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神龙御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1章 惊回首!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五十一章惊回首!

  线条以刚性的质感,架构出山峰嵯峨的形状。借助深浅色差对比,山以突兀的立体身躯豁然站立。

  大化狂势的勾勒,果断制造那么多挺拔的断面。这些奇形怪状的刀崖、剑峰、棱斧、月铲……“生长”在恢宏浩瀚的空间。

  每个同学都在努力构思——那种天然意象接近饱和的灵气!

  蒋涵子从来不认为画画就是一件简简单单的装饰。当一个人把触动万化的敏感心收紧,凝化成一支小小的笔,朝向既定的目标挥出去,实际上那就是一个锐利杀伐的武器!

  他就是用一把,谁也理解不了的小巧精炼之刀,像一个敏捷冷静的手术医生那样,去拨动僵硬世界的一根根神经。

  黎山是峻峭的,速写就是飒飒果断的风。而蒋涵子的画笔,是深灰的冷色系,铅硬撩勾就是一个英武劲健的寒刀。

  “猴哥”在蒋涵子的身后不远的地方,一边指导别的同学,一边游弋。他打闪的目光,总是在漫不经心的瞬间,会有一个闪电般的飞跃……

  显然,“猴哥”不愿纤触一颗凝固心,引发震动的微波。只能这样不经意间,给予注视。

  用硬朗笔刻画一个光彩弱减的温柔夕阳。真不知道,这个看着文气、却很固执的少年,一个人的世界是怎样的一种气境?

  蒋涵子非常习惯运用线条的特点,创造带有质感的可视图案。

  他的每一笔都是一个用刀劈向某个方向直观线条。只是那么多的刀线密叠起来,才会渐渐发现他心灵真正的目的!

  是啊,大自然界真实呈现出来的突兀、流动、明暗……就是一种不平衡。不平衡形成瞬间流动,形成和谐的平衡整体。就是造化的大美!

  蒋涵子就是有目的的捕捉——那些流动中的不平衡感。

  所以,他的每一笔其实都是粗糙的瞬间……

  不过,在一个很不经意的突然之间,瞬间的那个平衡妙点就会从粗糙的线条中射出“光线”!

  是的,那种惊乍般的“光线”,才是真正的目的!

  其实,一个人思索,只要有具体的“形状”,“猴哥”就能察言观色。

  蒋涵子渐渐进入画境的那一刻,“猴哥”就静静地坐在一颗石头,去看姜涵子运笔的姿态。

  “猴哥”显然看到的不是一个执笔作画的人,而是那些细微动作迸射的刀光剑影!

  这一点,除了蒋涵子,他从其他写生的学员感受不到太“夸张”的东西。

  而且,“猴哥”发现:蒋涵子一直是“不平衡”的。其他学生一开始就是以临摹,表现出规则与平静形成的习惯化韵律。

  这是他不能不留神这个异类的特殊原因。

  奇怪的是,蒋涵子经常的模样,总是那种文静气质的写意。这实在给“猴哥”留下太多的“骗局”。

  蒋涵子似乎很清楚,土石方工程般的大山,那是造化的鬼斧神工。他只能用最敏感的知觉,捕获那些大自然疯狂的视觉冲击!

  所以,感觉已经变作歙张呼吸的“气体”,一个不平衡的存在,就可以在心空掀动气流。

  眼睛看不见的,心却可以!

  忽然,蒋涵子发现,心思跟着一个目标物体前进时,一个模糊的痕迹与他伴行。

  空间明显存在一个有目的、与自己谐动的“不平衡”。只是这个“不平衡”根本不属于他要绘画的素材,而是心灵的重叠,也就是说:心灵有一个投影!

  比如,一个人看不见自己全部的轮廓,但有一面镜子或一道光芒,就可以。

  可见,无形的世界,有一道照射自己心灵的光!

  只有极致状态的一颗心灵,才可以拨开心空的芜蔓,清晰地发现这个不经意的秘密。

  心感的投影在前边……

  作画中的蒋涵子突然——惊回首!

  只见“猴哥”那双眼睛和蒋涵子生气的目光碰撞在一起。

  “猴哥”似乎知道蒋涵子有“回马枪”。不过,他显然做好足够的准备。仿佛一个老谋深算的大将,故意先卖一个破绽,引起对手去留意……

  蒋涵子和“猴哥”对视片刻,无语。

  你看我了?!

  就看你了!

  “猴眼!”蒋涵子心里自语道。不过,很快自敛一下,露出腻人的笑脸……

  “猴哥”右手挠挠左手背,不经意的样子,好像在说,你这只妖精,早就应该意识到齐天大圣的存在。

  蒋涵子忽而记起,“猴哥”在课堂上讲过的绘画“三重境”。

  那时,同学们都说他讲那些大道理,就是天宫里的传奇故事。

  现在,蒋涵子领教了他不经意洞透一颗“心”的神秘力,心里暗暗吃惊。

  在蒋涵子眼里,除了“老树精”,还没有一个人,无形下潜着如此敏察自己内心秘密的穿透力。

  只是“老树精”秘而不宣。“猴哥”显然能做到潜藏,但他还是想让蒋涵子一个人知晓:他非同寻常的存在!

  “猴哥”说的“三重境”看来真的不是儿戏!

  一重境,指聚精会神专注眼前的写生对象。绘画者生命的全部,沉淀在一个唯一的形状、目标、观点。除此以外,他对其他意象万千的事物的察觉是黑暗或迟钝的。

  二重境,意识可以准确感受目标物立体感的存在。在灵动的游离之际,感觉很容易捕获瞬间的痕迹……

  眼前的世界是透澈流动的。其他的意念一旦化成目的,就能去感知。

  三重境,生命感知森罗万象,空灵通透。绘画中每一个确凿有形的勾勒,都会附着个人的情味。一颗感触到“真实”的心,就会从最平淡的素色画境里,“看”出有生机的活动、饱满的颜色、原质的气味……

  哦,原来,要从一幅素笔画达到极限的表达,就是修炼一颗超脱般的心!

  蒋涵子尽管对绘画境界的认知,是有点儿模糊。但是,拿起笔的这一刻,这些话儿感觉起来,似乎一点儿也不奇葩。

  话不懂,但直觉似乎默认了。

  这就叫意会!

  “猴哥”走远了。给别的同学指点着……朴素的样子,多么没有新意。平常无奇得足以让人昏昏欲睡。就好像夏天的午课。

  而蒋涵子仿佛瞬间惊醒,那些曾经当成猛料的大话,正从刚才的一个“惊险”,变作平凡中隐藏的奇迹!

  “刹!”

  一刀如,落笔。

  画面上,山断,云敛。豁口处,崖亭凝住火烧云。

  黎亭夕照!

  山与画红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