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狂刷民望
别看崇祯轻描淡写就说杀了。 但兵部右侍郎绝不是小官,副部级啊,权柄非常重。 大明一共也就六个部,每一个部一个尚书,两个侍郎而已。 干掉有一个侍郎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至少下面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动,至少许多人的锦衣玉食都结束了,至少许多官员都必须得各路游走,到处送钱,保住自己的位置。 也许,有可能某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家里家道中落,被迫跟着父亲回乡种田,本来是嫁给官二代的命,却最后落得嫁给了某位小地主做妾。 当然,张晨是皇帝,站在什么样的位置,思考什么问题。 这些都是他不会去想的,也没有必要想。 他现在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继续赚钱,继续维稳。 加上今年270万两的税,再加上追回来的600万两,现在是870万两。 前天晚上弄死的四十五名官员,以及郭巩家里的财产,暂未清算。 已经是大年三十了,崇祯也消停了一些,没有去找官员的麻烦,大家也都老实了,什么要求重新评估新军军功的奏疏也都不见了。 崇祯终于有时间坐在乾清宫,好好写写那些基础物理学公式,并在一边备注解释了。 不过也都是一些非常基础的,例如重力、摩擦力、牛顿定律等等。 这些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当然很好理解,因为中学课本就学过,但古人毕竟从未接触过,所以要徐光启他们搞清楚,估计还得好好研究一段时间。 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过程。 而从0到1这个过程是最难的,一旦达到1后,从1到后面的n就相对容易多了。 格物院现在要做的就是从0到1去理解? 包括不断做实验? 不断总结,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些物理学公式。 如果无法理解? 自然就接受不了。 自己都无法接受的知识? 自然是不能传承下去的,更不可能应用的。 此事也不急? 暂且让格物院去折腾便是。 到了下午的时候,崇祯将徐光启等人找来? 把这些手稿的印刷版全部给了在场的诸位。 担心这些人刚开始遇到挫折产生悲观心理? 崇祯和颜悦色地说道:“这些都是朕的一些见解,诸位可以下去好好钻研一番,等数月之后,朕再与诸位就此? 好好再探讨探讨? 诸位也不必急于一时之功。” “陛下圣明决断,臣等受教了。” 等大臣们离开了,到了傍晚的时候,才开始在乾清宫设宴。 等一家人和和睦睦吃完饭,崇祯便独自早早睡去。 最近一段时间? 他都在调整状态,早睡早起是习惯。 毕竟将来的局面会更加严峻? 想要做事,第一步就是有旺盛的精力。 整个新年? 都很太平,没有什么风浪? 至少大臣们都安安心心在过年。 明代的春节还是很热闹的? 大年的时候? 各国使臣也呈递上来了祝贺的奏表。 正月初一的时候,大臣们也纷纷进宫朝拜,祝贺皇帝新年。 宫中的各种彩灯,五颜六色,给被冰雪覆盖的紫禁城增添了许多暖意。 大臣私下也会相互拜年,饮茶、饮酒。 民间会去逛庙会,去烧香拜佛,为来年求一个好运。 到晚上,还会有许多人去看灯会,听戏。 崇祯闲暇之余,带着几个妹子,也在乾清宫里自由自在搞一些活动。 例如大家一起听田秀英弹琴、画画,又让周婉言分享一些关于刺绣的心得。 崇祯自己还动手做了一盏灯,虽然很丑。 不仅如此,还将张嫣也请来,众人玩起了成语接龙。 而在初三的下午,崇祯自己也乐于动手,研磨了一些芝麻酱,整出了几碗热干面在那里大口大口吃。 原本皇宫里过年不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的许多风气,从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就变了。 有人说,汉唐时的中国人,和明清时的中国人,完全是两个物种,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明朝的时候,礼教就已经能够杀人了。 儒家到了明朝,已经到了扭曲的地步。 所以,皇宫里的气氛其实是非常压抑的。 但是自从张晨穿越过来后,画风就变了。 至少他们这个小家庭的风气就变了,例如田秀英喜欢骑马,崇祯就专门给田秀英找了一匹小马,让她在紫禁城里可以到处骑马。 为了这件小事,翰林们还专门奏疏过,只不过被皇帝无视了。 周婉言喜欢刺绣,崇祯就专门让高起潜去民间找善于刺绣的人进宫手把手教她。 例如张嫣喜欢香水,崇祯就专门让小太监去大明制造局把所有制造的方子印刷回来给她。 袁妃喜欢吃,崇祯就带着她,玩起重庆火锅的底料制作。 陛下不称作陛下,直接叫夫君。 女人这种物种,是需要陪的。 而且,也需要给她们找一些事做,最好是她们喜欢的。 她们闲了,就会搞事情,惹麻烦。 直到初七的时候,一大早,崇祯才收拾打扮了一下,一身素衣,带着一些便衣锦衣卫,出了宫。 北京大街小巷都被白雪覆盖,看起来干净、整洁。 崇祯一路向东面走去,一大早,街头就有不少人了。 在前方的报社里,有一个口齿伶俐的人正在激情演说,不少人围在那里专心听着。 而卖报的小报童们正在卖力的叫喊着:震惊!震惊!震惊!这位大官贪污,下场罪有应得! 崇祯听在耳朵里,震撼在心头。 卧槽!这大明快报的写手们是UC震惊部出来的? “小孩儿,过来,给我一份。” “好勒,8文钱一份。” 崇祯目光看过去,许多人都围在卖报童的周围,都是些长衫的读书人,识得字的。 等人们看了报纸,顿时大惊。 “兵部右侍郎涉嫌贪污军饷被斩首抄家!” “四十五名官员牵涉贪污案被处死!” “皇帝雷霆手段惩处贪官!” “好!好啊!” “……” 大家都议论得激动万分。 老百姓是高兴了,可官员们却不高兴了。 皇帝一口气弄死这么多,本身就已经引起了官员极大的震惊,现在竟然还将这些事公布于众。 这是杀完人还鞭尸的节奏。 这是将人最后的尊严全部扒得干干净净了。 官员们这才猛然发现,这大明快报,竟然是这么用的! 不仅今天京师的老百姓都传开了,连周边的大兴县和丰台县也都传出来了。 杀贪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得民心得事情。 这大过年的,官员们完全没有想到,皇帝转身杀完人,就开始刷民望了。 崇祯一路朝乾元堂走去,他一路听到不少人在称赞当今天子,那些话说得他心中大爽。 等到了乾元堂附近,看到不少人排队在那里买香皂。 他绕道后门,徐光启和毕自严等人早已在那里恭候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