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杨冬梅的难处
常欢没说话,总觉得白敬亭这话有试探的意思。
不过她也没放在心上,这是白敬亭的哥哥,就是介绍他们认识一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饭菜一点一点地上来了,整张桌子都摆满了菜肴。
杨冬梅说:“感觉像是在过年一样,不,我过年的时候,都没吃过这么多的菜。晓兰,这样会不会很贵啊,让你哥哥破费了。”
她可是看过菜单的,所以只敢点一道菜。
但是白晓兰手指一点,就点了十几道,现在看下来,这桌饭菜,只怕不少于两百多块。
这么多的钱,购她省吃俭用吃上一学期了。
白晓兰却丝毫不放在心上地说:“安啦安啦,这是我哥哥答应我的!之前他外出去做生意,这一次回来请我吃饭,也答应我请你们一起的,你们就放心大胆地吃,不够了再叫!我不会赚钱,可不代表,我不会花我哥的钱,哼!”
白敬亭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忍不住刮了刮白晓兰的鼻子,“调皮。”
“啊!”白晓兰立刻拍开了白敬亭的手,挪移到了常欢的身边,嘟着嘴不满意地说:“哥,我已经长大了,不许这样碰我!”
“怎么了?”白敬亭诧异地看了一眼常欢,没想到妹妹对这个常欢这么亲近?
不过常欢的模样很漂亮,想到妹妹平时也是喜欢长的漂亮的人,心里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叹息了一声说:“诶,妹妹长大了,不让哥哥亲近了,哥哥好伤心的。”
白晓兰神气地冷哼一声。
常欢道:“饭菜都凉了,不如先吃饭!”
“对对对,先吃饭,肚子好饿。”
张嘉怡连忙拿起了筷子,加了一块柠檬鸡,送入口中。
果然不愧是招牌菜,味道可比那些大排档好了很多。
一伙人吃的宾主尽欢,之后几人又去外面逛了一会,看着时间差不多了,白敬亭送了几人回去。
一路上,没有出什么事,回到学校的时候,张嘉怡和杨冬梅都还很开心,一直和白晓兰讨论她的哥哥。
“晓兰,我都不知道,你哥哥长得这么好看,这么帅。”张嘉怡羡慕地说:“跟我哥哥完全不一样,我哥哥就是一个大老粗,还爱抠脚,烦死我了。”
果然,别人的哥哥,只能羡慕,自己的哥哥,看着就烦。
白晓兰却是嫌弃地说:“那是因为有你们在,他才会这么礼貌,平时可难沟通了,我跟你说,我哥哥这个人,特别坏心眼,每一次我做什么,他都知道。而且,只要是他不允许的,我又去做了,很快就会被他逮回来, 你说气人不气人?以前,我想去网,他直接跟附近的网老板联系,只要看到我,就不准我进去,不然的话,网就得关门大吉,你说?这是不是特别气人?”
“不会?”张嘉怡有些不敢相信地询问,“这样看来,我哥还挺好,至少我干啥,她都不管,我谈恋爱,他也不管,诶,就是,就是……我还是觉得你哥哥好。”
白晓兰一脸郁卒,“你哥哥才好。”
两个人都羡慕各家的哥哥。
只有杨冬梅和常欢,融入不进这个话题。
很简单,因为她们都是家里面最大的那一个,往往,大的孩子都要照顾小的孩子,另外还要让着他们,常欢都是这样过来的,杨冬梅也是。
尤其是,杨冬梅身上单子,可不不仅仅是上大学,养活自己那么简单,她的大学费用,是全村凑出来的,所以她身上有很大的压力。
“有哥哥真好啊,我真羡慕她们。”杨冬梅突然对常欢说:“要是我有哥哥的话,或许,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常欢笑了笑,道:“这是弱者才会有的想法,她们有她们的哥哥护着,但我们却要护着家里人,不一样的,所以不用去对比。”
“说的也是。”杨冬梅笑了笑,但还是觉得羡慕。
常欢也明白这一点,不过没多说什么。
杨冬梅羡慕张嘉怡和白晓兰的原因,是因为她们不用背负着什么,有哥哥在前面顶着,什么压力都不用承担,所以让人羡慕,但杨冬梅不是,她什么压力都要承担。
杨冬梅考上了大学很难得,她是全村想要供起来的大学生。
这个年代,像是杨冬梅这样的山村里的金疙瘩,总会出现那么几个的。
但是,能听到考上大学的村里人,却很少听到回村发展的大学生。
有些怕品行好,能力强的人,学有所成,就会带着全村发家致富。
但有些却不行。
有的是单纯的自私,有的则是有心无力。
带领全村发家致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眼界,资历,头脑等,缺一不可。
往往这样从村子里出来的孩子,除了有一股干劲,勤劳,刻苦,朴素,什么苦头愿意吃,什么活儿都能干,只要给活就会干这些优点之外,很少人有那种可以领着村里的人共同富裕的优势,因此这样的人,能出头的屈指可数。
毕竟,想要回报乡里,这些条件是完全不足够的。
你总不能找一个踏实能干的人,去领着一村人致富?
人家会做的就是种地种菜,管理田地,你让老实人管人?不是在害人吗?
所以,当这些从山旮旯里出来的大学生,学有所成,考上大学,抱着回馈乡里乡亲的伟大理想来到了大城市,想要展现自己的抱负时,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别说一展抱负,他们连养活自己都困难。这种打击,可不是寻常人能承受的。特别是,周围还存在着无数个比他们优秀的人,对比之下,自己成了很不起眼的那个,那种全村最亮眼和全校最亮眼的区别,敏感的人很容易在这样的对比之下,丧失自信心。
而一般,越是穷的人,自尊心越强,也越敏感,经常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触及到了他的逆鳞,引起对方无法预估的反应。
抗压能力不够,就很容易受到打击。
所以,与其想着一展抱负,回馈乡里,还不如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先把自己过得像个人样,才能思考着如何带着别人过个人样。
这样的人,常欢见过。
但也没打算告诉杨冬梅,因为杨冬梅已经自己有了改变,所以常欢也相信,她至少能让自己活出一个人样来。
往后能否带领村子里的人发家致富,那就看她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