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遮阳
褚威冷回到家时, 褚老大和赵氏已经醒了过来。
赵氏正在看鸡圈里面的鸡,褚老大则是在一旁的菜地里拔草。
瞧着儿子是从外面回来的,赵氏好奇地问“你啥时候出去的,咋没在家休息?”
褚威冷没跟赵氏说他去干了什么, 用了别的理由“儿子习惯了, 在军营中早睡早起, 中午不休息。刚刚去外头转了转。”
赵氏听后, 道“哦,你不累就好。要是累的话,就回屋歇着去。”
“知道了,娘,儿子不累。”
说罢,褚威冷朝着褚老大走去, 蹲在了褚老大身侧,跟他一起拔草。
昨晚实在是太累了,罗蒹葭这一觉睡了一个时辰才醒过来。
刚躺床上时,她还在担心褚威冷突然回来了。
渐渐地, 没听到动静,她又困极, 便放心入睡了。
醒过来时, 褚家三口人正在院子里忙活着什么。
看到她出来了,赵氏热情地跟她打招呼,招呼她过来“蒹葭, 你醒啦, 快过来看看。”
罗蒹葭连忙走了过去, 低头看了看地上的东西, 没看懂这些木架子是干什么用的。
赵氏马上就为她解惑了“冷哥儿说如今天气太热了, 太阳太晒,要给咱们做个棚子,这样就不怕太阳了。”
罗蒹葭微微挑了挑眉,抬眼看了一眼穿着白色里衣,蹲在地上忙活的褚威冷。
其实她一直都觉得挺晒的,但却没想过要弄个棚子遮一下。
褚威冷看着糙,做事倒是粗中带细。
她不禁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些思维定式了,做事不够活泛。
褚威冷把两根木棍固定在了一起,抬起头来。
此刻虽说已经是申时,不像午时那般热,但温度也不低。
只见他脸色微红,脸上布满了汗珠。
恰巧有一滴汗顺着额头流向了眼睛,滚到了睫毛上方。
他也不甚在意,抬起来袖子擦了擦。
瞬间,白色的袖子脏了一块。
再看旁边的褚老大和赵氏,脸色也是红的。
“我去煮些绿豆汤。”罗蒹葭道。
也不知道褚老大和赵氏干了多久了,这么热的天,即便是在阴凉的地方也容易中暑。
“行,我帮你烧火。”赵氏道。
“不用了娘,我自己来就行,您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会儿,别总在太阳底下。”罗蒹葭道。
“哎,娘知道了。”赵氏笑着应下了。
罗蒹葭一走,赵氏的眼神又回到了丈夫和儿子正在做的事情上。
见儿子脸上的汗一直往下流,赵氏道“冷哥儿你把里衣脱了,天儿这么热都湿透了。脱下来娘给你洗洗去。”
褚威冷早就想把里衣脱了。
可一脱,他就想到了早上罗蒹葭提醒过的事情。
热和让爹娘担心相比,他宁愿热着。
“不用了,娘,就这么穿着。”
“这是咋了,三年不见你还害羞了?家里又没外人,脱了,湿哒哒的穿着难受。”赵氏又劝道。
“真不用了,娘,儿子习惯了,在军营里就这么穿着。”褚威冷开始撒谎。
赵氏很是惊讶“啊?这么热的天军营里还规定要穿着里衣啊?那得多热啊。”
褚老大疑惑地说“我年轻时咋听说军营里都是男子,大家都光着膀子。”
褚威冷轻咳一声,道“爹,咱们地处南方,热。边关在北边儿,冷极了,即便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也不像咱们这边一样热。”
赵氏从没出过远门,对儿子说的事情感到了惊异。
“真的吗?还有这样的地方啊,我还以为咱们大历国都是一样的呢,竟然不一样热。”
“是啊,不仅不一样热,冬天也不一样冷。边关最冷的时候会下雪,水会结冰。”褚威冷道。
赵氏和褚老大都没出过远门,也都对儿子待过的地方很感兴趣,很快,两个人的注意力就放在了边关的风土人情上,问了很多问题。
褚威冷见他娘不再关心他穿什么,也放心了很多,跟他娘讲起来关于边关的事情。
在褚威冷的口中,边关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
地方很大,土壤非常肥沃,人也比较爽朗热情。
褚家的院子就这么大,罗蒹葭自然也听到了外面的谈话。
听着褚威冷的话,她的思绪也飘到了边关。
今日天气本来就热,她又烧着火,厨屋里就更热了。
一想到边关的气候,她突然有些向往。
再听褚威冷说的边关的那些事情,她就更喜欢了。
心头想着,等以后跟褚威冷和离了,定要去边关游历一番,这才不枉她来这个世界走这一遭。
不过,想着想着,听着锅里水滚的声音,又回到了现实中。
其实,除了夏天太热,南方也挺好的。
山清水秀,空气湿润,适合人生活。
褚威冷是个孝顺的人,肯定跟褚老大和赵氏说的都是些好听的话。
实际上,边关那边未必能有这么好。
毕竟那边正在打仗,冬天又太冷。
这般一想,罗蒹葭又觉得现在也挺好的。
不一会儿,绿豆汤熬好了。
罗蒹葭把锅底的柴火抽了出来,埋在下面的锅底灰中,让火熄灭,又把锅盖打开,把里面的绿豆汤盛了出来,放到了盆里。
随后,她去井里面打了两桶水上来,倒入了一个大盆中,又把盛着绿豆汤的盆子拿过来,放入大盆中镇凉。
做完这些,罗蒹葭走过去看了看他们在做的棚子。
说实话,她非常好奇到底想做成什么样子的。毕竟这个跟她以后的生活密切相关,她很关心这样的事情。
这会儿,褚威冷和褚老大正在思考该怎么固定的问题。
因着讨论的太过认真,即便是汗水划过了眼睛,褚威冷也像是没察觉一般,眨了几下眼睛,拿起来几根木棍,比划了一下,问褚老大“爹,你看这里这样弄行不行?”
褚老大年少时跟着村里的一个老木匠学过两年木工活,这些年自己也做过不少东西。虽然不太精通,但多少懂里面的门道。
“也不是不行。爹没做过这么大的,怕东西大了,不牢靠,容易倒。”褚老大迟疑地说。
“咱爷俩先试试,不行的话再重新做。”说罢,褚威冷就继续干了起来。
“行。”
罗蒹葭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又听他们讨论了一番,渐渐明白过来他们要做什么样的棚子了。
下面是几根插在地上的棍子,上面有几根横着的棍子,再在上面搭一块布。
非常简单。
问题也非常明显。
如果只是一个小小的棚子,插在地上的棍子没那么长的话,还能固定住。
但如果高一些,估计就有些难了。
过了一会儿,罗蒹葭感觉绿豆汤差不多了,就去洗了洗手,把小盆端到了厨屋,拿出来几个碗,一人盛了一碗。
出来时,褚威冷已经做了个大概。
如他们所料,很不稳固。
赵氏见丈夫和儿子面露愁容,又见他们脸色微红,便道“先歇歇,喝口绿豆汤,喝完再弄。”
罗蒹葭用托盘拿过来四碗绿豆汤,就放在了褚威冷身侧。
褚威冷也着实热,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端起来绿豆汤就咕咚咕咚喝了起来。
褚老大正想喝,罗蒹葭便道“爹,娘,先洗洗手,以防病从口入。”
褚威冷看了看碗边被自己抓了个灰色的手印,心情复杂,抬头看了一眼罗蒹葭。
罗蒹葭看也没看他一眼,端起来自己那一碗慢慢喝了起来。
赵氏洗完手回来,瞧着儿子已经喝完了,便道“娘再去给你盛一碗。”
“不用了,娘。”
说罢,褚威冷又继续研究如何做棚子了。
罗蒹葭听了一会儿,忍不住道“爹,不如上面做一个跟伞一样的形状。”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看了过来。
“跟伞一样?”褚威冷听后,慢慢琢磨起来。
“可伞面是不是太高太大了?那几根架子也不好做。”褚老大道。
“咱们可以做一些小的架子,多做一些,做成三角形的,比较稳定。”罗蒹葭道。
语言是苍白的。
罗蒹葭一两句话也解释不清楚她从前见过的棚子。
她把碗放在一旁,从地上捡起来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起来。
其实,就是上面是个大伞,下面四周用几个柱子固定起来。
大伞里面的支架不是用的几根长棍子,而是用很多小的棍子,交叉在一起。
“这看起来倒是跟盖房子的形状差不多。”赵氏没听懂,但她看懂了。
“对,就是这样。”罗蒹葭点头。
“为啥要用这么多小棍子,一整根的长棍子是不是也可以?”褚威冷发出来疑问。
罗蒹葭解释“可以,但不如这样稳定。而且,这个收起来比较方便。这些交叉在一起的棍子往中间一合并,就折叠着收起来了。”
听到罗蒹葭的解释,褚威冷眼前一亮,赞赏地看向了她。
“娘子好生聪慧。”
罗蒹葭见他明白了,便放下了木棍,笑了笑,没再多言。
赵氏笑着道“蒹葭一直都这么聪明,能娶这么好的媳妇儿是你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可要好好珍惜。”
对于这番话,罗蒹葭更是不会回应,端起来刚刚放在一旁的碗,掩饰自己内心的尴尬。
褚威冷听后,却突然看向了她。
罗蒹葭以为她要顺着赵氏的话说什么,而这一番话,定然不是她想听到的。
她便假装没看到,端起来碗,试图遮住褚威冷的眼神。
褚威冷却没有因此而止住自己的话,而是道“娘子,你没洗手。”
“……”罗蒹葭手顿住了,抬眼看向了褚威冷。
“小心病从口入。”
罗蒹葭抿了抿唇,手微微颤抖,极力忍住才没把手中的碗捏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