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闪回大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8章 失踪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等到王俊臣众人赶到镇子东边的工地上时,看到的依然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这里需要挖的沟渠和储水池也算是基本完成,但是这边的田地相对较多分布也很广,需要架设的水道也更长的多,工作量更大,所以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对镇子的另一边就要晚的多。

  杜长清带着众人走马观花全都看了一遍后,找了处地方休息歇脚,乡下地方稍显简陋,这里又是在工地上,连杯茶都没有,王俊臣跑了半天倒也没有挑剔拿了个碗喝了口水,找了个凳子坐了,对着杜长清说道:“张知监的能力还真是了不起,你们盐田务营建还不到一年,中间还出过大变故,换了不少小吏,就算是这样你们的组织能力也不可小看。今天我也转了一天了,发现所有的民夫在你们盐田务的官吏指挥调动下,每一处地方,每一个步骤,甚至是每一个人都是有条不紊,做事井井有条,这么大的工程,竟然是没有一处手忙脚乱的,就像是精锐的军队排兵布阵,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活,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太难得了。”

  杜长清也是点头赞同:“实不相瞒,下官也算是在各地都做过官,都没有见过像盐田务这样做事的,这其实全都是张知监的功劳。主要还是工程规划的好,在什么地方需要挖沟,什么地方需要储水,哪里需要架设水道,每个地方需要多少工时完成,安排多少个民夫做事,一早就已经规划的详细清晰,之后再安排小吏们现场指挥就好了,甚至连吃饭地点在哪里更方便都有计划。知监大人在盐田务时就一直要求所有官吏把自己需要负责的内容明确清楚,每天开始工作前先要把自己的手下召集起来,用很短的时间给大家讲清楚今天的任务是什么,工作量有多少,要让每个手下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到了一天工作结束,又会重新把人召集起来总结一天的成果,每个人做的工作有哪些不足,或是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使工作完成的更快等等。这样一天两天的还不明显,时间长了每个人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下官开始之时也是不太理解,虽然每天这样总结需要的时间很短,却感觉很麻烦又没有什么必要,结果在知监大人手下工作过了没多久就深有感触,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其实道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规划,慢慢就会越来越熟悉自己的工作,规划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合理,无形中就会减轻自己工作时的压力,工作中就会更轻松自在。”

  王俊臣听了感叹不已:“原本我还担心张知监太过年轻,又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大工程,怕是有些手忙脚乱应对不暇,所以一来到这里就匆匆忙忙的跑来察看,却没想到张知监做的如此之好,就算是我这样为官一二十年的老官来做,也做不到像他规划的这么好,原本还想着来指导一下,没想到却是只能过来添乱而已,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哪!想来也是,盐田务也是从无到有,只成立几个月就能为三司带来几十万贯的收入,没有张知监那样可怕的组织能力,又怎么可能做到这样的政绩?来之前只是觉得张知监在理财方面非常有能力,现在才知道本官是坐井观天了,完完全全低估了他的能力了。”

  正在几人休息聊天之时,有随从过来通报,说是有一附近乡村的里正想要求见大人,有事想要禀告,王俊臣也没有多想,以为是工程哪里出现了问题,随口吩咐把人带过来见他。

  很快在随从的带领下,过来了一位四十多岁将近五十岁的老汉,乡下人每日田间劳作,风吹日晒的就比一般人要显老,老汉的皮肤被太阳晒的有些黑,皮肤有些干枯,但是身体却比普通人还要硬朗。来人可能是平时没有见过什么做官的人,突然见了在座这么多的大官,有些紧张的说不出来话,只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口中连呼见过大官人。

  王俊臣示意手下把人给扶起来,微笑的安抚道:“老丈不比过于紧张,我大宋并不兴跪礼,此处也并非是在官衙之中,不需要太多礼节,放松一些。来人!给这位老丈拿碗水来。”

  那老汉起身之后又喝了一碗水,终于平复下来,王俊臣这才问道:“不知道老丈来找本官有什么事情?”

  那老汉急忙又行一礼这才说道:“老汉名叫高大保,家住在离此不远的东高村里,同时也是本村的里正,本来村里应张知监的命令,组织村里的百姓服役修沟渠,只是村里有两兄弟一个叫高全忠一个叫高全孝,前几天两兄弟和我们一起在河边挖渠,天黑之时说是去赴本家表兄弟的邀请,结果从那之后两人就再也没有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们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十几岁的小妹,全都指着两兄弟才能养活,如今两兄弟不知所踪,现在所有的人手都在为抗旱劳累,报到官府也没有太多人手去解决。作为本村里正,老汉也组织了不少人四下寻找打听,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几天时间,他们家里的老母亲天天以泪洗面,老汉心中不忍,听闻大官人到来,只好求到大官人这里,看看能不能解决此事,也好给那老母亲一个交代。”

  王俊臣听完奇道:“竟然还有这种事情发生?”说完看了旁边的崔骅一眼,崔骅急忙起身说道:“回宪使,下官来此也有些时日了,却没有听闻此事,想来县衙的人或是忙碌没有空闲,或是消极懈怠没有管这件事。”

  王俊臣不禁有些恼怒道:“真是岂有此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和其他案子不同,不能往后拖的。老丈,麻烦你再给我们详细讲一下,那两兄弟失踪那天的情形。”

  “几位官人,老汉我也不是太清楚啊,只是知道那天干活时有人来给他们两兄弟带了个口信,来人只是说了让他们两兄弟晚上回去前顺路拐到南高村的本家表兄弟高全顺的家里,好像是高全顺要请他们两兄弟吃酒,因为我是里正,所以下工的时候本村来的人都要到我这里集合,之后他们两兄弟就给我说了这些后就和我们分开,往南高村的方向去了,这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两人了。”

  崔骅一边思考嘴里一边说道:“这么说其实最后看到两人的应该是所谓的表兄弟高全顺才对,那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找过高全顺问问,那天晚上他有没有看到过两兄弟?”

  “老汉自然是去问过了,那高全顺说当天晚上两兄弟是在他的家里吃的酒菜,吃饱喝足之后也是他亲自送两人出的家门,在那之后就再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崔骅又问道:“那老丈知道不知道高全顺的为人?是不是有什么好赌好酒之类的陋习,有没有可能会有动机对两人不利?比如因为赌钱欠人钱财之类的。”

  “那倒是不太可能,咱们乡下种地的汉子,大多都没有那么多的坏习惯,每天都是在地里忙活,就算是农活不忙的时候,也都想着干些什么挣点零钱补贴家用,像是赌钱之类的那是半点也不敢沾的。那高全顺我也是知道的,并没有听说有这些坏习惯,家中只有一个有病的老父亲,全靠高全顺一人给田家当佃户种地为生,每天都是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种地罢了,倒是听说因为田家的地租较高,生活上就经常会有些困难,高全顺和高全忠两兄弟是本家的表兄弟,我们两个村子离的也近,这几人小时候可以说是一起玩到大的,感情也是非常好,所以两兄弟看他困难也是经常接济一下他,才让高全顺一家能够顺利坚持下来,所以说高全顺绝不可能会对两兄弟有什么坏心思,再说两兄弟身上也不会有什么钱财,怎么可能会让人起歹意呢?”

  “如此说来高全顺与两兄弟确实关系不错,应该不可能会对两人不利啊,难道是两兄弟晚上喝的大醉不小心掉到河里被河水冲走不成……不对!那高全顺家境困难,怎么会突然有钱置办了酒菜请两兄弟喝酒?”王俊臣突然想到了什么,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老汉当时也是好奇,问过了他哪来的钱能买酒菜,他当时说的是最近干旱,田家看他们这些佃户们干活辛苦特别赏下来的酒菜,并不是自己花钱买的。当时老汉也没有在意,现在想来倒是有些奇怪,那田家对待下面的佃户们一向极为苛刻,怎么会突然改了性子赏他们酒菜了?”

  王俊臣也有些想不明白:“唉,有些想不明白啊,不过咱们不能不行动,还是要尽快找到人才是,这样,崔骅你立刻带上一些人,先到高全顺家里走访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然后沿着沭河向下游方向,万一两兄弟真是吃了酒菜喝的大醉,不小心走在河边掉到了河中,沭河的河道宽,水量足,水性差一点的话真有可能会出现不测,注意查看有没有最近落水的痕迹。”

  崔骅答应下来,从跟来的随从中挑了几个人,这些都是跟随在王俊臣身边查案追踪的老手了,向高大保问清楚了南高村的方向,带着人就赶了过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