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回 “三无”国度
一百五十年前,族历遵引军百万,横扫中原,一手建立族朝。
作为结束了两百年乱世局面的男人在当时是风头无两,再加上他十分重情义的性格,国中百姓与朝中大臣对他都不乏赞美之词。
只是凡事都应有个度,族历遵作为一国之君,其共患难,同享福的处事原则却并未随之改,相比起以前反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这人,平日里对自己是节俭的很,从不要求餐餐大鱼大肉,皇宫装潢也朴素的很,说是规模大一些的普通宅邸也不为过,甚至自己后宫中的妃子都有明文规定不允许穿金带银……可谓是将勤俭节约发挥到了极致。
可一旦遇上和自己关系好的或是对他有过恩惠帮助的,那就不是一般的大方了。
以前还没当皇帝的时候,最多也就赏赐些金银、布匹什么的,现在身份不一样了,起步都至少是这些东西,有时大手一挥动不动直接大豪宅、田地送过去,连眼皮子也不眨一下。
对于那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他更是时时刻刻都记在心里,刚刚即位第二天,他干脆来了个大手笔,根据战功的大小,将天下十三州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数十份,尽数赏赐下去。
当年,为了确定下受封的范围,朝堂上的那些人吵了整整一年之久。
说到底,他这个皇帝,除了自己的领地比其他人的大一些,地理位置更靠中心了些,自己拥有的权力多了些,再加上一个皇帝的名号,其他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了。
做兄弟做到能把江山拱手相送的份上,也算仁至义尽了。
可说难听些,做皇帝,做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太随心所欲,说是拉跨也一点也不为过。
但转念一想,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才会有如此多的人死心塌地地追随他吧。
当时的族朝,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牢靠的军事同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管辖的封地,族历遵则是这个同盟的话事人。
往后,族历遵过世,同个时代的兄弟们也相继离去,皇朝的形势迅速变化,以情义维护盟约的日子,已然不再。
粉饰之下,波涛暗涌。
终于在七十年前,一场牵扯了整个中原的分裂之战爆发,只因为二皇子不满大哥做皇帝罢了。
朝中势力本就混乱,一众二代、三代藩王纷纷站队。在接下来的四十年内,这两拨人是三天一小仗,五天一大仗,打的是难解难分,百姓们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这姓族的两兄弟竟以长江为界,分南北两朝划江而治。
两个皇帝,各自为政。
要是这事被他们的祖宗族历遵给知道了,怕不是要从坟里面爬了出来。
尽管事件的最后以为北朝挥师南下,重新统一落下帷幕,可长达四十年的大规模内乱不仅大大消耗了组朝,减弱了皇室的权威,更直接促使各个藩王接连坐大,不同的政策也使两边的百姓们一时间难以相互融合。
身为皇朝的执政者当然有想过解决这般混乱的局面,可皇朝早已在内乱之中被掏空的差不多了,维持皇室的延续都是个问题。
不得已,当时的执政者只能以祖上前人之间牢不可破的情义的来游说,二代、三代的藩王对皇朝日薄西山的情况一清二楚,表面上其乐融融,可暗地里纷纷表示:“上几代人的情义和我这一代有什么关系?”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管理者的混乱直接导致了下面人的无序。
很快,整个皇朝陷入了一个无秩序、无等级、无法律的“三无”国度。
对此,皇室只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自己都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
什么情义,什么道德,什么情爱,在如此残酷的乱世面前只不过都是小孩子才会相信的说辞罢了。
今天情深意重所结下的盟约,第二天就和别人联合来攻打你了;前一秒还和你畅想未来,有说有笑的下属,可能在你转身的一瞬间就把冰冷的刀架在了你的脖颈上;良辰吉日娶了你的妹妹,可能元宵节的花灯还没来得及看呢就带兵把你一家老小给绑了,要是看得起你的话说不定还会将你的人头悬在城门上让来往百姓观赏观赏……
这个时代的下限,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在这个至暗时代,每一个人都胸怀大志。
“反正世道都已经败坏成这个样子了,又何必拘泥于那些世俗呢?”
然而,不管何时,在时代的洪流中总有那些逆行之人,坚定不移地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这些人虽然也会使奸耍诈,可他们都胸怀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尽一切手段结束这个毫无下限的局面,让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重复太平。
……</p>