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割韭菜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2章拖出去杖刑二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分封时代开始,大的权力游戏是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周朝的时候,周天子分封自己的血脉到地方上去,来拱卫中央,同时制衡非血脉之亲的功臣封地。  这个时候,地方上的诸侯都有什么权?  一、自己的军队。  二、自己的货币,即财政权。  三、自己的文字,即文化。  四、自己的司法。  诸侯只需要遵从周礼,尊敬周天子,在关键时刻听从周天子调度,定期给周天子朝贡即可。  这也行是受到古代生产力的制约,形成了一种最有权力架构。  在这种权力架构下,地方的权力几乎就是一个完整国家的权力。  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就开始收权了。  地方独立的财税权肯定是要废除的,地方孤立的司法是要废除的,地方上自己的文字是要废除的,连一辆车的轮子大小,都得按照统一的标准来。  这就是改天换地,再造乾坤,这不是封建时代的开始,这是帝制时代的开端。  帝制时代的权力游戏,其实也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博弈。  秦始皇死后,为什么秦国很快覆灭?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秦朝廷的各项开支太大,收入太少,财政崩溃了。  从权力的角度来说,是六国旧势力依然很强大,历史还不习惯这种帝制时代的权力架构,秦始皇一死,隐藏起来的多方势力自然就登场了,想要恢复到以前大家记忆中的时代去。  所以后来,刘邦为了坐稳天下,采取了折中的措施。  中央有直接管辖的地方,同时,大汉开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依然分封给诸侯。  和项羽的王霸理念不同,刘邦其实是秦始皇帝制理念继承者。  整个大汉前七十年,都在干一件事:强干弱枝。  七国之乱就是一次大爆发,直到推恩令出来后。  那么汉朝从地方拿了哪些权力?  财税权,诸侯国是有自己的财税权的。  司法权。  人事权。  随着诸侯国崩溃,世家的崛起,到了唐朝的时候,地方的权力相比以前已经小了不少。  可能是受到安史之乱的影响,以及后面藩镇局面的影响,宋代为了进一步遏制地方的武力? 开始起用文人治国。  宋代为什么会出现官僚的冗长?  其实就是进一步精细化了地方的权力架构。  例如司法、军权、财政? 全部分开并行。  而且中央还会派出特派员到地方监督管理,例如经略使。  大明朝的地方三司制度? 基本上是继承了宋朝的里面。  到了明朝? 地方的权力实际上已经很小了。  不过,这个很小是相对于中央来说的? 而不是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的。  当然,相比后事? 明朝地方官的权力依然很大。  例如? 大明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  而通判直接向知府汇报,知府统一向布政使汇报,布政使统一向朝廷汇报。  这种多项权力于一人手中的层层权力架构? 是非常容易屏蔽各种信息的。  张晨如果真的要解决农业的问题? 肯定是要解决农税、良田、水渠等等问题。  但在权力架构上,也需要加强中央对地方农政的影响力,不能让地方再如此佛系下去了。  大明朝的权力架构其实非常奇怪。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要说皇帝没权?  怎么可能!  宰相都没了,全国大小事务皆由皇帝裁决,哪怕地方上要处死一个人贩? 也是要把名字送到皇帝的桌上,由皇帝亲自勾选。  所以 中央的权力够大吧?  对!  权力是很大!  可是权力要用了那才叫权力。  大明朝的现状就是,从所有的流程制度来 中央有很大的权力,但地方依旧放飞自我。  为什么地方依然放飞自我?  因为朝廷忙于党争啊!  权力这东西? 客观存在那里? 中央不管事? 地方当然就开始浪了。  所以,这第二条,看似地方农政的剥离,其实是朝廷要开始管事情了。  崇祯看到有的官员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  很显然,仅仅只是这一条,就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试想想,农政院现在开始统管全国农业,就得开始测量大明朝实际田产数量吧?  而且看样子,水利开发也放在了农政院,古代兴修水渠也是肥差啊!  以前这些都是地方的知府、知县来管。  而大明朝的每一个知府,每一个知县在上面都是有人的。  这利益链条是盘根错节,知府、知县是要定期上供的。  皇帝将农政剥离出来,成立一个新的统管全国农业的,就相当于从知府、知县手中拿走了这方面的收入,相当于是破坏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例如济南府的知府原本每年给你上供1000两,但现在只能上供900两了,因为农业里捞的那部分钱捞不动了。  这个时候你还想从济南拿1000两,就必须让济南管农政的人也成为你的人。  而这个人又是新来的,可能被其他官员给抢走,也就是说本来你每年都得的那100两,可能成别人的了。  例如户部侍郎周士朴连忙出列道:“陛下……”  他刚要说话,被崇祯强行打断了:“今日朕是来宣布结果的,不是来讨论的,你且安静听便是。”  “陛下,这些未与大臣们商量恐难服人心!”  又来了!  又准备开始玩口水战了。  一定不能顺着他的话说,要不然今日新政就无法宣布下去,接下来基本就是朝堂撕逼了。  难服人心?  一个新得政策本身就是伤害大部分人利益的,唯一能让他们信服的就是废除。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探讨。  崇祯淡淡道:“你是听不懂朕说的话么?”  “陛下,臣……”  “你连朕的话都听不懂,是怎么坐上这个户部侍郎的位置的?”  周士朴吓了一跳,连忙跪下,额头贴在地面上:“陛下恕罪。”  崇祯言简意赅道:“以前怎么议事,朕不管了,从现在开始,朝政议事就要有议事的规矩!朕已经说过了,今日由朕来说!你中途强行打断,是何用意?”  “臣只是觉得……”  “你觉得?”崇祯却是得理不饶人,“只要是你觉得,你就可以打乱朕说话,破坏朝堂规矩?”  崇祯的语气明显加重了,锋利如剑一般:“是不是哪一天你觉得朕是个暴君,就可以把朕从皇位上撤换下来!”  皇帝此话一出,周士朴吓得全身冒冷汗。  “陛下恕罪!”  “来人,拖出去杖刑二十!”  周士朴也不敢说什么,因为他现在被怼得有些站不住理了。  这帮大臣实在不像话,以前的皇帝就是啥也不懂,在议事方面,太纵容他们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