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割韭菜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9章扫除新军障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守琦的心腹王涣跑去找李春来的时候,人已经被曹化淳提走了。

  但王涣并不知道人是曹化淳抓走的,他只知道李春来不见了。

  不见了当然要找,不过也不急于立刻就找李春来,因为还有其他几个人都要处理掉。

  可这事的进度已经完全超出他们的认知了。

  当天李春来就被投入了东厂监狱。

  晚上就有一份供书放到了崇祯桌案上。

  襄城伯李守琦!

  崇祯微微一怔,看来史书记载这货不是个东西,没有记载错。

  《崇祯长编》和《崇祯实录》里都有过他的记载。

  李守琦为人比较卑劣,他是京卫总督,但经常用京卫给自己赚钱。

  除了贪污军饷,还会从各种杂七杂八的地方捞钱,例如让京卫去干活,他就收取工钱。

  李邦华这两年在整顿京卫,他与李邦华矛盾非常深。

  而孙承宗现在是枢密使,新军政的执行者,显然也是触犯了李守琦的利益,要除掉孙承宗。

  “岂有此理!曹化淳,你立刻去拿人,把李守琦投入东厂监狱!”

  “是!”

  大半夜的,襄城伯府已经是黑灯瞎火,连厨房的狗都睡了。

  但是一群厂卫前去敲襄城伯府的大门,家丁不耐烦去开门,门刚被打开,就有一群人闯了进来,拦都拦不住。

  很快,李守琦就在睡梦中被拖了出去。

  半个时辰后,就出现在了东厂的监狱。

  他自己都还是懵逼状态,就被一顿毒打。

  “曹公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曹化淳一脸微笑,那样子看起来亲切无比,轻声道:“没有误会,继续打便是了。”

  李守琦被打得鬼哭狼嚎:“曹公公,到底发生了什么,您跟我说一声,我有钱,有什么事大家可以坐下来慢慢说!”

  “慢慢说?确定愿意说了?”

  李守琦差点要崩溃了:“说说说,您快问,别光顾着打了!”

  “李春来是你的人吧?”

  李守琦一听这个名字,惊讶?害怕?

  不好意思,这些情绪李守琦都没有。

  他是一脸懵逼。

  因为他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人是他让人派的,可那些人到底叫什么名字,他不会去关心。

  “曹公公,我说是误会吧,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您肯定是抓错了,我要见陛下……”

  “那王涣你认识吧?”

  李守琦瞬间想起了什么,顿时头皮发麻起来。

  他知道曹化淳问的是什么事情了。

  曹化淳看他这表情,似乎也差不多了,就说道:“襄城伯,都招了吧。”

  “曹公公,误会啊!”

  “打,打到他肯说实话为止。”

  又是一顿毒打,打得李守琦实在扛不住了,终于把所有的一切全部老老实实交代了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崇祯用完早膳,曹化淳就把李守琦的供书提报上来了。

  崇祯平静地看完,然后平静地说:“三法司会审。”

  这还需要会审?

  如果你真以为还需要会审,就太好骗了。

  走过场,借助三法司的司法权威公审,让所有人信服。

  其结果就是,李守琦被斩首示众,还顺便被抄家。

  三天后,国库里就进了三十万两银子,还有8000亩田。

  最重要的是,京卫总督被除掉了,京卫军现在直接就给孙老头来总理了。

  到目前为止,勋贵对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仅存的一点点影响力,也基本被打击完了。

  有人说勋贵是有来制衡文官的,这是一种自我意淫的假大空。

  宋明以来,文官内部的制衡机制已经非常完善,尤其是宰相被朱元璋废除之后,文官基本没有什么权力能与皇权做对抗了。

  什么叫权力?

  最后的拍板决策,就是权力。

  体现的体制化一点就是签字盖章就是权力。

  哪个文官有签字盖章的决策权?

  当然,旧勋贵衰落了,就要扶持一批新勋贵起来。

  例如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这种人,还有孙老头子。

  不过要等他们有军功才行。

  这事不急,现在最重要的是练新军。

  转眼就到了四月初了,崇祯正在乾清宫里算账。

  户部将喀喇沁部的束不的要的粮食都已经运到了北边,交给了束不的,交到手上的一共三十万石,花费了40万两银子。

  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价格。

  不过在崇祯的预算范围内。

  用钱做外交想来都是最低成本的玩法,更何况是现在这种局面危机的时刻。

  刘策已经出发有一段时间,还没有传来消息。

  倒是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是关于新军的。

  新军现在人员招募还算顺利,孙传庭的人大多数是从陕西那边招过来的,洪承畴也跑到陕西去募兵了。

  他本身就是陕西承宣布政司的参政,在当地有不少熟人,崇祯刚接到他的奏表说已经有六千人马了。

  既然招人没问题,那到底什么出了问题?

  战马!

  新军中,有一半的兵种是骑兵,骑兵需要马,而明朝末年的马政基本上崩坏了,官方根本没有多少马用。

  民间有养马的,可是价格已经高到了30两(约19500元)一匹。

  以前正常价格是10两,贵的15两。

  新军要采购20000匹马,按照这种市场价需要60万两银子。

  严重超出了预算,这个价格崇祯是批准了,但民间要找来2万匹马,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容易。

  于是李邦华提了一个建议,从驿站里做调度。

  明末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官员喜欢私用驿站的资源。

  驿站本身都配有马匹,但是大多数时候,马匹都被官员骑走不还。

  李邦华觉得可以从每个驿站抽调一匹马,这样可以解燃眉之急。

  可能驿站的效率会降低一些。

  但话说回来了,明末的驿站早就被吃废了,废肯定是不能废。

  马匹放在驿站等着被官员占用,还不如收一批上来。

  李邦华这个提议崇祯也批了。

  接下来就开始从民间高价买马,同时从驿站抽调一部分出来。

  预计在四月份,有一万匹马能抵达京师,供新军训练使用。

  而且还有一个好消息,工部已经初步制造出了二十把燧发枪出来,经过测试,都可以正常使用。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