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爷们请自重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章 西窗剪烛谋覆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京都·洛阳——

  寅时的洛阳城一片沉寂,除了天街上偶尔巡过的卫兵手中的火把,整座都城都在沉睡之中。与往常不同,紧挨着宫门的政事堂里还是灯火通明。这个大夏朝廷的核心地带,此时汇集了朝廷半数的大臣。这些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的大臣们,正在激烈的争吵着。

  无他,就因为冀州司参军王廷安弑杀成德节度使云麟并自任留后的奏折终于传到了京城。

  这已经是收到镇州知州飞鸽传书的第三天了,但是政事堂里面却还是拿不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左右仆射也好,六部尚书也好,各寺的寺卿也好,相互争论乃至于互相攻讦,这偌大一间政事堂里面的气氛近乎于凝滞。

  通宵议事是件消耗精力的事情,当今皇帝的第五子燕王李祝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小心翼翼的端起茶盏,趁机瞥了一眼旁边面无表情的两个弟弟,忍不住看了面前争的面红耳赤的萧慎。

  当日奏折一到洛阳,政事堂就争得不可开交,虽说父皇因为身体不适不能上朝,这事情总要先有个结果?前日把萧慎叫到了自己府上,而当时的谈话李祝至今历历在目:

  “萧尚书,咱们这样一直没有态度总不是个办法?现在朝野都看着这件事情,不如……”

  “不可!王爷现在绝对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萧慎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祝:“这是为何?”

  萧慎:“王爷,老臣敢问王爷,王爷现在是要如何发表意见?”

  “这个……自然是要承认王廷安的……”李祝有点糊涂,这不是废话么?好不容易让王廷安把云麟弄死了,难道自己还要主张去剿灭王廷安,这不是脑子被驴踢了么?

  萧慎:“王爷,剿灭王廷安当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但是主张承认王廷安的话,敢问殿下,薛霖、严厉之,还有朝野之中那些同情云麟、强调礼法的官员会怎么看殿下?”

  李祝被问的一愣:“这……这个嘛……”

  萧慎上前一步:“没错,如今朝野局势未明,太子领兵在外,朝廷手上没钱没粮,无兵无将,没有什么实力去剿灭王廷安,但是太子是会回来的。如果太子这次大胜,把钱粮兵马的事情解决了,那么到时候朝野一直要求剿灭王廷安,到时候殿下如何自处?”

  面对萧慎的步步追问李祝没了方寸:“这……”

  萧慎:“所以现在政事堂议不是议不出结果,是不能出结果!所有人都不敢把话说死,就连陛下现在都不肯召开廷议,对众臣也是避而不见,不肯表明态度,这是为什么?”

  李祝被萧慎问的一愣:“为什么?不是因为父皇身体欠安吗?”

  萧慎内心骂了一句草包,脸上丝毫不露,继续说道:“陛下这是在等!”

  李祝:“等?等什么?等四哥还朝?等四哥还朝了还能有我什么事儿啊!”

  李祝口中的四哥就是当今太子李玄。

  萧慎有些不耐烦了:“自然不是等太子……殿下,您可看到今日赵王和雍王的表现了么?他们难道心里就没有想法么?为什么却毫无动作?还不是因为他们明白,这个时候不管怎么表态都有风险,索性着这样拖着,打太平拳,等局势明朗了再说。”

  他口中的赵王乃是皇六子李原,雍王就是皇七子李淳,眼下太子领兵出外,两人与李祝一道监国。

  “原来如此,”李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继而狠狠道:“老六老七着两个滑头,嘴上说敬我是兄长,说此事要我做主,原来竟是打得这般主意!对了,今日多亏萧尚书力劝,才制止了朝廷立刻召回太子,要不然还真是麻烦。”

  “太子此时回来当然不可,大军在外,这事情传过去军心不稳会出大事的。”萧慎阴测测地笑道:“只不过……此时决不能让太子妃知道,太子妃腹中怀着孩子,要是出点什么意外,那可真是罪过啊……”

  李祝一听面露深思之状,过了一会又作色道:“萧尚书,今日礼部侍郎那个老混账,居然提出要让二哥回来!他昏了头不成?现在是本王在监国,叫二哥回来是什么意思?说本王才德低下么?!孤想明日找个由头罢了他的官,如何?”

  当今皇上一共有八个儿子,他们口中的太子,是四皇子李玄;二哥乃是吴王李禅。

  “不可!”萧慎想了想:“非但不可,殿下甚至可以主动向陛下提出召吴王回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