程在哪个教室上都不知道。

  但解剖实验课还是要学的。

  这也是朱天赐最感兴趣的课程,用自己的眼睛实际看到的,与从书上的文字或图像得到的知识是不同的,解剖实验课能最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

  上解剖课前,授课老师先讲了“大体老师”。

  “大体老师”是遗体捐赠者无偿捐献他们自己的遗体,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复温到4℃,从而能够保证遗体的新鲜程度,让学生能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

  “大体老师”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从这些遗体捐献者的躯体上,医学界的学生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去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他们被尊称为“无语良师”,也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每次课前,同学们都先为眼前的“大体老师”默哀几分钟,因为大家知道,他们是为了医学研究事业而作出的无私奉献。

  在课本上学的,和实际看到的“大体老师”,感觉明显不一样,将两者进行对比,更能加深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朱天赐每节解剖实验课都尽量不耽搁。

  老师有时候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解剖,这时候,朱天赐总是非常积极踊跃。

  朱天赐的手很稳。

  对于解剖,他没有任何一丁点的恐惧,又因为早就通过课本对人体的生理解剖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他的手术每次都做得很细致很到位,而且速度很快,倒不是说动作很快,看起来与其他同学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整体用时总是最少的。

  他的三个新室友对此很不理解,这家伙是从哪儿学来的?

  别人可能有的不知道朱天赐在校外租房,他们三个室友却是知道的,而且他们知道朱天赐租房不是跟女朋友一起住,他们特别留意了朱天赐的女朋友几乎从来不出校门。

  他们从陆陆续续得到的信息,知道了朱天赐是个富二代,可能还有一个自己的公司,他们推测朱天赐校外租房是办公用的。

  要说朱天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用功自学,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放在好好的课堂不上,自己去啃书本,这怎么可能!

  可是,朱天赐每次的考试都是高分,解剖实验又这么完美,真得很难解释。

  难道这世上真有那种过目不忘的天才,随随便便翻翻书就学会了?

  太不可思议了。

  三个室友虽然私下里嘀咕,但他们不敢当面问朱天赐,一是相互之间比较生疏,再就是对豪门公子总是有些敬畏的。

  每个月底,潘良泽都会向朱天赐汇报华亭创投和兰晴美容医院的财务情况。

  兰晴美容医院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不仅在魔都,在整个行业都有了不小的名气,孙兴丽经理确实非常能干,在介入手术瘦身美容上大获成功之后,又引入生殖美容手术,高薪聘请专家医师,进行子宫肌瘤手术、前列腺手术等,还有修复术、缩紧术、增大术等非常隐私的手术,使得医院的利润如涨潮一般节节攀升。

  朱天赐想不到会有这么骄人的业迹,这一切都是潘律师带来的,对他更加信任,几乎是言听计从。

  华亭创投的情况也不错。

  之前投资的3D打印技术推广公司开始发力,营利逐步增长,因为这个投资额比较大,带动了华亭创投的股价攀升,市值稳步提升。

  谭林森总裁在公司的地位得到了巩固。

  而公司的股东们也逐渐消停下来,对朱天赐这个拥有最大股份的小掌门人算是初步认可,虽然不如其父那样勇猛直进,但胜在一个稳字,在这个岁数是个难得的品质,而且通过谭林森的极力渲染,这个小掌门人对投资行业还是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的,至少不用担心他瞎搞。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