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三国全是妖孽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十二章 三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句丽县。

  此县是玄菟郡的治所,也是前朝武帝留下遗产,是那位雄才大略的刘野猪灭卫满朝鲜后所设立。

  不过,行走于于县内,杨信却只有一个感觉,——寒酸。

  这座破烂小城,“家徒四壁”、“鸟不拉屎”都不足以形容其寒酸,就是耗子来了,都得含着眼泪搬家。

  “这才是真正的贫贱不能移……”他心有触动,感慨一句道。

  对那位素未蒙面的玄菟太守,杨信肃然起敬。

  在如此苦寒之地,数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实令人钦佩。

  “怀瑾握瑜,安贫乐道,说的就是府君大师了。”徐荣也由衷感叹。

  太守府。

  说是太守府,其实不过是个四面漏风的破房子,无半点威仪可言。

  一路向内。

  终于,在徐荣的引领下,杨信见到了耿临。

  ……

  耿临是一位尨眉皓发的耄耋长者,谈吐风雅,精神矍铄,举手投足有杀伐之气,让杨信联想到张奂。

  不过相较张奂的内敛,他因久居边地,少了几分儒雅,而多了几分利落。

  “府君大人,我还有公务在身,就先走了。”送完人后,徐荣识趣地告辞。

  “你去吧。”耿临颔首,上下打量着杨信,心生讶异。

  在杨信来前,杨赐就早有书信送达了。

  耿临看过书信,清楚前因后果,对于杨信,心中也早有些自己的猜测。

  耿临料想:少年愿来此苦寒之地历练,必不会是膏粱子弟,才能且不说,必是个有志气的。

  不过,耿临却没料到,面前少年步履轻灵,雄姿英发,分明是勇力过人,和普通杨氏子弟天壤之别。此外,以他的老辣眼光,同样看出,杨信所带几人,俱为猛鸷之士,有两个甚至有“万人敌”的潜质!

  “弘农杨氏,今出麒麟子矣……”他暗暗感慨。

  “拜见府君。”杨信双膝弯倒,踏踏实实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没有半点怠慢。

  “快起,快起。”耿临一惊,当即面露笑容,伸手搀扶,“我与伯献兄相识多年,乃是通家之好,你我见面,就不必这么多繁文缛节了。”

  他和杨赐是故交。

  若非如此,杨赐哪敢将杨信完全放养在辽东之地?

  “不止才华横溢,心性却也是上佳。”耿临心中判断,笑容愈发可亲。

  杨信的举动,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耿临本来以为,面前少年卓尔不群,身上又有弘农杨氏嫡子光环,难免会和那“路中悍鬼袁长水”一般,会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

  却不料,杨信态度恭顺,行礼也一丝不苟,没有半点傲气。

  耿临盯着对方,满眼都是自己十五六岁时的模样,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

  不过,杨信这一跪,却绝不是作秀,而是诚心诚意。

  北上途中,他和徐荣一番长谈,也大概摸清了辽东这一片的局势。

  辽东边地有“三柱”,分别指三位政绩卓越的太守,皆是文武兼资,而且都是天命者!

  玄菟郡太守耿临,天命“灭蒙”;

  渔阳郡太守郭勋,天命“钦原”;

  还有,最重要的一位,则是大郡辽西郡太守赵苞,天命“陆吾”。

  三人是边郡太守,故而都是多面手,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得防备着扶余、高句丽、鲜卑、乌桓等部,不时需要守望相助。

  当然,既然有朝廷柱石,也就有混子。

  辽东郡太守祭和,乐浪郡太守王方,就是货真价实的“猪队友”,干啥啥不行,扯后腿第一名的那种。

  偏偏,这两无能之辈,祭和在朝中有人,王方则是本地大豪,明明治理一塌糊涂,屁股下的椅子却比那三位还更牢靠。

  故而,在辽东这几郡,形成“三神带二坑”的局面。

  也正因如此,徐荣身为玄菟郡的军候,却得前往辽东郡,跨境讨贼。

  三郡之中,又属耿临处境唯艰。

  玄菟郡南接辽东郡,东南是乐浪郡,身边挂着两个拖油瓶,西边的赵苞却离得远,时常鞭长莫及。至于更西处,远在渔阳郡的郭勋,则根本指望不上。

  更有甚者,玄菟郡是真正的弹丸之地,下辖区区五县,地盘更是不足辽东郡的四分之一,本钱少得可怜。

  耿临镇守玄菟多年,其艰辛和能力都可见一斑。

  除了耿临外,对辽西郡的赵苞,杨信也生出兴趣。

  原因无他,——陆吾。

  陆吾,是镇守昆仑之丘的护山神兽,属于上等天赋,种种天赋尤为强大,绝非寻常。

  杨信当然不会“只认天命不认人”。

  不过,能得“陆吾”命格的,肯定也不是简单人物。

  简而言之,命格低劣的,不一定是寻常之辈;但命格出类拔萃的,则必非寻常之辈!

  ……

  “你从河东郡来,横跨了大半个大汉……”谈笑时,耿临温言问道,“千里奔波,吃了不少苦吧?”

  杨信摇摇头,声音铿锵道:“府君卫国戍边,霜风雪雨中为大汉守国门,这才是真正的苦!我不过是跑跑腿,实在不敢言苦。”

  这不是马屁,但耿临听在耳中,却是十分受用。

  接着,他又问起杨信的一路见闻。

  杨信也不隐瞒,将自己灭杨奉、郭太,斩昌岳,计破管亥、华虎等事迹,言简意赅,娓娓道来。

  耿临听得心惊,听到动情处,时而连连赞叹,时而面露感怀。

  “老了,我是真老了。”他摇头叹息,喟叹着道,“将来,大汉就要靠你们这些后起之秀了……”

  杨信连道不敢,笑着道:“府君大人老当益壮,说不准在这几年,就能破扶余,灭高句丽,一劳永逸地为我大汉除一边患。”

  这却是货真价实的马屁了。

  耿临闻言,大笑不止。

  他又问起杨赐的身体情况,接着,终于聊到正题。

  “子誓,在我麾下,共有四位军候。”耿临正色道,“徐荣你已经见过了,还有公孙瑁,田仪,张纯三人。我的想法,是将你安置在公孙瑁的麾下。”

  “公孙瑁?”杨信皱眉。

  耿临笑了笑,一一介绍:“公孙瑁是前太守公孙琙的从子,他熟识兵法,麾下五百精卒,平日负责镇守玄菟;渔阳人张纯,和乌桓有些联系,他有三百义从,尽是乌桓突骑,主要对抗鲜卑;徐荣是平民出生,麾下仅两百余部曲,但责任重大,常常越境游击。”

  杨信疑惑,追问道:“田仪呢?”

  “咳咳,”耿临干笑一声,低声道,“田仪为郡中大豪田韶之子,我给田仪个军候之位,田韶会按时给我军补充些钱粮。”

  “明白了。”杨信点点头。

  简而言之,公孙瑁是关系户,张纯是雇佣军,田仪是钱袋子,只有徐荣,没背景没关系也没钱。

  所以,送死也是他,背黑锅也是他,硬骨头他啃,吃肉喝汤他却得排到最后,麾下更是难以补充兵员。

  他想通了很多事,明白为何徐荣用兵如此锱铢必较,也为何他对自己的态度如此热切。

  徐荣瞧上自己,咳咳,自家这群兵了。

  不过,杨信也清楚,耿临绝非尸位素餐,他也有他的难处。

  玄菟郡就这一屁股大的地方,且被朝廷遗忘,爹不疼娘不爱。他想要支撑,就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也需要虚以为蛇。

  杨信眼神几闪,猛地抬头,昂然道:“府君大人,我想跟随徐军候。”

  “徐荣?”耿临闻言,不由面露赞赏,但眉间又悬起忧色,“子誓,我可得提醒你,跟着徐荣,你会吃很多苦头,甚至时常陷入危局。”

  “我不怕苦!”杨信沉声道。

  他心中暗道:——来吧,不要因为我是娇花而怜惜我,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