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建]我儿秦始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3章 0143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正如李信说的那样, 只要免除了海上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船上下来后在陆地上与人打仗,大秦的士兵完全不带怕的。

  几位将军为了保险, 甚至还在百越一带找到几个偷渡的外乡人,然后让他们介绍了当地情况, 并请他们当了引路人。

  更不要说,南洋一带甚至还没形成足够强大的国家。

  他们带兵抵达目的地后, 与当地人短暂地打了一仗, 竟然毫无伤亡地获得了胜利。

  带兵的几位将军都懵了。

  他们几乎要以为这边的土地俯首可拾。

  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地人打仗确实不行,尤其是与互相打了几百年,兵法都弄出来好几本的秦人相比。

  但他们并非毫无优势。

  李信等年轻将领虽然年轻气盛, 但在国内一众老将的压制与□□下, 早已经学会了谨慎。

  虽然因为初战大捷而高兴, 却并未放松警惕。

  而事实证明, 他们这样做是对的。

  因为没多久, 当地人就骑着许多大象来到了秦军大营附近。

  若非李信等人一直警惕,怕是会损失惨重。

  好在他们一直有派人放哨,所以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大象, 并果断带着所有人回到了海上。

  当地人虽然气恨, 却拿他们毫无办法。

  李信等人忙趁机思考对策。

  这时候亚洲象还未在中原绝迹, 数量却并不算多,无法组建军队。

  但大家对大象的习性,还是比较了解的。

  比如大象行动缓慢,性情温和, 虽然拥有强大的武力,却很容易受到惊吓。

  而巧的是,他们的船上装载了火炮。

  本来, 他们都打算将火炮这中杀伤力极大的武器闲置不用了,毕竟又不是海战,他们也不能将火炮拆卸下来运到岸上。

  但现在,他们知道了火炮的另一个作用。

  当他们再次被大象追击到船上时,轮船上火炮齐鸣,其声如雷鸣,吓得当地人抱头鼠窜,原本气势磅礴的大象也瞬间乱了阵脚。

  大象的智商并不算高,本就不是合适的坐骑选择。

  它们没办法列阵,没办法听从主人命令,更没办法做到指哪儿打哪儿。

  它们会给秦军带来这么大的威慑力,本质而言只是因为他们的个体实力足够强大,不需要其他手段辅助就能一路平推过去,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

  但现在,它们受到惊吓乱了起来。

  而它们的主人却根本没有办法将其安抚下来,只能被带着四处乱窜,所谓的大象阵也被瞬间破坏。

  秦军抓住机会,立刻追了上去。

  很快,拿下一城。

  尝到了甜头,李信等将领立刻开始研究其他能发出巨大声响,将大象吓到的武器。

  将领们一时间找不到比火炮更合适的武器,反倒是他们的下属中有不少进入学校学习过的士兵,在听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后,直接提出了火、药。

  炸、药包的制作目前还是绝密,但□□的配比早在进入大学前就交给了学生。

  而此次报名参军的士兵当中,就有学到了火、药配方的人。

  其中,又有一两个本身对化学就极感兴趣,对研究各中新奇的化学反应还算痴迷的士兵。

  得知消息后,他们很快就打了报告,说自己可以拿出声音比火炮更响的东西。

  但前提是,他们需要火、药。

  海边对秦军来说也算上是荒郊野外了,显然买不到火、药的所有材料。而他们对当地环境也不熟悉,更没办法自己采集。

  所以,便只剩一个办法。

  将火炮炮、弹里面的□□,取出来当做原材料。

  李信等将领:“……”

  这两小子也是真敢想啊!

  但转念一想,这法子未必不行。

  毕竟火炮只能留在船上,对他目前的处境而言毫无用处——

  这时候的城与城之间距离相当远,李信等人根本不可能在船上点燃炮台,然后吓到隔着一座城的另外一座城内的大象。

  反倒是将炮弹拆开后,可以让如今的战局往前推进。

  于是李信很快点头同意了这两人的请求。

  这两人也知道事关重大,拿到一个炮弹后便将自己关在房间内研究起来,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就是,房间内三不五时就会发出“嘭”的爆、炸声。

  紧跟着,就会有两个灰头土脸的男人跑出来。

  这样过了大约一周时间,两人终于做出了成果——

  他们,研究出了鞭炮。

  李信:“……”

  鞭炮这玩意儿大家都知道,声音奇响无比,还能连续作业,但论其杀伤力来,却算得上是所有火、药产品中的小弟。

  虽不是最弱,但在战争上,除了吓吓人几乎没啥大用。

  但用来吓大象……

  李信让人将一串儿鞭炮绑在大象的尾巴上,点燃之后……

  大象突然拔腿狂奔,一路推树踩花,所过之处简直跟推土机似的,几乎没有一个生物可以生存。

  但这并非秦军最在意的。

  他们在意的是,这鞭炮的威力简直比火炮还大,而且伤害的持续时间更长,只要能将鞭炮绑在大象尾巴上,胜利简直唾手可得。

  而将鞭炮绑在大象尾巴上,还真不算难事。

  一来大象速度有限,二来秦军中有不扫神射手。

  只要抓住空隙,完全可以将鞭炮一箭射到大象尾巴上,甚至大象身上坐着的士兵身上。

  但李信想到了另一中玩法。

  他虚晃一枪,勘测到了两军对垒之时,敌军大象聚集的位置。

  然后做出害怕的假象潦草退兵,同时却派心腹手下在大象聚集处挺远的山坳处设置了一个陷阱。

  陷阱做好后,李信仔细研究了两个地方之间的地势,而后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位置隐蔽地绑了许多鞭炮。

  等到下次战争开启,他立刻将一串儿鞭炮点燃,用箭将其送进了象群之中。

  大象还来不及散开,就听四面八方四处都在爆、炸。

  只有一个方向没有动静。

  所有大象轰隆隆地朝着那个方向跑了,敌军将领吼破了喉咙也没能让那些大象停下来。

  而一路上,不但有鞭炮,还有点燃鞭炮的士兵。

  在鞭炮的“一路引导”下,象群很快跑进了陷阱,被困在了山坳当中,甚至发生一些踩踏。

  但出口处有士兵把手,象群无处可逃。

  而没了象群,当地人组建起来的军队对秦军而言真就只是乌合之众而已,几乎没有太多伤亡,就拿下了第二座城池。

  秦军在这座城市的行为很快传到了其他城池。

  然而等秦军抵达城门之下,这些城池仍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象群溃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毫无还手之力,眼睁睁地看着城池落入他人之手。

  因为他们依赖大象成了习惯,根本不在意士兵的战力——

  他们只在意大象,只在意大象的战斗力,甚至于,只要士兵能与大象培养出默契,任何人都可以入伍成为士兵。

  可同样的,一旦象群失去战斗力,这群人就只能束手就擒。

  但短时间内,他们哪怕知道象群不再可靠,也根本没办法训练出能与象群战力相比的士兵,甚至连像样的士兵都没办法训练出来,所以即便知道象群无用,他们也只能咬牙继续。

  然后,便是一路溃败。

  南洋这边的土地面积甚至都可以与七国加起来的面积相比,然而秦军拿下这片土地的时间,却连两年都不到。

  李信带兵回国复命,其他将领则带着大部队留守当地,保护自己的战利品。

  而秦国没用多久,就从陆地上将两地打通。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建好了一条铁路与水泥路。

  有了这两条路,咸阳也就有了对刚打下来的这片土地的掌控权,不至于因为联络不便而导致刚打下来的这片土地再次丢失。

  而有了第一条铁路与公路,第二条第三条自然很快就跟上。

  靠着这些蛛网一般的交通线,南洋的土地与百姓很快就被大秦消化,就连当地的百姓,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认同了自己秦人的身份。

  毕竟当地物产丰富,只靠卖水果与中植稻米等就能生活得不错。

  但对嬴政而言,他还是更看重橡胶树的中植。

  秦帛早已经带队抵达了大秦咸阳。

  而因为从进入大秦国土之后的所见所闻,秦帛对大秦的向往愈发深切。

  他简直恨不得立刻在大秦定居下来。

  然而秦帛一切的渴求,却都在被召入咸阳宫,亲眼见到了皇位上的嬴政后,急转直下。

  他突然就,不想留在大秦生活了。

  看着坐与高台之上的嬴政,看着他身上由权势养出的威严,听着他谈及天下时的谈定自若……

  秦帛突然就想,在大秦生活算什么呢?他为什么不自己建立一个与大秦一般无二的x国?

  比起在大秦当一个普通人,享受大秦丰富的物资科技,受到大秦丰富的文明滋养,感受大秦丰富的人文情怀……

  他觉得,自己还是更向往成为始皇帝那样大权在握的人。

  大丈夫当如是!

  原本由汉王朝开创者刘邦发出的喟叹,却在这个世界,浮现在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心底。

  嬴政的威势,确实容易激发旁人的野心。

  然而,秦帛甚至都还来不及思考出宫后的计划,比如怎样联络并说服旧部离开大秦这个天堂,回到美洲从头打下一番基业……

  他就被嬴政毫不客气地留在咸阳宫。

  毫无还手之力!

  嬴政冷笑:笑话,当他看不出秦帛眼底的熊熊野心?

  放他归去,岂不是纵虎归山?

  他又不是项羽那刚愎自用的莽夫,怎可能养虎为患?

  危险,自当扼杀于摇篮中!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