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大唐之我是东方教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93章 指路寻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曲辕犁完美适宜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短曲辕犁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小坡村位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因为其气候原因,农田大多为旱田。不过就算是这样,曲辕犁的便捷之处也比现在他们用的那种犁耙强上不少。

  东方明观察那五把犁耙,它们的犁身都是直愣愣的一根,看起来笨重又僵硬。

  只消一眼,东方明就知道这不是曲辕犁。他转头问身后的村长和根生:;所有的人都用的是这种犁耙吗?

  东方明这个问题有些奇怪,村长愣了一下才说:;不全是这种,我们村子比较穷,买的是最便宜的那种。不过就算是最好的犁耙,和这个样子也差不多。

  一问一答,东方明大致了解了这个时代的农业发展程度到底在什么水准。

  东方明拍拍衣服下摆站起来,问:;能带我去农田里看看吗?

  ;好好,没问题!村长又准备带着东方明去小坡村的农田。

  根生一把拦住村长说:;村长,你回去歇歇吧!带路这么简单的事我带恩公去就好了!

  村长吹胡子瞪眼,不满地说:;胡闹,万一恩公又正事呢?我跟着去要是有什么问题多少能答上来一点。

  根生不管,只憨笑着把村长扶进屋子里。

  早年村长帮村里人干活时伤了腰和腿,况且年纪又大了,不能久站,不然腰腿会酸痛难忍。

  把村长送回屋里,根生才过来跟东方明说:;恩公,你想看我们村的农田的话跟我来。

  村长家在小坡村中间,小坡村集中的大片农田在村东边。这么丁点大的地方,根生带着东方明一下子就走到了。

  小坡村地方不大,农田比村庄的面积大上不少。东方站在田野边看过去,能看到农田的另一边的边界一直延伸到远远的山脚下。

  多少代人勤勤恳恳地开垦、耕耘,才有了这么大规模的农田。农田被纵横交错的田埂划分成面积差不多相等的小块。

  田里没有种庄稼,因为没有雨水,根本就种不活。不过也没有长很多杂草,只有枯黄的草倒伏在地上。毕竟野草也需要汲取水分才能生长。

  这么干旱的天气,农田里的土地都龟裂了。这样的土地情况,不管种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成活。

  东方明心头流转了好几个改善农田水利的办法。

  一是灌溉,通过抽取水源灌溉农作物,来改变农田的水源条件。

  想到这,东方明心念一动,问根生:;既然是春旱,农田里都没有水了,你们村里人喝水要怎么解决呢?

  这是一个被东方明忽略许久的问题。

  对于人体来说,摄入水分比摄入食物重要的多。人一个月不吃东西或者少量进食不一定会死,但如果不摄入一定的水分就一定会脱水致死。

  毕竟人体的三分之二是水分,新陈代谢又无时不刻不在消耗。如果不能将水分含量保持在一个范围内,就会有生命危险。

  小坡村干旱了这么久,村民们平时喝水的需求怎么解决?没有人渴死吗?

  能坚持这么久,必然和水源脱不了关系。

  要是小坡村真的有稳定的水源,或许可以用以灌溉农作物。设计一套灌溉系统对董方明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村里有一口小井,平时大家打水都是从那里打。虽然不明白东方明问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有什么用,但根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

  ;井多大?东方明追问。

  如果井足够大足够深,那么同时供给村里人饮用和灌溉也不是问题。

  这个时代没有化工复合肥,都是农家自己发酵的农家肥。水拿来灌溉农田,被层层泥土过滤之后回到水循环里依然是可以饮用的。

  这里没有水污染,走在乡间看到溪流都可以掬两捧起来递到嘴里畅饮。

  这样也不用担心井水短期内会被灌溉抽干水源的问题。

  如果井足够大的话,东方明能保证自己帮小坡村设计的灌溉系统能使用十年不是问题。至于十年后的小坡村能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是小坡村自己的造化。

  根生挠挠头,用两只手比出一个磨盘的大小,嘴里说:;大概就这么大吧。

  东方明看着根生的手失望地摇摇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小,它的水量未必撑得住灌溉农田的消耗。

  那就只能走第二套办法,引流。

  找一条水量稳定的溪流或者河流,挖掘水渠把水引进农田里。只要在水渠和农田之间设计一道可以由人为控制的闸门,这样小坡村就可以根据时节和气候自主的控制农田的水分条件。

  这样的话,只要没有出现那种大规模程度严重的干旱,让河流都断流绝源,小坡村就不会再轻易被干旱影响。

  再者,挖掘水渠引走部分河水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可能性。

  东方明又问:;根生,小坡村附近又溪水或者河流吗?那种规模适中,水源比较稳定的。

  或许是因为村中有井水,所以村里人对额外的水源的需求不大。

  根生挠头回忆许久,才不是很确定地开口:;农田的那边的山上,里面有个山谷,那里面好像有一条溪水。水流量挺大的,而且我从小在小坡村长大没见它断流过。

  东方明点点头,把自己的想法和根生一说。

  根生本来不明白东方明看起来天南海北毫不相关的问题有什么用意,东方明一解释,他立刻恍然大悟。尤其是东方明提出的挖水渠引流,对根生来说简直就是天才的想法。

  根生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不知道挖水渠的原理和好处。但他与庄稼为伍,和农事打了一辈子交道。挖渠引流对耕种有多大的好处他凭借丰富的农作经验随便想想就知道。

  他听得连连拍脑壳,感慨地说:;不愧是恩公,居然能想到这么绝妙的主意!我一个粗人就想不到这么好的办法!

  东方明微微一笑,谦虚地说:;这办法也不是我想的,不过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罢了。

  根生可不管这么多,他知道这个好办法连东方明都顾不得了,兴冲冲地向村长家跑去,想告诉村长这个绝妙的好办法。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